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一门好课”: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质性分析

2022-05-24 08:39邵爱国王梦娇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质性有助编码

冯 悦 邵爱国 王梦娇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为推进课程建设,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并要求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1]。“双万计划”的实施,激发了新一轮本科院校开展课程建设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2]。

该《意见》给出了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为高校教师开展课程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但对于一门“好课”或“一流课程”究竟应具有哪些特征,该《意见》没有给予具体描述。不过在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则明确提出课程的建设而要“突出学生中心”,即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3]。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倾听学生声音,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课”特征。鉴于此,本文拟开展一项质性研究,从大学生的视角来探讨“一门好课”的特征。

一、研究方法

本文是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开展的一项质性研究。文中所用于扎根理论研究的质性资料是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在开放式问卷调查中,除了设置了一些人口变量的题目以外,还设置了一道开放式问题。该问题题目是:“就你个人感受而言,一门好课最重要的特征有哪些”。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232名本科大学生得到一些数据分布。数据显示,其中:1.在年级分布上,大二学生74名,大三学生91名,大四学生67名,占比分别为31.90%、39.22%、28.88%。由于大一学生才入学还处于新课程适应了解阶段,对本科课程未有明确认识,所以在所有被试中未选用大一新生。2.在性别分布上,男生总共25人,占比达到10.78%;女生涉及207名,占比高达89.22%。

二、三级编码结果

利用质性软件NVivo11.0对232名大学生反馈的有关“一门好课程最重要特征”的质性文本进行三级编码。

首先,进行“开放式编码”,即对质性资料进行概括形成概念。经初步概括,总共获得进行了开放编码的40个概念,合计463个参考点(如表1所示)。其中在“快乐有趣”“有价值感”“契合实际”“积极互动”“易于接受”“条理清晰”“有收获”“内容丰足”“重点突出”“有助职业实践”“使人思考”“学生为本”“氛围浓厚”“有助自身发展”这14个概念上分布的参考点数累计占总体参考点数的80.78%。根据帕累托法则,可将这14个概念特征视作“一门好课程”最主要的特征。

表1 对“一门好课”重要特征进行开放式编码及典型参考点

其次,进行“主轴编码”,即对上面所述的40个开放编码做了进一步进行概括与归纳。经概括归纳后,获得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学有所得”和“学以致用”这13个概念范畴(如表2所示)。其中,包含参考点数最多的概念范畴依次为“教学组织”(251,54.21%)、“教学内容”(85,18.36%)、“教学方法”(25,5.40%)、“学有所得”(24,5.18%),累计参考点385个,占总体参考点数的比例为83.15%。

最后,进行“选择编码”,即对上述13个概念范畴再次概括归纳,最终获得“教师素养”“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效果”4个核心范畴(如表2所示)。“教师素养”包括“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4个概念范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5个概念范畴;“教学环境”包括“心理环境”“物理环境”2个概念范畴;“教学效果”包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个概念范畴。其中“教学设计”核心范畴所包括的参考点数最多,合计369个,占比为79.70%。

表2 对“一门好课”重要特征进行的三级编码结果

三、讨论

(一)理论意义

1.使我们对“一门好课”应具备的特征有了完整的理解

我们可以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发现,站在学生的视角,“一门好课程”所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教师素养”方面。一门好课的教师要“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理想信念”和“有仁爱之心”。其中,“有道德情操”主要表现为有“维护公平公正”的道德感,有“爱岗敬业”的职业责任感,以及有“严于律己”“品行卓越”等个人修养;“有扎实学识”主要表现为“善于教学”,即“有专业的水平”,“熟悉所教的内容”,等等。

二是“教学设计”方面。一门好课在教学目标上应适当明确,在教材选择上适合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系完整、与专业相关、内容丰足、易于接受、与时俱进、有价值感;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学生为本、形式多样、选择适宜、表现独特、作业合理;在教学组织上,要努力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契合实际、讲解透彻、积极互动、使人思考、快乐有趣、教学相长。

三是“教学环境”方面。“一门好课”在心理环境上,要努力塑造出和谐的师生及同学关系,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物理环境上,至少要有一个整洁的教学环境。

