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效果最大化

2022-05-22 23:27李巧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李巧峰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让学生听得懂,有兴趣听,把重点难点化成身边常见或见得到的案例,让数学教学更有乐趣,让学生有兴趣学,或者可以起到妙笔生花的效果,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也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契合小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教学理念倡导教师挖掘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基础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下展开自由的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进而实现高效率课堂[1]。对此,本文就教师如何挖掘课堂情境并应用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有效的教学措施。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特点

并非所有的教学都是情境教学,一般来说,情境教学有下列两个基本特点:

(一)真实性特点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自然,流畅地过渡到教学目标上来,绝不能杜撰,臆造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境,应遵循宁精勿杂的真实性原则,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性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必须是目标明确而具体的,即结合学生特征和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行为活动,简洁,合理,有效的语言,紧扣教学目的,落实学生的各项能力,如读图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构建课堂情境,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生活化情境,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现在所应用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非常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用丰富精彩的内容来吸引学生兴趣。对学生来说,生活是他们有一定经历和感受的事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会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拉近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心理,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

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认识图形”这部分的知识积累,把教学设计成以分析生活事物为基础的三个环节:首先,通过多媒体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代表性的生活物品展示出来,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身边;然后,鼓励学生用手折角,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基本特征;最后,向学生拓展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椅子的角度、沙发的设计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角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2]。

(二)问题化情境,使学生感受思考的趣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指引学生思考、质疑的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它可以更好地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选好问题的"点",要选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难点,或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转折点",通过对"点"的突破帮助学生梳理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认识的提升。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直观记忆、形象记忆,提升思维能力,提升技能、掌握方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春天来了,周末1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每条船每小时的租船费用是9元。至少要租几条船?如果他们计划玩2个小时,100元够吗[3]?”教师鼓励学生们尝试用列式计算数学语言呈现出来。并在学生们完成后一起总结“用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既能够解决问题,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三)实践情境,激发学生解题问题的动力

应用题都是由事实、条件、问题三部分组合而成,情节与数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和动手的机会,还引导他们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从而他们在能够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理性认识。在新课程标准"构建开放的数学课程"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践活动情境,提一些简单但又具有探索和开放性的数学趣味性问题,交由学生探讨、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寻找答案,把学习的重难点化为学习的动力,轻松解决晦涩难懂的应用题知识点。

以一道分数混合运算应用题为例,“水果商店新购入了400斤水果,其中草莓占了总斤数的八分之三,草莓有所少斤?两天一共卖出了所有草莓的五分之二,还剩下多少草莓[4]”。这道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能更容易理清思路,可以知道第二问需得第一问正确解答才能得到正确答案。学生练习过这道问题之后,在生活中去水果店,会习惯性的计算所需水果的价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也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降低了学生的知识理解难度,让数学问题变得清晰而直观,让数量关系变得更加直观而富有逻辑性,强化了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结束语

情境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也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化成身边常见或见得到的案例,让数学教学更有乐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正确认知数学情境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契合小学生认知的生活化情境、问题化情境、探究性情境,激发学生解题问题的动力,引导学生在学到具体知识的同时,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芳. 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4):47-49.

[2] 谢歆鑫. 创设物理情境,改善数学教学效果[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1):76-78.

[3] 张星. 如何利用生活情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 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6(9):80.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教学效果小学数学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