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翔洲:融情笔端,寓意写神

2022-05-23 11:54郑学诗
名家名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钟馗词人画家

郑学诗

《月夜》 张翔洲/作

读张翔洲的书画作品,经常会想到著名版画家力群先生的一段话:“翔洲是天赋加勤奋的青年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充满人性的温情,其用笔用墨洒脱自如,形象严谨生动,做到了以形写神的境界。”力群先生的这段话,是他对一位年轻画家人品与画品的客观、中肯的评价,可以看到老艺术家对年轻画家的激励与期望。

我与翔洲是忘年交,且交往多年。从他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自身、面对笔墨中能够体味到,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信念、对情致价值的坚守。他单纯而善良,经常对我说:“我力求在作品中抒写出笔下物象的至美至善,在人或自然上融入人性的本质,特别是生命的活力。”

翔洲画作的分类,可谓广泛。单说人物画就涉及从古至今;以写意为主,兼以工笔。他善于从多系列、多角度、多层次来刻画人物,用心与人物对话,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审美理想融合,让对象活起来,更具艺术感染力。比如,翔洲光是钟馗就画了十几幅,幻化延伸出多个视角,个性迥异的艺术形象,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打鬼的钟馗,还看到了打鬼之外的夜读、生病、偷闲等平凡人物形象的钟馗,其中渗透了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他知道,用当代人的观察视角去刻画古人并非易事,需从不同中找到相似,从相似中去寻觅不同。他从钟馗身上不仅看到人物震邪的威慑力,更看到人物内心的爱憎分明。但是,因他内心的单纯与善良,使表现古人于封建社会客体制约下追求自由的本性方面略显逊色。

《卖炭翁》 张翔洲/作

在翔洲的《屈子投江图》中,表现出“宁赴湘流”、决不“蒙世俗之尘埃”的屈原。在吹过汨罗江水的秋风中,怀爱民之心,恨朝政之腐,不畏牺牲,昂首抱石,怒目自天而降直冲江水,动态有力的线条与部分泼墨烘托了背景和人物殉志的悲壮氛围。整幅画面将人物动态、怒目的眼神、狂卷的秋风、手抱的石块等多个细节高度集中于主体愤世之情恨之中。而后,翔洲遗憾地对我说,人物脸部的神情专一相对突出,而对民之爱与对皇权之恨相互交织的复杂内心的挖掘还须深入。但此画在艺术上有可贵之处,因在细节上出色的神韵营造,以及翔洲在整个画面构图和动态处理时用的投江、抱石与以往画家有所不同,曾被成都大学的语文考试选用,在论述题中让学生比较傅抱石、徐悲鸿和当代画家张翔洲所画屈原作品的细节处理。翔洲另一经典作品《词人李清照》,被多人评析其画风脱俗清新,高雅怡人,实为佳作。画面中的人物女词人李清照,迎月于画面的左上部,手握诗卷,扶裙仰望圆月,月与人物的头肩部相接,脚旁是一方青石和几枝傲放的菊。右上部用淡墨拉开间距题写“词人李清照”,与画面中空灵的月光相呼应;其词《渔家傲》则密集写于右下方众菊丛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这首词气势雄伟,视野开阔,涵盖了女词人忠于爱情,向往自由,以及“欲将血泪寄山河”的反击侵略、关念故国、故土难归的悲壮情怀。画面上,翔洲把女词人形象作行进状态下的动态处理,置于左上角,顶月迎风,向往自由,大有奔月之势,头部侧影仅用单线数笔勾勒,显现人物之美。淡墨与少量工笔互映,勾画了一幅以菊喻人、以月烘志的凄美之景。画好之后,他在画前呆坐到朝霞刚刚升起,拉开窗帘,对镜自言:你试图突出人物的美与善,可词人的抗争神色又在哪儿呢?你还没有深入进去,没有!他经常作这种画后的反思。第二天,他打来电话,表达了他要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在学养与积累上多加努力。

“一闲堂”是力群先生晚年迁居北京前给翔洲题写的书斋名,在紧张的工作与创作中,面对现实与理想,翔洲开始了他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并曾约我促膝长谈。我想到了《易经》中的一句话:“夫少者,多之所贵也。”意思是说,凡事以少为贵,少才能得到更多。我又想起宋代释绍昙的一首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如果没有沉重的压力挂心头,专一地去做事,那该多好呢!我问翔洲,你还记得陈毅元帅那句诗吧?“我以一闲应百忙”,那该是多大的胸怀呢!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酒,我赠他一幅书法“无”。上面注写了一段话:“无,是更高层次的自由。《心经》有无苦集灭道之句。”翔洲趁酒兴,即席吟诵了他所写百余篇诗中的两首写酒诗及自由诗《无》,浓浓的诗情,沉浸于陶醉的清醒中:

几十年前封此瓮,

万家宾客待相逢。

琼浆玉液难再得,

犹作书画换酒文。

晨曦杏花满园红,

相逢一笑问君同。

人间自有无心事,

把酒看花已成翁。

镜面人生

心平如水

一切被你洗得纯净圣洁

只要肯向我看一下

清亮如星的眼睛

映着前来朝圣的人

默默地相望

似曾梦境地那么熟悉

人走了

灵魂仍在

无声无形

上演生活的童话

吟诵过后,他扶着我返回居室,一起站在他送我的国画《幽情若梦》前,画中两位高士一位抚琴,一位听泉品曲,我和他似乎听到溪声中回响的琴音……自那之后,他辞谢了许多社会应酬,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多争取一些难得的时间和空间,回归自己内心的向往。他的画作多了起来,而且还写了不少艺术评论。我欣慰地赠他《翔洲一瞬》以作留念,也常叮嘱他挤时间多读历史、哲学、文学等经典著作,多亲近大自然,多闻泥土的芳香,多层次地去接触社会。

后来,偶尔看到他画的写意儿童画和动物国画《狗》,无论是结构还是形象,都很美!但猛犬的形象塑造突出驯化后的善良,野性却看不到了……

猜你喜欢
钟馗词人画家
酷炫小画家
孤馆寒窗夜无寐
鉴赏
钟馗千年【百变秀】
漫画欣赏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
《天净沙.秋思》的审美魅力
我怕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