四是“教学效果”方面。“一门好课”要努力做到“学有所得”和“学以致用”。“学有所得”指的是,学生要能够学会,并从中获得收益;“学以致用”指的是,学生从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并能促进未来的职业实践。

2.使我们对“一门好课”的重要特征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通过三个层级的编码所获得了40个概念和分布的参考点,从中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眼中的“一门好课”,其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快乐有趣”“有价值感”“契合实际”“积极互动”“易于接受”“条理清晰”“有收获”“内容丰足”“重点突出”“有助职业实践”“使人思考”“学生为本”“氛围浓厚”“有助自身发展”这14个方面。其中,在“快乐有趣”上,一门好课程主要表现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热情”“生动有趣”“吸引人”等;在“有价值感”上,主要表现为“有意义”“有用”等等;在“契合实际”上,主要表现为“不拘泥于课本或教材”“不是纯理论”“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具有实践性”等等;在“积极互动”上,主要表现为“有参与感”“多互动”“反馈及时”“和同学之间要有互动”“学生参与度高”等;在“易于接受”上,主要表现为“难度适宜”“容易理解”等;在“条理清晰”上,主要表现为“有逻辑性”“清晰明确”等;在“有收获”上,主要表现为“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等;在“内容丰足”上,主要表现为“内容丰富”“内容适量”等;在“重点突出”上,主要表现为“老师讲课讲得好,重难点突出”“有次重”“有针对性”等;在“有助职业实践”上,主要表现为“对该专业的实践活动能有实际帮助”“对日后上岗有帮助”“对就业有帮助”“对未来有帮助”等;在“使人思考”上,主要表现为“带动学生思考”“求真”“认真思考”“调动思维”等;在“学生为本”上,主要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在“氛围浓厚”上,主要表现为“氛围好”“课堂氛围好”“课堂有趣带动氛围”等;在“有助自身发展”上,主要表现为“对个人发展有帮助”“对未来的生活或学习有帮助”“更好地为以后的生活服务”等。

除了以上所述的14个方面的特征之外,还有“形式多样”“品性卓越”“目标明确”“爱岗敬业”“熟悉内容”“表现专业”“平易近人”“体系完整”“与时俱进”等24个方面特征。通过这些特征来认识一门好课程,可让我们对“何为一门好课”有更具象的认识。

(二)现实意义

1.有助于开发出更契合学生认知的“课程质量”评价工具,从而为制定、完善课程质量标准提供了评价依据

首先丰富的素材的提供,离不开细分了的“一门好课程”这一评价指标;其次参考依据的提供,离不开已确定了的“一门好课程”这一评价工具的关键指标。在本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关键指标的选择应关注在本科课程的“快乐有趣”“有价值感”“契合实际”“积极互动”“易于接受”“条理清晰”“有收获”“内容丰足”“重点突出”“有助职业实践”“使人思考”“学生为本”“氛围浓厚”“有助自身发展”。如果“一门好课程”评价工具的开发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那么通过该评价工具选择出来的好课程,会更符合学生们对“好课”的认识。

2.有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4]。教师是课堂上主要的知识传授者,一名教师职业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自身素养,也是衡量一门好课的重要内容。基于本研究成果开发出来的评价工具,则可以起到“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在课程教学方面不足”的作用,以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持续地进行教学改进。鉴于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素养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素养的考核,而这必然将“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并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推进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5]。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

在诸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中,专业技能是最基本的一项核心能力,是大学生从事职业活动、面对社会竞争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大学生的“硬功夫”[6]。因为学生作为学习知识的主要群体,通过课堂这一途径获得知识技能、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课堂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门“有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知识原理”明了通晓的表述方式传递给学生、将“满足应用实践中所需的专业技术”完整的教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努力促进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转换为其核心竞争力。因此,充分利用本研究的成果,促进教师职业素养、课程质量的不断持续,最终将促进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高。

猜你喜欢
质性有助编码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护士工作安全感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HEVC对偶编码单元划分优化算法
女性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动机的质性研究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这三种食物有助修复胃黏膜
“旅游理论建构与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召开
引一斛清泉 注教育方田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美术教学
论纪录片影像中的组合编码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