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论体系 为中考命题改革的深入发展奠基

2022-05-20 08:07李萍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2期
关键词:命题试题中考

李萍

中考是具有“指挥棒”功能的“高利害”考试,中考命题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三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系列文件,不但对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提高育人水平做出了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而且对如何破解评价导向不科学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操作策略。山西中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針,创造性地提出“考试不只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引导全省初中教育教学回归教育初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立德树人为命题的根本追求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山西中考命题跳出对测量和评价的固有认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追求,始终把教育装在心里,把学生装在心里。从试题的立意到情境创设、材料选取、设问指向,直至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呈现,均突出强调正面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做立场坚定、视野开阔、心怀家国、脚踏实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各科试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与学科素养的考查巧妙融合,把立德树人落实到试卷中。例如,2021年的各学科中考命题,均在用好党史“教科书”上下功夫,多方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查的广度,语文创设了“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主题活动;数学设置了“传承中华经典,庆祝建党百年”诵写讲活动;物理考查声音传播,背景是“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歌咏比赛;化学关注生态环境,开篇为“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历史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贯穿探究题始终;英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话题是“徐霞客和马可·波罗的旅行经历”,既考查阅读理解,又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渗透其中;道德与法治则命制了合计20分的“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系列试题。此类试题强化对学生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方面的引导力度,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早在2014年,山西省教育厅就下发文件,明确规定“取消考试科目说明,课程标准为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2019年11月,教育部发文,明确规定“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命题”。国家政策为命题改革举旗定向,更加坚定了山西中考命题以课程标准为唯一依据、与学科教育教学有机融通的信心。

取消考纲,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唯一依据,必将面临基础教育测量和评价的难题。对此,山西中考命题团队研制了“多维细目表”,其中“细目表一”将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素融入其中,确保试题的目标指向、内容权重、能力层级等与课程标准全方位对接,使“唯一依据”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细目表二”的核心要素是“六个维度”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的对接,并将其分解为24个评价指标;“细目表三”则从“四手段”角度对试题题型、题量、设问角度等进行集中呈现。

这些具有开拓性质的探索与成果确保了试题的立身正,导向明,既不人为拔高标准,又不任意降低要求,使课程标准所蕴含的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等思想以试题为媒介得以落实。

三、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命题的理论指导

山西中考命题改革立足于服务立德树人、助推教学发展,在命题环节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逐渐形成了“一核·六维·四手段”命题理论体系。

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成果是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与素质教育相悖的问题,从不同方面对命题提出具体要求,逐渐形成了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六个维度”依次是:①立足学科素养,把握学科本质,着眼于当学生走向社会之后,即使忘记了学科知识,仍然能留在他们身上的眼界、品格和思维方式等;②加大开放探究,考查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③注重阅读能力,指强调广义的“大阅读观”,重视考查从各种类型的材料中获得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有效运用信息参与现代社会复杂运作的能力;④关注交流共享,指试题通过创设各种交流语境,考查学生勇于表达、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⑤强调问题解决;⑥落实活动建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素养是在具体表现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个维度”是在具体表现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学习发展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其次,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新要求,梳理出了在命题中体现素养立意的“四大手段”。“四大手段”分别为:①跨学科整合;②不确定性结构;③真实任务情境;④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指试题引导学生对既有认知和规则进行实证检验、深入思考、逻辑推理。

最后,在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积淀的基础上,构建起山西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体系。“一核”指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立德树人”是中考命题应落实的根本任务,“素养立意”是新时代中考试题的基本特征,“导向教学”则是中考命题的现实功能。

本理论体系以“一核”统领“六维”“四手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形成考试评价、教育引导、教学反拨一体化的新格局。

