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是辅导员的角色担当

2022-05-23 16:08雷希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大学生

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岗位,肩负着育人的重要使命。从角色分工来看,辅导员是学生入学至毕业,承担对学生的陪伴和引导,衔接课内与课外,全方位成长“监护人”和成才引路人。辅导员要立足自身岗位,做好学生的道德表率者、心理疏导者,用工作智慧来服务学生,发挥育人职责。辅导员要深刻体认自身的职责担当,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将教育、管理、服务等集于一身,推动“立德树人”工作稳步、有序展开。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辅导员是落实全程育人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辅导员要保持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要做好学生的知心陪伴者、人生导师、道德养成引路人。要能够担负其育人的使命,为国家、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辅导员,要深刻领会自身的角色内涵,要从知识广度、胸襟宽度、视野深度等方面,担当其培育民族复兴大业的新时代青年之职责。站在全员育人视角,辅导员是教师,也是管理者;站在全程育人视角,辅导员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既是陪伴者,又是引导者。站在全方位育人视角,辅导员是政治导师,也是职业指导师,还是心理疏导师。集众多角色于一身,辅导员应该怎么做?

一、辅导员的角色内涵探析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对辅导员的职责及分工进行了详细说明。如何来领会辅导员的角色内涵,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政治导师

辅导员,在带领学生过程中,首先是一位政治导师。辅导员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育人知识,要明晰思想教育基本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能够深入到学生生活、学习中,化解学生的思想困惑。政治导师,着重于发展学生的思政情怀。对于辅导员,需要具备政治智慧,具备较高的政治悟性,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二)德育导师

辅导员,严格来讲,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辅导员要通过以身示范为学生提供表率。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长,对学生也最了解。作为德育导师,要做到两点:一是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对错。辅导员在平时,要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告诉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应该反对什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耻辱的;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倡导的,什么是抵制的。通过德育引领,让学生成为品行端正、知荣辱、善学习的有德之人。二是辅导员要强调以身示范,要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榜样。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中,不能单纯性讲解道理,而是要设身处地,联系实际,从一点一滴的付出中,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体会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

(三)心理导师

辅导员,还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知心人。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需要,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疏导工作。一是,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能够针对学生实际,分析学生的心理困惑,运用不同的方法,纾解学生的心理难题。二是辅导员要重视学生人格的塑造,很多大学生,因学业、情感、就业、人际交往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及时把脉学生的心理,给予针对性诊疗与疏导。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会反思、自省,能够懂得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增强攻坚克难的坚韧品格。

二、新时代辅导员的角色担当

新时代,要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高职教育育人工作的基本任务。辅导员更要通过透视学生成长、学习中的问题,将落实育人职责作为时代使命,做学生的朋友,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度过“拔节孕穗期”。

(一)辅导员要具备宽广的育人视野

辅导员在育人实践中,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既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还要担当学生的“人生导师”,双重角色的定位,必然需要辅导员具有宽广的育人视野。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辅导员需要精心引导和认真栽培,指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大学期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很容易发生偏离,辅导员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信赖,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给予正确指导。辅导员要学习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问题进行总结,打破思维定势,准确把脉学生的认知关键点。每个大学生,其内在想法都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个体,辅导员要因材施教。面对具体的问题,辅导员要避免简单化教育,要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给予点拨、启发。学生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成长背景不同,在人生定位、成长发展中,所期望、追求也存在巨大差异。辅导员要能够准确识别学生需要,善于用辩证的思维、系统的思维、灵活的思维来统揽全局,开导学生的思想。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重视学生内在的想法,要善于发现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关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輔导员在育人实践中,要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在平时学生工作中,要抓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育人重点,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专业素能,特别是在学生工作中,要体现专业性,要善于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验,要精于把脉学生的个体心理想法和特征,胜任辅导员岗位需要。

