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构建文献综述

2022-05-24 08:39刘江山疏凤芳
山西青年 2022年10期
关键词:远程混合教学效果

刘江山 疏凤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便捷,催生出了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方式。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是指远程学生或班级通过计算机同步通信技术,参与本地面对面课堂学习的过程[1]。2002年,四川成都七中采用以卫星网为主的教学模式,为131所中学提供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2]。2007年,中国香港“视像中国”项目利用视频实现远程实时互动的“视频同步课堂”,以促进学校教师的协作交流。2013年,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开展名师“1+X”项目,以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讲教师,开展同步异地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教育体系下,学生大多是成年人,由于工学矛盾等原因,他们往往不能到学校进行集中面授学习,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方式,使得远程学生能够像本地学生一样,实时参与学习与互动,使得师生交流更加顺畅、便捷,从而为远程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不管他们在本地,还是偏远地区,都能接受同等教育,从而促进了教育均衡。

一、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构建文献梳理

在中国知网搜索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时间是2016年1月至2021年10月,经过挑选,去除不相关和相关性较小的文章,共收集相关论文83篇。按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构建框架、应用与实践、构建方法、学生参与、教学模式、互动情况、教学效果提升共7大内容进行分类,见表1。

表1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构建文献分类

本文针对以上内容进行详述。

(一)构建框架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构建框架的文章有5篇。其中,白娟[3]分析了异地同步课堂的整体架构、环境建设以及课堂交互影响因素;文章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采用视频会议直播系统开展教学,其构建包括硬件空间建设、异地之间的配合协调等。直播教学时,主校区与分校区这两个课堂同时进行音频及视频的互动,体验互动交流的教学效果。朱宏亮[4]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方面,设计构建了基于同步课堂的师范生研实一体化实训模型。张尧[5]构建的支撑体系包含3种应用系统,分别是同步课堂教学系统、同步课堂管理系统、同步课堂服务系统,旨在发挥同步课堂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优势作用。林超[6]从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系统及平台、实现远程同步互动的核心、MCU技术、网络型教学资源库共4个方面阐述了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构建。

(二)应用与实践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应用与实践的文章有27篇。这些文章主要是将同步课堂教学应用于城乡教学、高校、中职、小学等的具体课程中,并针对具体的实践情况,论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其中,代表性的有,夏欣[7]分析了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开展混合同步互动直播课堂的基本情况,从课程管理、技术支持、课程实施等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田力[8]基于新疆与山东合作开展的同步课堂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如何发挥“互联网+同步课堂”技术的价值。高彤[9]利用“小学英语同步课堂”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实习的教学实践中,并在过程中进行课堂观察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三)构建方法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构建方法的文章有11篇。柯斌[10]从同步课堂的系统设计、硬件建设、平台搭建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构建。钟萍[11]阐述了混合同步学习环境的建设和技术规范。吴乐彤[12]借助“5G+4K”技术,联通时空,让分处异地的课堂快速连接,打破音视频模糊、卡顿及延时等壁垒,构建了“5G+4K”混合同步课堂。

(四)学生参与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学生参与的文章有5篇。其中,邓雅文[13]采用针对学生以问卷形式调查,针对教师以访谈形式调查,并以课堂实录形式记录他们的真实状态;利用所得数据分析混合同步学习各教育要素的情况及其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王雯静[14]对采用“中心校—教学点”“本地区城—乡”和“跨地区城—乡”三种组织模式的三个地区五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建议从丰富互动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远程协作和挖掘技术支持等方面,提升学生学习投入。詹梦颖[15]结合课堂观测、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3个维度对近远端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三种远程同步课堂学习参与的改进策略。

(五)教学模式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教学模式的文章有15篇。其中,谢舒潇[16]探索多校区同步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MOOC/SPOC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利用远程同步课堂进行多校区翻转课堂教学。印媛君[17]利用智能移动终端、问卷星等相关软件,构建了生理学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同步化的新型课堂模式,有较好的效果。汪学均[18]在改进的视频互动同步课堂教学环境中设计了更多的教学互动方式,并开展了教学实验来验证。

(六)互动情况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互动情况的文章有14篇。其中,王觅[19]采用视频分析法及滞后序列分析法(LSA)对该课堂的师生交互行为、教师提问与学生发言、教师课堂行为、学生课堂行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行为等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高婷婷[20]将同步课堂教学互动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师师互动,提出了促进同步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七)教学效果提升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教学效果提升的文章有6篇。其中,王华君[21]从提高互动效果策略、提升教研质量策略、优化作业辅导策略、精选适合课型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了“同步课堂”的教学质量。邵光华[22]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优化教授方式、选择课堂内容、组建同步班级、搭建网络平台、开展课堂之外的活动、制定激励政策、加强技术开发。

二、在线混合同步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同步学习直播系统不稳定

当前同步学习直播系统存在画面不清晰、网络不稳定、易卡顿等问题,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在选择直播系统时,需要全面考虑,包括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实用性。在实施中,要做好网络维护,确保网络速度的正常。

(二)远端学生的参与不足

与近端学生相比,远端学生在混合同步学习中的参与有所不足。由于没有临场感,没有老师的监督,他们的参与度显得不够。授课教师应重视与远端学生的互动交流,牢牢地抓住他们的吸引力,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课程学习中。

(三)教学模式还需不断改进

在线混合同步学习教学模式存在单一、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区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例如多校区同步翻转课堂的教学,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如移动终端、问卷星等相关软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将教学做得更加生动、吸引人。

(四)互动有待提高

一是互动的时间不足。教师在直播授课时,可能由于对互动不够重视、技术操作不熟练等,有意缩短互动时间,减少了与学生的交流。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责任心、技术操作的培训,建立考核机制,促使教师保证互动的时长。

二是互动的深度有待提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往往不够深入,对问题的深层看法无法及时交流。教师可以考虑课后在相关群、论坛里,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三、总结

在教学模式上,目前国内运用了翻转课堂等模式,在探索和创新上尚显不足,建议研究人员加大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将新的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在互动情况上,对师生交互策略的研究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对以上83篇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笔者发现:在应用与实践上,对相关应用的效果、数据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建议研究人员加大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通过大数据,更好地验证在线混合同步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效果提升上,相关的实践和应用大多缺乏数据支撑和分析,建议研究人员加大对实践结果的数据分析,使结论更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远程混合教学效果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混合宅
远程求助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混合运算大篷车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