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对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2-05-19 01:39程园园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外伤颅脑

程园园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急诊科 南阳 473000

颅脑损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跌倒、坠落伤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是主要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和神经功能障碍。若治疗不及时,甚则可导致患者脑死亡[1]。外伤急救模式是应用于外伤急救过程的一种干预方式,具有流程化、科学化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但急救过程中一系列意外事件可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抢救效果[2]。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新型干预方法,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分析,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提高抢救效率和改善预后效果[3]。我们对在我院行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干预的颅脑损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急诊科采取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干预的40例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37岁(范围:25~70岁)。交通事故伤21例,坠落伤13例,打击伤6例。均符合《神经外科学(第2版)》[4]中颅脑损伤的相关诊断标准。均经CT、MIR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9分。无其他部位重大创伤,未合并严重脑部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全身严重感染、精神系统异常、脑干不可逆损伤的患者。

1.2方法

1.2.1 危机管理 (1)成立危机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及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组长需定期对组员进行急救及危机管理培训,以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及应对能力。(2)增强危机意识:组长与组员定期进行沟通,帮助组员强化危机意识,并通过相应培训使组员充分认识到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对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意外情况进行分析,做好抢救准备,包括手术室停电、抢救仪器故障等问题,制定相应应对方案。分析患者于抢救现场、转运途中,以及急诊抢救过程中病情,根据其创伤程度制定相应危机管理方案。

1.2.2 综合外伤急救模式 (1)院内急救:患者入院后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分析患者病情,通知急诊外科医师会诊,确认病情后下达医嘱,由危机管理小组成员执行。根据患者病情联系相关科室,开启绿色通道,使患者尽快转至相应病区。以温和的态度安抚患者家属,为患者家属讲解病情的严重性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规范书写接诊记录,且每日由组长对记录进行检查。(2)转运护送:在护送患者转至病房或手术室时,与相应科室人员进行电话联系,说明患者病情,使其做好抢救准备。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使患者身体保持水平状态,防止坠床。(3)交接。与相关科室交接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并将患者病情及已实施的急救措施告知接诊人员,避免遗漏病情。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统计急诊干预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时,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DS)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为干预1个月内发生的颅内高压、脑疝、肺水肿、呼吸道感染、电解质代谢紊乱。NIHSS评分共11个项目,满分为42分;NDS满分为45分。NIHSS评分、NDS评分均与神经功能呈反比。GCS共3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在1~5分,总分值3~15分;GOS分值1~5分。GCS评分与GOS评分越高,说明预后效果越好。

2 结果

2.1急诊干预相关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成功率40例患者的确诊时间为(37.25±5.43) min,急诊至手术时间为(40.47±8.37)min,住院时间为(20.68±4.69)d。其中发生颅内高压3例(7.50%),肺水肿2例(5.00%),电解质代谢紊乱4例(10.00%)。总发生率为22.50%(9/40)。本研究未发生脑疝、呼吸道感染等其他并发症。抢救成功39例,成功率为97.50%(39/40);1例抢救失败,占2.50%(1/40)。

2.2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干预1个月时,患者的NIHSS、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GCS、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比较分)

3 讨论

颅脑损伤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大多数患者伤后会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休克等,若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提高急救工作效率,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5-7]。综合外伤急救模式是急救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干预方法,该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能有效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为成功抢救创造更多机会,有利于延缓患者病情,避免发生不良事件[8-9]。此外,在外伤急救模式的基础上还需加强危机意识。危机管理是抢救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干预方案,比较注重对潜在危险因素的预判与分析,并通过分析危险因素制定相应应对方案,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效率[10]。本研究中,40例患者中39例抢救成功,占97.50%(39/40),说明综合外伤急救模式与危机管理的联合使用有利于干预工作质量的提高,以达到提高抢救效率的效果。

大多数颅脑损伤患者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到实质性的损害,影响患者预后恢复,因此应重视对神经功能的改善,以延缓疾病进程[11]。本研究中,干预后NIHSS、N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充分体现出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在改善神经功能上的优越性。究其原因,通过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急救流程及危机意识的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危机防范能力,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性,针对评估结果实施有效的急救措施,使实施急救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密切配合,有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12-14];加之院内绿色通道的开启以及护送交接过程的优化,可进一步促进抢救质量的提高,延缓病情,减轻神经系统损伤程度[15]。

通过危机管理模式中对突发事件的预判,能够实现急救流程的条理性及连续性,避免传统模式中诊断、检查等流程中的时间浪费,为患者抢救争取更多时间[16]。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确诊时间为(37.25±5.43)min,急诊至手术时间为(40.47±8.37)min,住院时间为(20.68±4.69)d,提示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能够缩短急诊干预相关时间,进一步提高抢救效率。此外,39例患者干预后GCS、GOS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2.50%(9/40),这与谭震森[1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在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情况方面,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应用效果较好。究其原因,通过提高急救人员的危机意识及急救意识,能够促使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被准确识别,通过相应方案进行预防,加之抢救流程及技术的完善,能够缩短抢救时间,避免病情遗漏,从而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预后的改善[18-19]。

综上所述,综合外伤急救模式联合危机管理应用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中,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相关时间,改善预后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外伤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