(二)辅导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

辅导员,不仅要会开导学生,更要学习和掌握广博的知识,具备宽广的知识结构面。辅导员在本职岗位上,要多学习,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要有丰富的文化储备,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类学生困惑和问题。一方面,辅导员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要熟悉各类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等知识。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了解时代文化多元性特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难以与大学生走在一起,也难以更好地履行辅导员职责。根据《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要主动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拓宽知识视野和眼界,在育人工作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辅导员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不慌不忙,才不会被学生的困惑而裹挟、而烦乱。辅导员岗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细化、要落实。辅导员在平时,要善于总结,多积淀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与大学生打交道,要求有水平、有质量,辅导员要善于创新工作方法,更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来推动工作创新。另一方面,辅导员要通晓各类理论和知识,要围绕“辅导员”岗位,认真做学问,掌握学生工作基本方法,能够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避免工作僵化,思维受限。辅导员要重视活学活用,要立足岗位,提升岗位胜任力。辅导员岗位,需要具备多样的职业能力,辅导员要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职业能力和水准。广博的知识,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奠定条件。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学生工作会遇到更多新问题、新情况的挑战。辅导员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凭借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要从学生工作中持续学习,努力做专家型辅导员。优秀的辅导员,务必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坚持学思并举,坚持知行合一。

(三)辅导员要具备全球化眼界

辅导员,要正确、客观地分析大学生遇到的各类困惑、难题,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拥有国际视野,善于从宏观、微观、国内、国际等多个层面,来审视问题,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正确的建设性指导。辅导员的国际视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辅导员的全球化眼界。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国际形势和问题时,会被不当言论、不当思潮而影响。辅导员要能够拥有世界眼光,对当代中国、当代世界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进行全局化审视,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中国,正确看待国际形势,提高大学生对中国声音的国际认同度。一些大学生,思想活跃,求新求变意识强,对不同的思潮,具有敏锐的反应力。但青年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导致分辨能力不足,很容易被表象问题所迷惑,导致思维乱象。辅导员要首当其冲地参与新问题的研判,准确把脉发展形势与思维趋向,引导大学生从国内、国际多个方向,来学会辨别是非对错,帮助学生找准事物的关键点,抓住主要因素,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我国社会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辅导员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四个自信”。大学生的成长,对国际问题把握不够,分析不准,这是正常的。辅导员要顺应时代,指导学生做好国际比较,既要“向外看”,还要“向内瞧”。从中国的传统、历史、国情分析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和优势,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气。对比国际问题,辅导员也要客观理性地分析优缺点,让大学生避免盲目崇外,更不能妄自菲薄。西方国家的制度建设也并非完全正确、合理,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矛盾。借助于中西方比较,从思想层面,让大学生能够树立辩证思维,客观地分析中外问题,唯有此,才能确保大学生成为未来中国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当然,辅导员在平时,要重视自我角色的定位,面对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育人做法,辅导员也要主动学习、借鉴,灵活变通地学以致用。

(四)辅导员要具备纵深的历史视野

“以史为鉴”,要求辅导员要具备纵深的历史视野,能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国情、世情、党情进行科学、正确的阐述,指导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观来审视自己,来把握未来。辅导员的历史视野,将成为学生成长最好的“清醒剂”。面对西方不同的思潮,辅导员应该怎么来化解大学生心中的疑惑?正确的历史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辅导员要正视历史事实和真相,要规避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模糊性认识,更不能让歪曲思想、不当思潮侵蚀大学生的历史认知观。对历史事實,辅导员要还原真相,要让学生搞清楚错误思潮的来龙去脉,增强大学生对不当思潮的本质批判能力。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站稳立场,借助于历史事实来正本清源。对于大学生,要肩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使命。辅导员要通过历史使命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唤醒大学生的奋斗激情,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结语

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与学生走的最近,辅导员要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做好大学生的陪伴者角色,能够立足岗位,充分发挥角色职责,主动积极借用校内外一切力量和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要结合班级建设契机,组织多样的学习、集体育人活动,如迎新、文体、节庆、竞赛、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内容,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交往、恋爱、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在学生育人中,要辩证地平衡“德”与“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事业目标,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雷希,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