山西中考各学科以“一核·六维·四手段”为命题的理论指导,命题技术日臻纯熟,各学科的试题质量稳步提升,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树立家国情怀,打好精神底色。事实证明,在“一核”的统帅之下,山西中考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在试题背景材料的选用和设问角度的安排上渗透正面、积极的价值引领,承载深厚的家国情怀,意在为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如2021年英语阅读理解(D),以“公益、慈善”为主题,展现了免费图书馆带给世界的温暖。文中主人公通过建立免费图书馆表达对母亲的爱和尊重。随着这个理念的传播,一座座图书馆在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020年道德与法治第17题,以山西省委省政府组织多名中医药学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对中华医药经典验方进行科技攻关,探索出治疗新冠肺炎新方案的时事为背景,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总结出山西实现100%治愈目标的原因。2019年化学第29题,围绕“雾霾”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项目选择、计划制订、分析现象、探讨成因、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又引导学生建立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加大开放探究,消解应试套路。“开放”意味着打破常规思维,以崭新的姿态去思考、发现和解决固有方式无法应对的问题。“探究”是指探索研究疑难问题,探寻追究事物本源,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活动。山西中考命题逐年加大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其背后是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多元创新人才的渴望。

如2021年历史第19题,要求学生从示意图中任选三个方面写宣讲稿,试题情境创设和材料信息开放,内容综合,思维多元,允许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展开思考,进行表达。此类试题唤醒开放的思维,引发深度的学习,从而助力素养的提升。2020年数学第16题,呈现了小彬同学分式化简的过程,以阅读的形式,考查分式的计算,设置了层层深入的三个任务:找出哪一步是“通分”,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写出通分的依据和错误的原因;之后得出正确的化简结果;最后根据学习经验给其他同学提一条建议。此题契合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要求学生在阅读、推理、质疑、探究中解决开放性的问题。命制这样的试题,是在用行动打破题型僵化、思路单一的应试套路,鼓励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三,强调阅读能力,着眼信息素养。山西中考命题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突出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的考查不仅关系到文科,理科也在其列。实践证明,在理科试题中加入科普作品、科学家传记等丰富多彩的文本阅读元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展知识领域,扩大思维空间,为理科思维融入“柔软”的人文元素。此外,将丰富的阅读材料作为试题背景,常常意味着通过对事情的还原、状态的描述,将抽象的定理公式的运用放置于某种真实的情境之中,使学习的意义通过素材阅读的方式得以呈现。如2019年的化學第26题,提供了200多字的关于“港珠澳大桥”的阅读语段,把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与问题设置紧密联系,使理科题也不只是“干巴巴”的知识点、技能点,而是有了家国情怀的色彩,人文底蕴的气息。

第四,关注交流共享,彰显沟通合作。表达、交流、共享是现代合格公民的基本素养。在当今快节奏的信息社会,拥有海量信息而不懂得如何表达、交流、共享,很有可能会步履维艰。山西中考试题创设具体交流语境,要求学生进行有学科特色和实际价值的共享。

如2020年英语“补全对话”题,以钉钉群的聊天为背景,呈现了师生间围绕“交作业”展开的对话,还原了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课的真实情境。在对话的结尾处,老师的一句话“无论我是否提醒你们,作为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事情”,直指学生的学习发展,彰显本题的命制意图。再如,2020年语文第16题,以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为基础,要求针对同学们的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设性意见。这样的即席发言需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技巧,显现出较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类试题将当代社会对交流共享、沟通合作能力的重视渗透其中,在各学科试卷中均有涉猎。

第五,突破学科壁垒,探索多元融合。分学科教学因其便捷、高效的特点,一直是现代教育约定俗成的形式。但学科是分离的,人的素养是综合的,学科间的界限,应当彼此独立,又互有交融,与之相应的中考各科试题,也应当既恪守学科“本分”,又适度“跨界”。

近年来,山西中考不仅注重考查单一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还关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复合思维和实践思维,积极探索和研制“跨学科整合”题。如2021年的英语阅读理解(E),以“徐霞客和马可·波罗的旅行经历”为主题,立足英语学科素养,巧妙融合多学科元素,不仅有对文本信息的直接获取,还涉及结合语篇找出地图中名山所在的省份,联系历史知识看懂丝绸之路的路线等。既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归纳提炼及灵活运用等能力,又将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渗透其中。再如,2021年数学第20题,形式呈现为“阅读—评价—验证”,阅读内容选自一篇真实的科普材料,文中列举了物理学科的两个例子说明什么是图算法,布置的任务是分别用物理公式和几何知识验证图算法的正确性,考查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从此类试题可以看出:相对于单纯学科题目命制而言,“跨学科整合题”要在不同学科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不仅需要命题人掌握必要的多学科知识,还需要充分调动思维和想象,同时启示教师把注意转向真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而捕捉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收集鲜活的“跨学科整合”资源。

