北方出土隋唐陶瓷灯具研究

2022-05-18 19:47刘梦诗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5期
关键词:北方

刘梦诗

摘 要:隋唐时期是瓷器大发展时期,陶瓷灯具的应用也十分普及。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墓葬与窑址中出土的陶瓷灯具造型多样,美观实用。文章以这些瓷灯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瓷灯造型的发展演变、使用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北方;隋唐;陶瓷灯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40

隋唐时期是陶瓷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期,陶瓷灯具的应用也十分普及。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出土的陶瓷灯具造型多样,美观实用,其造型有豆形燈、盏形灯、杯形灯、莲花形灯、烛台等,有釉陶的唐三彩灯具也有青釉、黄釉、酱釉等瓷质灯具。这些瓷灯多是生活用具,也有少数是明器。目前关于隋唐陶瓷灯的研究不多,主要集中在对其进行鉴赏①,或是研究某一地区出土瓷器中的瓷灯②,缺乏类型研究。本文以这些出土陶瓷灯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旨在分析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瓷灯造型的发展演变、使用情况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因素。

1 北方隋唐陶瓷灯具出土情况

北方隋唐陶瓷灯具有以下出土: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灯1件③;河南安阳隋墓出土烛台2件④;河南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出土瓷灯2件⑤;河南巩义芝田晋唐墓92HZGM4出土绿釉烛台1件⑥,巩义市食品厂唐墓M1出土莲花灯2件、盏1件⑦;河南陕县出土烛台1件;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M2出土灯盏1件⑧;陕西西安郊区隋唐墓出土不同时代灯盏7件、烛台1件⑨;陕西扶风出土白釉绿彩灯1件⑩;陕西咸阳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灯2件、灰陶烛台1件k;陕西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灯盏3件l;河南洛阳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出土黄釉烛台1件m;河南洛阳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高足盏2件n;陕西西安唐康文通墓出土灯1件o;陕西西安唐长安南郊韦慎名墓出土釉陶灯1件p;山西长治北郊崔拏墓出土青瓷灯1件q;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出土灯2件r;河北邯郸唐代墓群出土高足灯1件s;河北内丘县邢窑窑址出土黑釉灯座和人形灯t等。

2 北方隋唐陶瓷灯具类型学研究

出土的陶瓷灯具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烛台,一类是燃油的灯。

甲类:烛台。烛台主要由插座、托盘、柄、底座构成,上置蜡烛,下为托盘,以承烛泪,中部为茎状柄,柄上有多道弦纹,下置底座。该类可分为五个亚型。

A型:柄部细直,上饰有凸棱,上承小盘,盘中有插孔。根据托盘分为两个亚型。

Aa型:单托盘,座为覆盆形。标本陕西西安郊区隋唐墓586∶6,青绿釉器。整器上半部分为烛盘,盘中空心圆筒可作为插烛之用。下部为细长柄,其下有台座,柄中空,其上饰有凸弦纹;底座呈覆盆形,饰有莲花十二瓣。胎体呈青灰色,施青绿色釉,开细片纹,底座内壁无釉。通高30厘米,烛盘颈长14.5厘米,底座径15.4厘米(图1:1)。

Ab型:双托盘,上托盘弧形壁,下托盘器壁与底座连为一体,足部外撇,足壁内凹。根据颈部不同分为两式。

Ⅰ式:颈部较粗,足部呈弧形外撇。河南洛阳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黄釉烛台,竹节状,由两层承盘组成,顶端承盘中心有空心圆柱可插烛,上面承盘略小于下面承盘,两盘之间有短颈相连,底部喇叭形。器表通体施黄釉,釉色泛绿,足内露泥质红土胎。釉面光泽不强。整器为三部分胎接成型,制法为轮制兼手工修正。通高22.2厘米,足高4.8厘米,足径12.6厘米,壁厚0.6~1.2厘米(图1:2)。

Ⅱ式:颈部细长,足部竖直,只在底部外撇。河南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出土的瓷灯,烧成温度低,胎质类似三彩陶胎,器表通体施青黄色釉。下为高圈足底盘,底中央有一圆筒形空心柱相连,柱间有一小盘(图1:3)。通高33厘米,底径25厘米,上盘径16厘米,柱上口径4厘米。陕西咸阳永泰公主墓出土三彩灯2件,形制相同,有两盘,上盘心有一中空柱,两盘之间擎柄有十道凸起的弦纹,下盘接喇叭口形的高圈足,器内中空,上盘至圈足中通。外施赭色釉,内部不施釉(图1:4)。

