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热”降温背后的理性选择

2022-05-23 17:05刘远举
科教新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低龄生育子女

刘远举

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了《中西合璧,文化融合——2021中国国际教育白皮书》。白皮书显示,疫情后,中国家长对子女出国留学的热情仍然很高,但年龄结构上出现很大变化。一方面,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比例为41%,为过去5年来最高;另一方面,“低龄留学热”降温,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意愿下降五成。

(3月24日《南方都市报》)

这个现象应该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高中生年龄小,自控力、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熟,独自一人出去读书,在适应上会面临巨大挑战。

其次,中国家庭对出国留学仍热情不减,但归国就业人数上升。对于在海外就读的留学生,他们简历上的学校,只要不是名校,HR不知道,无从判断,面对那么多简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第一学历。既然如此,低龄留学未必对以后国内就业有很大帮助,家长们支持子女高中阶段留学的意愿就会降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加,家长在国内就可以为孩子选择国际教育,满足无缝衔接国外大学的需求。

此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新的生育政策。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父母多半过了生育年龄,所以,生育政策的变化对其家庭开支的结构、行为模式影响不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计划。但低龄孩子的家庭就可能选择再生一个。母亲备孕、怀孕、育儿到三岁,这个阶段必然会影响母亲的收入,同时也会增加育儿的开支。这就会影响到家庭的支出结构,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留学计划。

可以说,这些家长是非常敏感的,他们在新的政策下,最早做出了反应。

一孩政策之下,家庭都把资源投入到唯一的孩子身上,哪怕明明知道其天资不佳。所以,优先察觉计划生育對未来的影响并率先采取精养、高投入、高期待模式的家长,是有先见之明的。

但现在,送子女留学,能获得的优势已经很小,海归变海带(待业)的事已经不新鲜。加之生育政策改变,多一两个孩子,将来兄弟姐妹之间可以互相扶持,减小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网络,进而增加收入、婚姻优势。所以,减少留学,增加子女,哪怕站在子女将来利益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率先摆脱从众行为,缩减无效教育投资的家庭,很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先拿到生育政策红利的先行者。

猜你喜欢
低龄生育子女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人民日报: 低龄不再是恶行的“免罪金牌”
Tomb-sweeping Day
生育保险费由谁缴纳
行政拘留执行年龄拟降低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生育登记流程明确
低龄留学当慎行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