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循环健康评估课程思政路径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2022-05-24 09:44钟延美郝晓燕战同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思政评估

李 慧 ,钟延美 ,郝晓燕 ,战同霞*

(1.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041)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1]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健康评估课程是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各专科护理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既论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个体对疾病的反应,又讲解问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去识别健康问题。“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在健康评估授课过程中融入育人元素对发挥好健康评估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研究较少。PDCA循环[2]是将质量管理分为4个阶段,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和 A:Action(处理)。此循环不间断进行,每次循环都会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循环,从而使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将此循环应用于医学基础教学、护理教学效果显著[3],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和护理质量。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构建了健康评估课程思政路径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期为健康评估课程及其他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及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3—6月以我校2019级护理本科生204名为教学对象,课程结束后应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参与教学的150名学生进行教学调查。其中,男29人,女121人,年龄(20.25±0.61)岁。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在大二第二学期进行。

1.2 教学方法

1.2.1 第一阶段(Plan,教学计划阶段)(1)成立研究小组。该阶段主要是分析现状及原因,通过查阅文献,访谈高校课程思政领域专家、授课教师、教学督导专家与学生,获取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的研究进展。组建研究小组,主要由3名健康评估授课教师、1名统计学专家、2名护理研究生共6人组成,健康评估授课教师与统计学专家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主要负责路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的研究,护理研究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2)构建健康评估课程思政路径。①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重点在于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与能力。首先,强化课程组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应从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内涵开始。必须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课程思政培训[4],学院教师、教学督导专家及课程组教研室共同参与,制定分层分类的具体指导策略,定期组织课程团队教师深入学习、解读课程思政内涵和外延,根据课程性质整合思政元素[5],把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责任和担当的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教师应该积极融入社会,正确理性地看待社会热点,增加教师跨学科间的交流,以形成全局性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6]。其次,鼓励课程团队教师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思政教学培训会议、工作坊、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培养思政能力。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的作用,建立健康评估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教师授课过程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②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提炼思政元素、确定思政目标等。第一,提炼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元素见表1。第二,确定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思政要求,确定健康评估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本课程总目标为识别健康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目标为培养尊重、关爱、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使学生具备医患沟通、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的职业品质及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传递给学生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奉献的价值观。③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360度全方位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无缝隙渗透、全过程育人,从培养方案到课程大纲到学期、单元、课时教案再到课堂、课下以及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时间、多空间扎实推进思政育人教育。

表1 健康评估课程思政元素

1.2.2 第二阶段(Do,教学实施阶段)(1)新学期开始给每位学生发放一本健康评估随堂记录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书脊设计为识别健康问题、助力“健康中国”,笔记本首页介绍课程概要、教师给学生的寄语,封底印有鼓励的语言: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本子虽小,却寄托着教师对学生满满的爱和殷切的期望。

(2)课程负责人建立课程微信群,邀请授课教师和全部学生加入,教师全程跟进,随时答疑解惑,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加强了师生沟通,对学生做到用心、用爱、用情。

(3)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达到知识传授与育人的统一。①金句嵌入:通过在幻灯片中嵌入金句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②情境创设:讲故事或思政案例教学法:比如讲解症状问诊(黄疸)知识点时,首先呈现给学生肝硬化学习案例及问题,课堂上邀请学生角色扮演互相问诊,模拟医患沟通的实战演练,让学生换位思考、直接观察并体会医患关系中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及尊重的内涵。③提问: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建构思政意义。举例:讲解实验室检查标本采集部分时,提问学生咽拭子标本采集过程和注意事项,咽拭子标本的采集对护士是一种危险和挑战,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问题同时既记忆了咽拭子标本采集知识点,又深切体会到了医护人员应具有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同时,线下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做好社会服务工作,进行血压测量及健康宣教等活动。

(4)教学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教学质量,从专家督导、院系二级督导、课程组自我督导三方面严控质量,严格集体备课制度,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理想信念。

1.2.3 第三阶段(Check,教学检查阶段) 为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将教学检查和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持续改进。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末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教学检查获取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反馈,通过同行教师听课评价、学校领导及督导组专家听课评价、学生访谈和问卷调查保证授课质量。

1.2.4 第四阶段(Action,教学改进阶段) 根据检查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反思,并随时调整路径方案。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评估,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必经之路,授课结束,教师和学生及时总结、反思并进行调整。鼓励教师把教学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并随时进行教学反思;鼓励学生撰写反思日记、记录疑惑,并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问题;学期末组织课程组教师及学生召开会议,针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经验总结,找出问题,以调整完善下学期的教学路径和方案。

1.3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应用抽签法随机抽取参与教学的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工具:(1)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该量表是连榕等[7]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共20道题,分为3个维度,即情绪低落8个题目、行为不当6个题目、成就感低6个题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各项指标在0.87~0.91之间,是较好的拟合模型。将严诗玉[8]调查的352名护理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分数57.94分作为常量,进行单样本t检验,比较评价教学效果。(2)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此问卷自行设计,包含3个维度17个条目,分别为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效果维度,每个条目计1~5分,总分为17~8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认同度越高,教学效果越好。问卷编制完成后,由5名护理教育专家进行量表内容效度的评定,认为该量表的内容效度良好。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35,信度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对学习倦怠结果与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常量57.94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习倦怠水平(见表2)

表2 学习倦怠水平(±s,分)

表2 学习倦怠水平(±s,分)

项目分数t P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学习倦怠总分21.29±3.77 16.70±2.88 15.38±3.20 53.63±7.29-2.33-6.17-8.66-7.25 0.021<0.001<0.001<0.001

2.2 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教学效果评价(±s,分)

表3 教学效果评价(±s,分)

项目分数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总分12.09±1.55 8.55±0.92 49.40±4.91 66.95±8.46

3 讨论

3.1 基于PDCA循环的健康评估思政路径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降低学习倦怠

本研究构建的课程思政路径应用于2019级护理本科生中,学习倦怠总分为(53.63±7.29)分,低于普通护理本科生学习倦怠常量57.94分(P<0.05),这说明构建的课程思政路径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而产生的精力耗损过度、丧失学习热情和感情冷漠的现象[9]。护理本科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的不仅是自身素质,也会影响到我国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张斌等[10]研究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学习倦怠现象较普遍,主要表现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于护理专业的社会、经济地位不高,多数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迫于就业压力,存在严重的专业自卑感,虽然护理专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但仍有许多学生有专业自卑感。因此,在护理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情感与意志。本研究在健康评估学习过程中通过融入仁爱、责任和奉献以及“健康中国”等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学生的个人价值与职业价值、社会价值结合起来,降低了学习倦怠,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合理的专业期望。

3.2 基于PDCA循环的健康评估思政路径实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组结合新时代特色,充分利用健康评估线上教学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体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基于PDCA循环建立了健康评估课程思政路径,调查发现在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效果3个维度学生评价较好、认同度较高。该路径在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知识传授的同时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与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提高护理专业认同感,增强护理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PDCA循环初步构建了健康评估课程思政路径,应用效果较好,从提升教师思政意识能力到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利用PDCA循环不断改进优化。接下来课程组拟开发线上思政教育模块,力争将立德树人思政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课程。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思政评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教学效果——立足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