B型:器形较矮,有上、下两个托盘,上盘小,下盘较大。张盛墓出土1件,盘心有圆柱,其上托一莲花形小盘,盘内一矮空柱,高6.4厘米(图1:5)。

C型:方形座,颈部细长,上承五个尖状凸起以插蜡烛。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烛台标本1件,为随葬明器(图1:6)。

D型:“十”字形烛台。器座为覆盆形,颈部细长,十字上有五个插孔。河南安阳隋墓出土1件,十字上承五个圆形插孔,台为莲花座,下有方台。插烛圆孔周围饰莲花纹,通体施豆青色釉,通高15.9厘米(图1:7)。

E型:竹节形烛台。颈部细长,两边各有若干插孔。河南安阳隋墓出土竹节形烛台1件,折沿盘形底,盘内有莲花座。中间立竹节形灯柱一根,柱两侧有对称的插烛圆孔七对,孔上饰莲花纹。盘腹部以上施淡青色釉,通高27厘米(图1:8)。

乙类:灯。盘部或腹部有一定深度,可以放置灯油。根据形状不同分为五型。

A型:高足灯。上有浅托盘,口沿微外敞,颈部较长。根据颈部和足部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

Aa型:颈部细长,上有弦纹,有圈足。河南洛阳唐恭陵哀皇后墓出土高足盏2件。灰陶上施粉彩,浅盘口,口沿微敞;下部为带长颈的台座,颈上有凸旋纹13道;座为覆盘形。通高13.5厘米,口径13.4厘米,底径12.6厘米(图2:1)。

Ab型:颈部呈喇叭形,无圈足。陕西西安唐康文通墓出土灯1件。浅盘口,尖唇,腹部略内收,平底。高柱足中空,呈喇叭形。白胎,白釉,有冰裂纹,积釉处呈青色。通高12.6厘米,口径15.1厘米,盘深0.7厘米,底径10厘米(图2:2)。

B型:似碗形,大口,口微敛,浅腹,小平底。河南巩义市食品厂唐墓93HGSM1∶26,侈口,圆唇,斜壁,平底,瓷胎灰色,内壁施青釉,外壁不施釉。口径10.8厘米,底径5厘米,高3.3厘米(图2:3)。河南储备局唐墓M2∶19,淡黄瓷胎,敞口,浅弧腹,极低假圈足,内壁施黄釉,口唇外部部分有釉。口径9.2厘米,圈足径4.5厘米,高2.9厘米(图2:4)。

C型:似杯形,口部出沿,腹部较深,短颈,足部外撇。根据腹部、颈部不同分为三亚型。

Ca型:弧形腹,颈部有一道较粗凸棱。根据足部分为两式。

Ⅰ式:器壁较厚,底足中空。河北邯郸城区唐代墓M208∶7,直口,外部折沿,直壁深腹,器底缓平,柄部有凸棱,通体施酱色釉,外底露棕色缸胎。口径10.5厘米,足径6.4厘米,通高8.8厘米(图2:5)。

Ⅱ式:器壁较Ⅰ式薄,实圈足。山西长治崔拏墓出土的青瓷灯,平沿略下折,浅腹,平底,高圈足。口径13厘米,高10.2厘米,足径8厘米(图2:6)。

Cb型:器壁更薄,腹部增大,颈部粗矮,实心足。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T10③∶13,敞口,折沿,高足,束腰。胎骨灰黄粗松,僅施米黄色底釉。口径8.7厘米,底径5厘米,高6厘米(图2:7)。

Cc型:器壁薄,折腹,无颈,高圈足。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T9②∶18,敞口,折沿,下承高圈足,腹部及圈足均饰有弦纹。胎体灰白,胎质坚厚,釉面白色闪青灰,足底露胎。口径18.8厘米,底径11.2厘米,通高12厘米(图2:8)。

D型:莲花灯。由灯座和灯盏组成,灯座较高,下部呈长喇叭状,上部呈钵状,饰有两道凹棱,棱上等距贴塑四个龙头,龙口衔宝珠。灯盏为三层莲瓣组成,敛口,弧腹,平底。河南巩义食品厂出土两件形制相同的莲花灯,其中93HGSM1∶27白瓷土胎。座底径19厘米,灯径23厘米,通高32.5厘米(图2:9)。

E型:人形灯。灯座为人形。河北省内丘县邢窑遗址出土1件,灯座为胡人,单腿跪地,右手上举托住灯盘(图2:10)。

3 分期研究

根据出土陶瓷灯具的纪年墓将这些灯具分为六期:

