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古今智慧建构理想人居之境

2022-05-21 11:38张浪
园林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居风景园林山水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们面临的形势与局面更为复杂多变,相互交织的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背景下,风景园林学科应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风景园林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提高的实践性学科。汪菊渊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一书中写道:“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纵观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史,思想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应对新形势、新局面的重要途径。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一方面,对先民们实践智慧的感性认知是当代人寻找身份与文化认同精神需求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与“山水形胜”的营建理念,对营造当代山水意境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当代前沿景观方法与技术使风景园林师如虎添翼,实时了解并灵活地加以定量分析与运用,能更高效、精准地解决人居环境问题,体现科学性与理性。当然,简单地唯数据或唯技术是不可取的。西方20世纪60年代依托“系统设计方法”(A Method of Systematic Design)促使设计向理性、可预测的过程发展,最终陷入了僵化的科学方法论设计境地,后经反思,才演化为20世纪80年代的“设计师式认知方式”(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设计师式认知方式”方法论的形成,标志着设计方法论从僵化科学论,到科学思维、人文思维、设计思维结合的转型发展,以及理性与感性、科学与艺术的无隔阂重构。因此,不管是技术实践的直接驱动,还是思想体系潜移默化的渗透,目标导向都是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本期分为“数字景观模拟”和“山水园林体系传承与创新”两个专题。专题1探讨了数字景观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前沿应用实践,内容涵盖(1)基于量化评估的景观格局优化。采用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方案的生成和优选;构建小微绿地空间效率测度体系优化绿地空间布局;利用蓝绿协同度制图为城乡复杂环境下开展蓝绿空间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新思路等;(2)景观环境行为分析。基于互联网数据的挖掘,分析了游客游憩动机和游赏行为特征;(3)模拟可视化分析。构建数字流域模型模拟了流域水系空间特征和水文时空变化;探究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剖析了Grasshopper数据可视化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应用及潜力等。专题2体现了中国城市山水园林思想的当代诠释、智慧传承及营造实践,内容涵盖(1)对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思想进行溯源,提出了游历自然、遗貌取神、缩移模拟、以形媚道的营造境界;(2)梳理了古城人居环境的发展脉络,剖析了大运河水利风景体系的演替及空间特征;(3)分析了流域园林集群的理水智慧。

望古,人居环境营造蕴含了先民们丰富的生存智慧与审美体验,在度地择址、水系梳理和城池营建等方面体现出了较为成熟的思想体系;观今,借助数字景观技术能够科学准确地量化分析人居环境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共探风景园林未来智慧时代数字化转型之路。今天,风景园林学科已拥有更为丰富的深刻内涵和更为广阔的外延,与其颠簸于批判主义的无边波浪之中,或许,我们更需要在赖以生存的陆地建构自己的理想人居之境。

猜你喜欢
人居风景园林山水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爱在一湖山水间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