第六,创设真实情境,突出学以致用。

如2021年历史第15题,以山西地方史为主题,通过创设“游大美山西·品家乡文化”的研学活动,再现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情境,直观呈现解放战争时期太原战役“阵亡战士的通知单”,突出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考查,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又如,2021年化学第30题,所依托的情境“3月16日,沙尘暴席卷我国西北地区,次日多地又遇到降雨”完全真实,以“阅读+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沙尘暴的成因、危害、成分、雨水pH值异常的原因等,考查学生综合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分析、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借助真实任务情境,把人与自然、化学与社会结合起来,体现了化学在保民生、促发展方面的重大贡献。

再如,2019年英语阅读理解(A),设置的情境是阅读某小区的“‘家庭火灾’安全逃生常识”海报,试题不但综合考查了学生理解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的能力、理解图文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等,而且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传递给学生重要的生存技能。此类试题传递的理念是:我们的学生不应只在“象牙塔”里读“死”书,我们的教学不应只在知识识记与解题技巧的“小”处做文章,应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第七,引导理性思维,鼓励批判质疑。山西大学刘庆昌教授在《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一文中说:“理性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基础。”“批判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态度。关注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就是在点燃学生心中智慧的火种。山西中考命题对此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努力。

例如,2018年物理第35题的核心任务为辨别网络传说“姆佩巴效应”的真伪,学生需要依据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猜想,并设计方案检验自己的猜想,整个过程必须基于逻辑推理和事实验证。相对于传统试题而言,这样的试题既有对知识技能水平的考量,又能显示学科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行事原则的养成。

又如,2020年山西中考英语的书面表达题。试题捕捉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因为被家长、老师的批评或提醒而出现过激反应的现象,以“教育就是善意的干预”为切入点进行命制。教育是善意的,其初衷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但善意的不一定就是合理的,善意的干预也许会给被干预者带来不适,亲子矛盾、师生冲突常常就此发生。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亲历者或是旁观者都应该思考:正确的应对态度和应对方式是什么?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管理个人情绪,在面对老师或家长的提醒与批评时,要做出冷静、合理的回应。考查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选取典型事例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学生在论述事件、陳述自己获得的启示时,理性思维的能力自然显现出来。

四、以引导教学实现减负提质为命题的核心功能

以中考命题改革为中介,推动学校教育不忘立德树人的职责,让教师成长、学生受益,是山西中考命题团队不断追求的境界。“一核·六维·四手段”命题理论以及相应的命题范式,较好地保障了中考命题改革的持续推进和命题质量的稳步提高,中考“指挥棒”引导教学减负提质的核心功能也随之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第一,中考命题重视正确的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

第二,中考命题指向各学科关键能力、主干知识和必备品格,引导教育教学将目标定位为应对生活实践、应对未来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求,切实提高学生应对生活实践与学习探索进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第三,中考命题强调跨学科整合,要求学生有宽广的视野、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教育教学要从学习对象的整体性、完整性出发,不仅要建立本学科内容板块间的联系,还要适当涉及核心价值引领下的知识的交叉、能力的复合、素养的融合。

第四,中考命题强调不要局限于学生的解题能力,要着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育教学回归初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当避免书本学习与实践应用脱节,要使用贴近时代、社会、生活的素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课堂所学内容所蕴含的应用价值。

第五,中考命题强调“不确定性”,注重开放与探究,考查学生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的高阶思维能力,引导日常教育教学避免套路性答题模式,摒弃重复性训练的“题海战术”,鼓励和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合理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找到规律,得出结论。

总之,“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体系是素质教育目标在中考中的表达。今后,山西的中考命题改革将继续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从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到对知识、能力、素养、价值观的综合考查不断迈进,从而有力地推动核心素养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落实,进而有效助推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中考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