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在学校美育中的融入探究
——以“城市森林”STEAM课程为例

2022-05-22 08:00彭睿洁钟诗涵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美育学科科技

□彭睿洁 钟诗涵/文

1 美育与学科融合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现状

1.1 美育发展背景

在美术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大改革的局面[1]。美育已经进入了实质性、深层次的阶段。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高度重视美育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元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从当下的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时代语境来看,加强学校美育的科技元素渗透已成大势所趋。

1.2 学科融合概念与发展现状

学科融合教学以资源整合为前提,要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关于资源的整合必须突破界限,打破常规。做到突破单一学科边界,形成多学科资源整合;突破课堂目标边界,形成素养培养整合;突破时间空间边界,促成时空要素融合;突破教学书本边界,形成书内外资源融合;突破课堂评价边界,形成多元导向整合。

2 STEAM教育理念与发展

STEAM教育指的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融合的教育。强调知识跨界、场景多元、问题构成、创新驱动,在体现综合化、实践化、多元化、活动化特征的同时,反映了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作为一种体现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运用,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热点之一[2]。

2.1 国内STEAM教育发展

STEAM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虽近几年发展迅猛,累积了一定理论与实践基础,然而受客观条件制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与现有的教学体系结合存在困难,在全国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支持与师资力量,课程设计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STEAM教育有效促进科学技术类与艺术人文类课程资源整合,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形成新思维、设计开发新产品能力,已成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数字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其倡导数字化项目式学习的同时,鼓励造物与分享,以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STEAM教育的学科整合与创客教育的创造发展,二者的优势互补带来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新增长点,是新时代培养人才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2.3 传统文化

随着STEAM教育的兴起,研究发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C-STEAM”教育一词,即STEAM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3]。例如在《STEAM+古汉字个性化课程》中,开发者依托UMU平台,以研析古汉字为载体,开发“STEAM+古汉字”UMU个性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选择的个性化课程,在锻炼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深化其对于古汉字文化的认知。

2.4 注重课程开发

STEAM教育因其创新性、项目性、实践性等特征,对课程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出高要求。日常生活便成为开发主要灵感来源,课程设计要体现社会生活经验,并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一步步抽丝剥茧,自主寻找答案。此外,课程内容也不应该拘泥于书本教材,而是要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和鸣·穿越千年的礼乐》STEAM课程为例,学生们正是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体验古代乐器等科学与艺术之美,在游戏轻松愉悦的氛围与知识的渗透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3 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中小学美育教学现状分析

为确保本课题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开展实践之前对跨学科领域学习和STEAM教学情况做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师的教学状况之后,对所调查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在中小学美育领域融入艺术与科技融合跨学科STEAM教育,并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3.1 问卷概况与内容

本问卷调查分为《学生对于艺术与科技在学校美育的融入认知度及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美术教师对艺术与科技在学校美育的融入认知度及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共两份问卷,在2022年9月—2023年1月期间,对江苏范围内小学五年级学生50人,小学教师10人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并基于“个人基本信息”“对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对科技与艺术融入美育的认知与实践程度”“对科技与艺术融入美育的评价与感受”四个维度,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对问题进行设计,并分析出以下问题。

3.2 学生调查问卷与分析

3.2.1 跨学科在美术教育课堂的欠缺

由描述分析可知,从学生对美术课与其他科目结合的课程学习态度来看,非常愿意占47.06%,愿意占50.98%,一般占1.96%,不愿意与随意态度占0%,由此可知,学生对跨学科美育课堂的兴趣极大。

但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联系其他学科知识情况来看,经常联系占29.41%,偶尔联系占43.14%,每次都会联系占11.76%,较少联系占11.76%,从不联系占3.92%。由此可知,大部分美术课堂会偶尔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而每堂课都有涉及多学科知识的数量较少,同时在校美育课堂也存在少量完全不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情况。

