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模式下装配式住宅全过程经济性研究

2022-05-20 09:24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4期
关键词:承包方现浇装配式

彭 伟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941)

0 引言

住建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修订《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内容涉及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的融合,设计资质和施工资质可相互认定。上一版要求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鼓励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而修订后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使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这给自身有总承包经验的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相应建设方、施工方和设计方的成本也将发生变化。

1 EPC模式概念

工程总承包(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EPC)是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模式。总承包方受业主委托,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整个项目以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为导向,总承包方可将部分工程项目分包给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以便于管理。在整个项目运营过程中,总承包方需要对整个项目负责,分包对分包工程的质量负责,如图1所示。

图1 EPC总承包模式建设流程

2 EPC模式特点

1)总承包方风险加大 对总承包方的综合能力有较高要求,如项目管理、风险承担、多元化业务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总承包方在与业主签订合同的同时,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及不可抗力,这些内容将会给总承包方造成成本的变化,这就要求总承包方有更多经验和能力应对风险。

2)设计为关键 EPC项目以设计为导向,设计成本涉及各方面成本,如各设计专业之间的碰撞、设计与施工配合、设计专业自身的设计质量等。通过处理以上问题,可有效控制设计初期成本。

3 装配式住宅建设成本分析

相较现浇建筑,装配式住宅现场施工人员较少,大部分构件可在预制厂完成,在现场只需完成安装和拆除即可。整个建造过程人工和机械所所需费用减少,有些构件还可重复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可见,装配式住宅趋于工业化建设,构件采用预制而非现浇,对于构件详图设计和构件制作工艺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这部分成本有一定程度提高。

3.1 节约成本

装配式施工技术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由此降低施工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的措施费、模板支护费用可大大减少,可规避施工现场的噪声及环境质量等问题。

3.2 资源有效利用

装配式建筑采用拼装式安装,构件在预制工厂加工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按照构件所属部位吊装和安装,材料损耗小,而且部分构件若存在质量问题可直接替换,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3.3 保证建筑质量

相较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均为工厂预制,构件厂有专门的贮存原材料的车间或仓库,能有效保证原材料质量,同时从配合比及加工工艺来说,构件厂更专业、更具有科学的管理,而且生产和养护均为机械化,生产的构件质量更有保证。

4 EPC模式下装配式住宅成本分析

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方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及构件设计、制作、运输等。相较以往管理模式,业主不用与各种分包公司签订合同,可避免工作交叉及协调问题。当装配式住宅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时,如何控制成本是一大难点。EPC模式下,总承包方不仅要进行设计与采购方面的预算、施工过程的成本估算,还要涉及装配式建筑成本的特殊性,比如装配式住宅的设计需要设备专业和装饰专业提前介入,构件制作公司、运输及吊装公司均要提前介入,这部分成本若没有准确的估算,将造成成本不可控。

从技术层面讲,预制外墙板、叠合梁、叠合板等增量成本需利用专业的软件进行计算设计,根据预制率,首先计算出住宅建筑边角处外墙板的混凝土总量。还有就是叠合板的成本,首先叠合楼板由预制板和现浇板两部分组成,预制部分需根据预制率进行计算,现浇部分要记入相应的混凝土总量。对于其中的钢筋量,需将构件部分的混凝土量等效为现浇部分的混凝土量,进而折算出相应的钢筋量,最后钢筋量和混凝土量一起计算,扣除现浇部分的模板费用,最后得出叠合梁的成本,与现浇梁相比计算,得出相应的成本增量。

5 EPC模式下的装配式住宅成本控制

1)总承包层面 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需仔细研究,除基本条款外,还需要预计以后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将预计的风险细化到签订的合同中,未考虑隐含的条款可能会导致总承包方后期成本被动。

2)设计层面 总承包模式是以设计为导向,装配式住宅的设计又是以构件详图设计为准,这要求设计方的设计质量要高,包括方案阶段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阶段本身成本较低,然而设计造成的误工会导致成本加大。因此总承包模式下的装配式住宅成本控制需从事前、事中、事后3阶段一一细化,才能达到成本最优化。

3)技术层面 相较现浇构件,预制构件价格偏高,主要包括加工、管理、运输等费用,但目前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且缺乏相应的规范支撑。另外预制构件的施工措施及施工方案的规划需要一定优化,不同的建筑类型及建筑部位,其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不同,目前仍存在预制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生产加工及安装成本较高。装配式建筑以工业化方式建造,所需要的不再是原本的农民工,更多的是需要产业工人,目前专业人员储备量较少,市场供求关系导致装配式建筑人工成本增高。

4)解决措施 降低PC构件价格,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2种施工模式的优势,科学设计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方案,并结合所制定的方案,从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及施工等方面降低构件价格,进而降低整个住宅项目的工程成本。与总承包模式相结合,实现构件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批量化生产、批量化运输;另一方面,集设计及生产施工于一体,共同促进总承包模式的发展,选择有经验的分包商共同承担相应风险,同时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工期和降低施工成本。

6 结语

本文通过阐述EPC模式下装配式住宅建筑的成本分析,从技术、设计、管理等层面提出控制及优化措施,以有效降低成本。

猜你喜欢
承包方现浇装配式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现浇箱梁拼宽桥上部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现浇泡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收缩性能研究
浅谈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施工技术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思路阐述
承包方建筑工程合同在实施中的造价偏差管理
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方风险的层次矩阵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