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路上隐约是骆驼祥子

2022-05-20 17:53叶克飞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5期
关键词:石板院落故居

叶克飞

在现代文学史上,“青岛”二字出现频率颇高,或者是这个宁静的海畔城市适宜创作的缘故,许多作家尽管客居时间不长,却在这里经历了最高产的创作时光,也留下了巅峰作品。比如沈从文说在青岛那两年是他“工作能力最旺盛”的时期,萧军和萧红分别写出《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一举成名,闻一多写下巅峰诗作《奇迹》……种种例子不胜枚举。

老舍也是一例,他在青岛创作了代表作《骆驼祥子》,此外,《樱海集》和中篇小说《文博士》也在青岛完成,为了专心创作,他甚至辞去了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之职,全靠稿费收入维持生活。

青岛的老舍故居其实有三处,老舍初来青岛时住在国立山东大学附近,即如今登州路10号,但因生活不便,大概半年后就搬至如今的金口三路2号,我曾寻访此楼,但据当地居民说原楼已拆除,原址盖了新楼房。老舍曾在《樱海集》中写道:“开开屋门,正看到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儿绿海。”可惜我已不得见,不过整条金口三路,仍是遍布一个个德式庭院,悠然寂静,仿似当年。臧克家也曾回忆过这栋楼,他说:“一进门,小院极幽静,草坪碧绿,一进楼门,右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老舍那时为了锻炼身体,天天练武。”又住了半年后,他再次搬家,搬入如今的黄县路12号,在那里住了两年多,《骆驼祥子》也在这其间写成。

2010年,这里被辟为“老舍故居”和“骆驼祥子博物馆”,在此之前,它一直是民居,一度破败不堪。我第一次造访此处,是在2005年。黄县路是一条老街,石板铺就的路面两侧,是一栋栋带着独立小院的老楼,也有临街的小店,清静自得。

那天走到街口时,恰好是下午5点,太阳斜照在石板路上,两侧的欧式院落一片寂静。若非一间小店门口停着一辆小车,我几乎就误认为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黄县路,又想到老舍,便不免落入俗套,一心假设远在北京胡同的骆驼祥子在这海畔的石板路上疾奔。这长长的、弯弯的一段石板路,在阳光下慵懒着,并不掩饰岁月的痕迹。

那时的老舍故居,门口挂着牌子,写明是文物和受保护建筑,但颇为破败,铁门锈迹斑斑,院子角落的杂草高高地伸到了二楼窗台上,外墙斑驳墙面脱落。当时便心生矛盾,心想若任由它年久失修,自然非我所愿,但若是被修葺一新,搞成落入俗套的博物馆,也是我不愿见到的。结果,五年后这里还真成了博物馆。墙面翻新、院落修葺整齐的博物馆,还真是失去了往昔味道,我心中的老舍故居,始终是初见时的模样,比如故居旁的那棵银杏树,青岛的老院落里常有银杏,记得外婆家的院子里便有两棵,每当结果时,便用长竹竿打下来,邻居们一家分一大盆,我还曾在树下挖出过一窝小刺猬,蜷成一个球,煞是可爱。

据说,老舍一家当年住在一樓,二楼住户中有几个孩子,日后居然个个成名,分别是编剧、作家黄宗江,表演艺术家黄宗洛和黄宗英。

老舍关于青岛的散文,我最喜欢的是那篇《五月的青岛》,或许是因为我也最爱那时的青岛吧,“五月的岛上,到处花香,一清早便听见卖花声。公园里自然无须说了,小蝴蝶花与桂竹香们都在绿草地上用它们的娇艳的颜色结成十字,或绣成几团;那短短的绿树篱上也开着一层白花,似绿枝上挂了一层春雪……”

这花团锦簇的城,我童年时也屡屡得见。正如他所说,到了青岛,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那个布满樱花和桃花的春天,怕就是为海而生的吧!

猜你喜欢
石板院落故居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石板街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神奇的石板屋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