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05-20 00:22邓恒峰
教育·综合视线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邓恒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衍生出各种优秀的文化,都是经由无数先辈伟人究其一生研究出的知识,是精神的象征,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去传承与弘扬。小学生正是思维与情感的发育阶段,这个时期应当将传统文化传递给他们,并利用语文这门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科目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就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展开研究探讨。

语文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对于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情感与人格的培育。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更应结合自身专业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养成较高的文学素养,这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与深度学习大有裨益。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教育意义

传统文化是经由时间推移与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化流传下来的,代表民族特征与面貌的凭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与社会现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包罗万象的知识,拥有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后人的影响巨大。其中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民间戏曲、书法、国画,又或是非物质的节日习俗……都是古人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需要不断地传承下去。但在当前时代的教育中,由于科技与时代发展飞快,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国外文化的影响,导致对本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还不如外国的节日多。这不仅使得中华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承,久而久之,还会使中华文化被淡忘,遗忘在历史洪流中。

(一)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语文教学中包含着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带有浓郁意境感的古诗词、表达优美且婉转的优秀文章、富有趣味性但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建立与情感独立大有帮助。在小学生的学习中,通过传统文化的辅助,让语文这门学科中的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为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在日积月累的文化熏陶下,学生的周身就会散发着文学的气息,这种气息是无形的,但又能引人关注,这对学生今后的影响很大。

(二)培养学生良好品行

作为礼仪之邦,中华传统美德中包含着对人们言行举止的规范,也有着道德修养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与深化,要求小学生能够在完成基础学业的同时得到品行的正向引导,让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是一个必要的举措,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在小学这个模仿欲达到巅峰的时期,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建立正确的三观,突出传统文化中礼仪的部分,让学生懂得帮助同学、爱护环境、尊敬师长、孝顺长辈,同时拥有坚韧且不屈不挠的优秀精神,通过传统文化的辅助,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人格得到有益的发展。

(三)养成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当前的小学生们从小就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冲击,经常会出现热衷于国外文化的现象,而作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正逐渐被淡忘,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十分不利。久而久之,学生的爱国情怀也会减淡,逐渐丧失民族精神。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势在必行的策略,在小学这个可塑性强的时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观看红色视频、阅读文化背景故事、了解古往今来无数先辈伟人与英雄们的作品与事迹,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显著的推进作用。

(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由几千年的兴衰与历史变迁而积淀下来的精华所在,是中华人民精神文明的象征,也是民族荣誉的体现。将其进行传承与弘扬,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前时代要求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知识尽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师的专业,采取最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学习语文知识,一举两得。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使之扎根在学生的心中,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传承与弘扬。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营造浓郁传统文化氛围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一直以来教育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受古往今来各种优秀文章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情感理解。那么想要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学习,首先就应当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确保学生可以做到与文章共情,切身体会语文教学中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其次,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够大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走神等问题的出现。

想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氛围构建中,教师就要提前了解传统文化,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来引导学生切实感受传统文化。首先,可以利用黑板报的形式,结合当前所学到的语文内容,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让整个教室更具文化气息与艺术特色。其次,教师也可以时常开展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小活动,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教材中的《传统节日》为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对人们的意义重大。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引,在即将到来的节日前,提前布置好班级,然后开展小活动,让学生准备好节目,在节日当天带领家人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比如,端午节的包粽子比赛、中秋节的猜灯谜比赛等等,在活动中为学生深入讲解这个节日的由来以及小故事,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印象。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绘画,画出自己的感受与对传统节日故事的理解。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到班级墙面上,既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又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二)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文字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记录知识与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文字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的助力。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漢字的学习是能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经由历史的演变,文字逐渐由象形的样子转化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汉字,虽然外形有着或多或少的改变,但还是依稀保留着过去的意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汉字跟其所表达的物体还是十分相似的,如山、日等等。只有小学生学好了汉字,才能使今后的语文深入学习更加顺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汉字教学中充分发掘出汉字的文化内涵,结合传统文化将原本枯燥的文字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与生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将原本的“让我识字”转变为“我想识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结合信息技术将文字变得立体生动起来。提前整理教学内容,把即将教学的汉字通过信息技术具象呈现出来,如雨、雷、风、电等,穿插视频与音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感受,使其在了解神奇的大自然现象的同时,学会这些汉字。

为了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时常向学生讲述汉字背后的小故事,然后利用阅读资料来丰富识字课堂。比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都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汉字,这也是古往今来孩童们经常会用到的学习生字的书籍。另外,文字的读音押韵特点也有助于学生牢牢记忆。

(三)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也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古诗文的表达形式复杂,且其中会有一些古文意思较为隐晦,导致学生每每学到古诗文的时候都会产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无法理解古诗文其中的含义,也就等同于无效阅读。所以,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古诗文大多是古人为了表达情感、寄托相思所作,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在古诗词的编写过程中,讲究平仄起伏以及优美的旋律,代表着古人独有的意境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由内而外地理解其中含义,同时与古诗词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够便于学生真实理解知识,提高情感。比如,教师在执教《示儿》这一课时,本文主要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借此为学生展开爱国的精神教育,利用其他寓意相似的古诗词加以对比,突出此风格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利用《游子吟》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弘扬孝道精神。

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奠定良好的民族精神基础,逐渐形成正向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其在文化气息的熏陶下提高文学素养,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粹,进而激发起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让学生更加乐于自主去研究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与发扬下去。

(四)寓言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是经由无数教育工作者致力研究编写而成,是最为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学习所需的教材。其中有很多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教师认真钻研,并找到最合适的点进行切入,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意义。

寓言故事是一种带有教育意义的短篇故事题材,其中各种各样的故事案例有着警示世人的作用,常用来教育学生,为学生建立正确“三观”。小学生正处于喜欢阅读小故事的年龄阶段,对于情节丰富的小故事更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寓言故事的教学中,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懂得寓言故事中的奥妙。

比如,教材中《揠苗助长》的故事,教会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应当懂得循序渐进,同时也要遵从自然发展的规律,如果太过着急,违背规律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得不到收获。或是利用《亡羊补牢》的故事教导学生生活中或是学习上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做出补救,不要抱着懒惰、侥幸的心理去有意避开问题,应当有著迎难而上的精神,避免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五)成语故事渗透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语文知识,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代表着一个整体故事或是经典典故,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成语知识,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研究着教学方法,其中背景故事和游戏教学都是能够提高成语故事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比如,在讲到“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认不认识狐狸和老虎,它们两个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引出更加深入的教学。通过“狐假虎威”的小故事加深学生对该成语的记忆,让学生明白:人必须要有真本事才能够成功,单靠仰仗别人能力欺凌弱小是不对的事情;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保护弱小,面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要及时施以援手,这样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

(六)课外阅读渗透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一环,人们靠阅读来积累知识,感受世界,书籍中包含着古往今来众多先辈伟人终其一生留下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财富。所以,要想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同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限制在教材中,应当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各样有趣的课外书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有意义的书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其中渗透传统文化,这对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养成以及独立人格的形成都大有帮助。

课外书籍的选择也不要过于局限,应考虑到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喜好与习惯。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上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如寓言类的书籍、友情类的书籍等等,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并养成善于记录的好习惯,将在书中积累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其中蕴含着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人们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要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与细腻的情感,就应当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古往今来无数先辈伟人的知识与精神面貌,能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文化,进而成为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