第一期:主要器型为甲类Aa、Ab、B、C、D、E型及乙类Aa型。本期主要包括双托盘烛台、“十”字形烛台和竹节形烛台和高足灯。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隋代。

第二期:主要器形为乙类B型。这一期出土的灯具较少,常见的是碗形灯。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初唐。

第三期:主要器形为甲类AbⅡ和乙类Aa、Ab、B、CaⅠ型。烛台较少见,以灯具为主,主要是高足灯、碗形灯和杯形灯。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盛唐。

第四期:主要器形为乙类CaⅡ型,碗形灯。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中唐。

第五期:主要器形为乙类Cb型。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晚唐。

第六期:主要器形为乙类Cc型。根据纪年墓和伴出器物判断年代为五代。

4 隋唐北方地区瓷灯造型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早的灯具是战国时期的陶灯。至汉代,陶瓷灯具数量开始增多。魏晋时期延续汉代,灯具进入全面发展期,瓷质灯具成为主流。烛台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多,由于佛教盛行,莲花装饰十分多见。

隋代陶瓷灯具在魏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流行一灯多盏或多层灯具,主要为青釉灯和白釉灯。青釉弦纹灯盏是隋代瓷灯的典型器形,灯如同塔形,盘下大上小,中间为一柱形灯座,并有弦纹装饰,器形美观大方实用。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施釉均匀,釉面有细碎纹片。灯盏的最上层用于放油,下层承接从上面流下的油,可同时点燃以便于增加照明度。

唐代,陶瓷生产“南青北白”的格局基本奠定,北方出土的陶瓷灯具主要是白釉瓷器和唐三彩器。唐代灯具形制与纹饰的变化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有很密切的关系。唐代开始出现高桌椅,改变了一直以来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为了适应桌椅升高的变化,灯具的形制改变较大,灯具由较高的柄逐渐变矮。此外还出现了一些低矮的类似碗盏形状的没有灯柱的灯。变矮的青瓷灯盏多为钵形,在钵式灯盏内壁一侧附半环形、环形或麻花形把手。这种灯制作简单,应用广泛。唐代青釉和白釉烛台均有发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蟠螭烛台和唐初的白瓷蟠龙烛台,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其次,随着佛教的大发展,佛教艺术明显地反映在灯具上,莲瓣、莲珠、莲花座是灯具中常用的纹饰。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以三彩陶灯最为著名。唐三彩在当时多用于随葬明器,其中有不少灯具。唐代灯具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越了前代,其丰富的造型和装饰充分体现唐代包容开放的气质风采。

注释

①李程.中国古代灯具造型特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徐巍.中国古代陶瓷灯具研究[J].文物世界,2004(1):41-51;高丰.中国古代灯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92(1):39-46.

②杨涛.隋唐两京地区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胡听汀.唐墓出土三彩陶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隋张盛墓发掘记[J].考古,1959(10):541-545,591-595.

④孟宪武,李贵昌.河南安阳市两座隋墓发掘报告[J].考古,1992(1):32-45,79,98-102.

⑤赵振华,朱亮.洛阳龙门唐安菩夫妇墓[J].中原文物,1982(3):24-29.

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芝田晋唐墓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⑦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巩义市食品厂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03(4):4-9.

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9(3):26-29,49,2.

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区隋唐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

⑩罗西章.扶风出土的古代瓷器[J].文博,1986(4):1-4,95-97.

k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永泰公主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4(1):7-33,58-63.

l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一九五六年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唐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通讯,1957(4):9-19,5-8.

m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4(6):21-30.

n郭洪涛.唐恭陵哀皇后墓部分出土文物[J].考古与文物,2002(4):9-18.

o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康文通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4(1):17-30,61-99,3.

p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长安南郊韦慎名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3(6):26-39,43-100,98.

q王进先.山西长治市北郊唐崔拏墓[J].文物,1987(8):43-48,62.

r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J].考古,1965(8):394-412,7-12.

s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邯郸城区唐代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4(6):85-102,135.

t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河北省内丘县邢窑调查简报[J].文物,1987(9):1-10,97-99.

猜你喜欢
北方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果树在我国北方居住区绿化中心的功能研究
20世纪30~40年代初来华朝鲜文人诗歌中的“北方”形象解读
我国北方乡村滑雪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元代少数民族画家传承米芾画风研究
先秦两汉人的“方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