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茶园不同控草技术效果比较

2022-05-21 01:35罗集丰方怡然黄崇才邹鹏儒杨培新
南方农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积雪草茎秆种类

罗集丰,方怡然,黄崇才,邹鹏儒,杨培新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 522000;2.揭西县咏归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广东揭阳 522000)

茶园杂草种类多、生长快,对茶叶生产影响大。茶园杂草防控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投入是继采摘和肥料投入之后的主要投入[1]。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了我国茶园杂草种类、发生规律、危害评估及防控策略,开展了防草布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间种三叶草或豆类、喷施除草醋等杂草防控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域气候条件和不同控草技术作用下,茶园发生的杂草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2-10]。

广东省揭西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1 ℃,年均降水量2 114.8 mm,雨热同期,茶园杂草发生量大。在生态茶园建设成为我国茶园发展主流的背景下,实现茶园杂草的生态防控意义重大。通过设计间种白三叶草、五节芒茎秆覆盖、防草布覆盖3 种控草措施,对比研究了不同措施的防控效果,为山地茶园杂草的生态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茶园位于广东省揭西县五经富镇新仓村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725′、北纬23°38.740′,海拔800 m。茶树品种为无性系梅占,树龄3年。土壤类型为黄壤,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 个处理和1 个对照。处理P1:间种三叶草,三叶草播种量6.0 g·m-2;处理P2:五节芒茎秆覆盖,五节芒茎秆覆盖量为1.5 kg·m-2,杂草取自茶园的五节芒,不带种子;处理P3:防草布覆盖,覆盖量为0.4 m2·m-2,用园艺地钉固定;CK:不做任何处理,让杂草自然生长。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20 m2(20 m×1 m),小区随机排列。试验于2021年6月19日进行,试验前将区域内茶园杂草统一清除干净,试验期间各小区的水肥管理保持一致。

1.3 调查方法

2021 年8 月29 日开展调查,每小区选取3 个杂草长势均匀的样点,采用0.24 m2(0.3 m×0.8 m)小样方取样,现场测量记录杂草种类、数量、株高等数据,并称取杂草地上部分鲜重。

1.4 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计算,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试验区域茶园共出现杂草7科16属16种,分别为莎草科(水蜈蚣、碎米莎草)、菊科(假臭草、泥胡菜、拟鼠麹草、小蓬草、野茼蒿、一点红及翅果菊)、伞形科(积雪草)、禾本科(荩草、马唐、牛筋草)、堇菜科(如意草)、蓼科(水蓼)及茄科(少花龙葵),其中优势杂草种类有马唐、假臭草、水蜈蚣、积雪草、一点红等共4科5种。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的影响具体表现为:P1的杂草种类共9 种,与CK 相比,杂草种类减少3 种,其中5 种优势草种减少2 种,杂草总数减少193 株,减幅41.33%;P2 的杂草种类共7 种,与CK 相比,杂草种类减少5种,其中5种优势草种减少3种,杂草总数减少355 株,减幅76.02%;P3 的杂草种类共11 种,与CK 相比,杂草种类减少1 种,其中5 种优势草种都没有减少,杂草总数减少236株,减幅49.46%。

表1 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2.2 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密度的影响

由表2 可知,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蜈蚣在P1 和P2 措施下均表现为被完全抑制;假臭草在不同措施下均表现为被抑制,抑制率为19.76%~100.00%;一点红只有在P2措施下表现为抑制作用,抑制幅度为21.44%;积雪草在不同措施下均表现为被抑制,抑制率为53.69%~100.00%;马唐在不同措施下均表现为被抑制,抑制率为25.65%~82.56%。结果表明,对水蜈蚣抑制效果最好的是P1 和P2 措施,均能获得100.00%的防控效果;对假臭草抑制效果最好的是P1,抑制率为100.00%;对积雪草抑制效果最好的是P2,抑制率为100.00%;对马唐抑制效果最好的是P3 措施,获得82.56%的防控效果,其次是P2,获得78.46%的防控效果。

表2 不同控草措施下茶园优势杂草密度 单位:株·m-2

2.3 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防效的影响

从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的平均株数及株防效、平均鲜重及鲜重防效的影响结果来看,3 种控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效果,其中五节芒茎秆覆盖措施的总体防效最好(见表3)。五节芒茎秆覆盖措施下的茶园杂草平均株数和平均鲜重均显著少于CK(P<0.05),其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5.76%和83.95%。间种三叶草和防草布覆盖措施下的茶园杂草在平均株数上虽也少于CK,但效果不显著,但这2 种措施下的杂草平均鲜重均显著少于CK(P<0.05)。

表3 不同控草措施对茶园杂草防效的影响

2.4 不同控草处理对茶园主要杂草株高的影响

不同控草处理措施对不同杂草株高均有影响。由图1 可以看出,不同控草处理措施对茶园主要杂草的株高影响最大的为P1处理,该处理下的主要杂草平均株高只有4.71 cm,P2 和P3 处理下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其中P1、P2 和P3 处理措施下的主要杂草平均株高间均无显著差异,但3者均显著低于CK(P<0.05)。不同处理对马唐的株高均呈现抑制作用,其中P1、P2和P3 处理下的平均株高分别为CK 处理的41.18%、49.36%和46.75%(见图2)。

图1 不同控草处理对茶园主要杂草平均株高的影响

图2 不同控草处理对茶园马唐平均株高的影响

3 讨论

本试验采用的3 种控草措施中,五节芒茎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对茶园主要杂草总数、杂草的平均株数及株防效、平均鲜重及鲜重防效的总体防效最佳,处理后茶园主要杂草株高显著低于CK(P<0.05)。试验中发现,五节芒茎秆覆盖的厚度对杂草发生数量有一定影响,覆盖较薄的区域,杂草生长量较大。可能是五节芒茎秆覆盖后,土壤表面的杂草种子未能得到足够的光照,抑制了发芽生长。生产应用时,可适当加大五节芒茎秆覆盖数量,提高控草效果。

防草布覆盖处理效果较好,但试验中发现,个别茶树生长不良,可能是夏季高温干旱天气下,防草布覆盖影响了茶树根系透气所致。应将防草布铺设于茶树根系两边,中间留有透气间隙。

间种三叶草处理有一定控草效果。但在山地茶园播种三叶草,其发芽率受到降雨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控草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茶园杂草具有不同于其他农田杂草的特殊性,其在茶园生态系统中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栖息天敌等多重功能[11-12]。试验区域茶园杂草共16 种,参照《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标准》[13]可分为3类:恶性杂草6 种(假臭草、小蓬草、野茼蒿、翅果菊、少花龙葵及牛筋草),一般杂草4种(碎米莎草、荩草、马唐、水蓼),无害杂草6种(水蜈蚣、拟鼠麹草、一点红、泥胡菜、积雪草及如意草)。对于假臭草、小蓬草等恶性杂草,优先采用五节芒茎秆覆盖措施进行防控,生产中可就地取材,将大量分布在茶园路边及园边的五节芒在其开花前割除,作为覆盖材料防控杂草。茶园中的水蜈蚣、积雪草等无害杂草,对茶树生长影响甚微,可由其自然生长,降低人工控草成本[14-15]。

4 结论

五节芒茎秆覆盖处理对茶园杂草的种类、数量、株高的抑制作用明显,具有成本低、效果佳、无污染等优点,是山地茶园杂草防控的理想措施,可在当地茶园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积雪草茎秆种类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不打扰是一种慈悲
被光阴治愈
四川玉米生理成熟后抗倒性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镜头像差的种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