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无门的激愤呐喊

2022-05-23 11:01范垂新
课外语文·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郑骑驴门道

范垂新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在蜀地剑门道上,一个骑驴的中年男人正在缓缓前行。这人显得风尘仆仆,衣服上沾滿了尘土,间或还杂有酒渍,他的脸上既充满疲惫,又现出极度伤心之色。道路两旁峰峦倚天似剑,断崖峭壁直插云霄。这时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他不知不觉来到剑门关前,轻轻叹了口气,一首诗在驴背上被轻声吟出:

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吟诗之人正是陆游,他刚刚结束了在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的干办公务及军事工作,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由于四川宣抚使王炎被调回临安,陆游也因此被改派他处。南郑是南宋与金西线对峙的前方。现在由前线而后方,由危入安,对个人是件好事,可陆游的感觉如何呢?我们先看第二句:“远游无处不消魂”,由汉中至成都,空中直线距离是387公里,古人步行,距离或须加倍,够得上是“远游”。“消魂”,极度悲伤之意。而且是“无处不消魂”,可见千里的行程当中这种黯然神伤之情始终伴随着他,说明痛苦之深长。这样第一句就好理解了,作者这一路是借酒浇愁,每每喝得醉醺醺的,不经意间酒都洒到身上,故此衣服上满是征尘并夹杂着斑斑点点的酒渍。人们不禁要问,陆游为何如此伤心呢?

原来陆游自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这种立志报国、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他一生都没有改变。然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在大多时间里,是由投降派把持政权的。乾道七年(1171)王炎任四川宣抚使,驻节南郑(汉中)。这是一个有着抗战理想和抱负的大臣,在他的幕府中聚集了一批抗战派的人物,包括翌年来此的陆游。陆游在此虽不足一年,却是他一生的高光时刻。他们率领兵士在南郑一带巡查,曾在宋金交界线大散关与敌人打过遭遇战,三天不火食。他们有时深入山中打猎,当猛虎咆哮扑来,从骑三十余人惊慌失措之时,陆游挺长矛刺死猛虎。在王炎等人的精心准备下,似乎攻取长安,指日可待。可是朝廷一道诏令,调走了王炎,幕府星散,陆游等人的一片心血付诸东流。他现在正在入蜀途中。而蜀地与诗人似乎有不解之缘。前人常把李、杜诗歌的成就与蜀地联系起来。韩愈曾说“蜀雄李杜拔”。人们又将骑驴与诗人联系起来。李白在华阴县骑驴,曾误闯华阴县衙。杜甫自云“骑驴十三载”。贾岛骑驴苦吟,李贺带奴仆骑驴觅句,晚唐郑綮也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等等。现在陆游既骑驴又入蜀,自然将自己与诗人联系起来。他痛苦地问自己:“此身合是诗人未?”意为我就应该是一个诗人吗?当然,做诗人没有什么不好。但作者把收复北方失地,统一国家看得比性命都重要,这样一个胸怀远大理想能文能武的大英雄怎么肯仅仅做一个诗人终老此生?诗歌不过是他表达情感的一个工具而已。因此这一反问,正是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陆游一声激愤的呐喊,是封建时代生不逢时的末路英雄的一声震人心魄的痛苦悲叹! 在旧时代,不甘心仅仅做诗人,想要作出一番事业的人,又岂止陆游一个?

杜甫说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白居易也说过“但是诗人多薄命”。在封建社会,那些正直、胸怀报国理想的有志之士大都命运蹭蹬,遭遇坎坷,其中不乏利用诗词来抒写胸臆之人,这就是诗人薄命的由来。雄才自古多磨难,这从另一方面又成就了一个个伟大的诗人。富贵通达平庸的人生产生不了伟大的诗人,只有波澜壮阔、屡遭磨难,上下求索,历经九死而犹未悔的人生才可能产生伟大的诗人,这正是我们从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中受到的启示。

猜你喜欢
南郑骑驴门道
骑驴漫游记
父子骑驴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飞船可重复使用的那些门道
手指间的藤编 手心里的村民——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水井村党支部书记徐厚明
探寻360°全声场发声门道
南郑工会 “四个强化”助职工互助保险金破百万
最美田园 花海南郑
从美国商业补给服务合同看门道
找门道(新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