3.2.2 对项目式学习认知度较低

从学生对项目式学习认知程度来看,不太了解占33%,一般了解占29%,比较了解占24%,非常了解占12%,由此可知学校开设此类课程较少,大部分学生不太了解项目式学习的概念与流程。

3.2.3 教学环境及情境化教学的单一

从学校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来看,到展馆进行参观、听课占80.93%,到工厂园林等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占25.49%,线上讲座与科普占43.14%,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合作占17.65%,由此可知,展馆与线上讲座与科普是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与方式,而真正进行实地调研的比例较少,学习场所提供较为单一,情景化教学还需进一步落实。

3.3 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3.3.1 有关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美育教师培训不够完善

从教师认为阻碍科技因素融入美育课堂的因素来看,缺乏相关经验占比70%,教案设计难度大效果差占比50%,由此可知,学校缺乏对刚入职教师或教学能力较低教师的相关能力培训,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美育课堂重视程度较低。

3.3.2 学校构建多学科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较为薄弱

此外,从教师认为其他阻碍科技因素融入美育课堂的因素来看,美术课时不足占比90%,学校教学体系不兼容占比90%,可知,学校受传统的美术教学的深远影响,课程知识本位、专业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传统教学体系与灵活的跨学科美育课堂不兼容,同时也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更加关注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 STEAM课程“城市森林”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育实践

科技与艺术在美育课堂中的进一步融入将要求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求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既突出美术学科特点又涵盖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性课程。因此,结合STEAM教育,笔者尝试立足于苏州当地文化遗产将生态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等因素融入美育课程设计,灵活运用学科知识,拓宽教学维度,给学生提供利用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平台。

从当下城市的环境问题出发,以“如何设计制作出一个绿色建筑模型来绿化城市环境”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开发了《“城市森林”项目化学习》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流程设计

5 对策建议

5.1 在美术教育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新时代的美育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科技的融入为课堂中的资源材料不足、课堂结构单一等困境的解决带来了希望。此外,信息技术如大数据技术还可为教研工作呈现学情数据、反映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让教师对学习进度有一定的预估,并因此及时调整教案与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师生有效互通。

5.2 坚持学科融合,加强学科间的有机联动

传统美育课堂难以逃脱学科本位的束缚,所涉及内容仍大多拘泥于美术学科本身。而将科技因素融入美育课堂能够弥补探究性与不足与知识体系单一等缺陷。美育课堂的驱动型问题可与生活科技问题接轨,美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依据学情需求进行信息研讨并确立主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巧妙插入体现多学科特点的环节,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学科融合式学习体验,让学生在科技因素的协助下提升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3 健全STEAM教育中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师资水平

目前我国的专职STEAM教师较少,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学校和教育部门应重视教师的STEAM项目教学水平的培养,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与资金技术支持,并努力建设STEAM教育专业化培训平台,让教师在接受学校培训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持续的交流学习,建立跨校跨地区合作团队,借助多方力量提升教学能力。

5.4 重视课程开发,促进课程形式多元发展

STEAM教育视角下课程开发类型应多元化发展,并鼓励多种形态相互结合,拓展课程的信息维度,实现科技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培育。如《“城市森林”项目式学习》中,课程的主旨在于通过科技模型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融入了苏州地理特色与传统园林建筑文化等因素,使课程体现本土文化熏陶与现代科技含量,让学生在项目学习时从多种类型资源中汲取营养,发展多元智能。

6 结语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是未来学校美育课堂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实现综合人才培养,提升国民创造力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对学校美育的科技融合现状结合调查研究分析与STEAM教学案例,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策略。提出美育课堂应坚持学科融合,以生为本,深度结合信息技术,加强学科联动,努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促进课程多元发展,推动学校美育进一步深化改革。■

引用

[1] 赵纪军.追寻中小学美育落地生根之道[J].人民教育,2021(21):58-59.

[2] 曹旭.STEAM视域下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教学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3] 陈静.试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个体呈现[J].中国文艺评论,2020,54(3):92-100.

猜你喜欢
美育学科科技
【学科新书导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超学科”来啦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