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门诊开展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对改善分娩结局的影响

2022-05-24 09:45黄丽珍胡警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顺产助产士群组

黄丽珍,胡警芳

(惠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广东 惠东 516300)

分娩属于女性十分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因缺乏对分娩有关知识的了解,恐惧分娩时带来的剧烈疼痛感,部分孕妇希望通过剖宫产完成分娩,但剖宫产率上升会使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相应上升,给母婴健康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做好孕妇孕期的生产教育工作对改善其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伴随国内人口政策调整,为充分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群体对于生育正常化要求,大多数医院整合生产保健有关内容建立了助产士门诊,但当前国内助产士门诊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模式仍然较为缺乏[2]。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属于一类新型的生产教育模式,即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进行特定主题生产教育,于组内开展孕期检查以及自护活动等。当前有关该模式对改善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对2019年1—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总共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助产士门诊进行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对改善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总共9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生产教育模式划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年龄18~34岁,平均(25.40±4.28)岁;分娩时孕周38~41周,平均(39.12±1.05)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9人,高中及以上31人。观察组年龄18~35岁,平均(25.56±4.15)岁;分娩时孕周 38~41周,平均(38.20±1.02)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人,高中及以上28人。两组年龄和分娩时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之间能开展分析对比。

纳入标准:(1)均为宫内单胎、头位妊娠;(2)年龄≥18岁;(3)具备正常智力及交流能力。排除标准:(1)伴妊娠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有关并发症;(2)存在精神异常;(3)无完整临床资料。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生产教育,即指导孕妇定期产检,同时在进行胎心监护时普及健康知识,内容涉及胎动自我监测方法、分娩知识、孕期保健方法、饮食注意事项、流产征象等,并做好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有关宣传工作。观察组于上述基础上由助产士门诊采取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助产士门诊由产房工作的助产士坐诊,要求在产房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良好沟通能力,接受过统一培训及考核。将观察组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包含6名孕妇,各组由1名具备丰富经验的助产士作为组长,对组内孕妇进行统一管理,从孕28周开始干预到分娩,单次时间控制在2 h,总共干预6次。主要内容包括:(1)孕期自助检查:单次群组课堂前0.5 h,助产士指导孕妇自主进行胎心、腹围、血压和体质量检测,计算出体质量指数,同时和助产士一同进行生产手册记录,增强孕妇自我管理意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2)小组讨论健康宣教:助产士经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及孕妇实际,整理孕妇重点关注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主题,包含孕期保健方法(运动、饮食及体质量管理)、分娩准备(分娩体位、分娩镇痛方法和呼吸训练)、生产前后抑郁预防和应对方法、与分娩流程相结合熟悉产房环境、分娩后的母乳喂养及盆底康复方法、新生儿护理、经验分享会。针对各主题开展讨论会,讨论会需围成一个圈后开展,鼓励孕妇家属参加。群组课堂宣教以PPT讲解、模型示教、情景模拟、结合视频操作、组员示范等方式进行。单次组内讨论活动之前20 min需对上一次的讨论主题展开回顾,后20 min助产士带领组员观看本期的主题微视频,结合这次主题提出问题,后60 min孕妇依次回答,并进行讨论,最后20 min助产士结合主题和孕妇观点进行总结,解答各种问题,并纠正各类错误观点。(3)全面社会支持:①医务人员支持:由助产士组建微信群,将小组成员拉入群内,动态掌握组内孕妇对于生产知识的需求,并及时予以医疗信息支持,每日抽时间解答孕妇问题。②家属支持:鼓励家属陪伴孕妇,特别是配偶应一同参加孕期保健、生产知识学习,掌握孕妇孕期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而提供更多鼓励及情感支持。③同伴支持:组内成员经小组活动、课后微信群进行交流,成员互相分享生产经验、困惑和感悟,相互支持并鼓励,提升分娩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分娩结局:包含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总量、新生儿Apgar得分和纯母乳喂养率等。

(2)心理状态: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两组开展评估,SAS得分≥50分代表存在焦虑,SDS得分≥53分代表存在抑郁,得分越高表示相应症状越严重。

(3)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90分代表满意,80~90分代表一般,<80分代表不满意,对总满意度进行统计。总满意度=(一般人数+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的顺产率及纯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产后出血总量及新生儿Apgar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 1。

表1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2.2 两组SAS及SDS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及SD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得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SAS及SDS得分比较(±s,分)

组别 SAS t P SDS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3.68±7.25 38.36±7.25 10.566 0.00159.10±8.46 42.58±7.54 10.214 0.001对照组 53.74±7.16 50.20±6.96 2.507 0.01459.25±8.35 54.76±8.35 2.689 0.001 t 0.041 8.241 - - 0.088 7.569 - -P 0.967 0.001 - - 0.930 0.001 - -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开展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可提升孕妇的顺产率和母乳喂养率

顺产能有效避免剖宫产带来的手术及并发症风险,产妇产后恢复更快[5],顺产率是评估产妇分娩结局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顺产率比对照组高(P<0.05),但产后出血总量和新生儿Apgar得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能提升产妇的顺产率。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可确保助产士拥有充分的时间和孕妇接触,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协助孕妇纠正以往错误的生产观念,并使孕妇获得充足的陪伴和支持,建立分娩信心,于孕期积极参加自身健康管理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分娩,进而有助于改善其分娩结局[6-7]。母乳喂养对增强新生儿免疫力、提升其智力、减少疾病出现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能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分析原因,可能是以往开展生产教育时,医护人员和孕妇之间接触的时间有限,孕妇很难深入了解生产期间保健和母乳喂养等知识。在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中,将孕妇划分成几个小组,持续予以母乳喂养有关知识宣教,协助其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建立母乳喂养信心。另外,孕妇和孕妇之间加强交流,并互相鼓励和学习,能为其提供额外支持,最终有助于其顺利完成母乳喂养[8]。

3.2 开展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可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提升其满意度

孕妇的心理状态可一定程度影响分娩,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及SDS得分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能改善孕妇的负面情绪。以往开展生产教育时缺乏对孕妇心理状态的关注,多通过被动式的灌输方法传递生产知识,孕妇真正掌握的知识有限。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将孕妇作为工作中心,群组中孕妇的孕期和年龄较为接近,孕期产生的问题基本一致,群组活动和同伴交流过程有助于增强孕妇的信心,确保其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分娩,减少不良情绪出现。此外,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群组化生产教育模式可提升孕妇的满意度,更符合其需求,考虑原因可能与其生产期间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更高有关。

3.3 本次研究中的不足

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选取的样本数量不多,同时样本均是来源于同一家医院,获取的研究结果有可能存在偏倚,还需未来增加样本总数开展多中心研究,以获取更准确、客观的研究数据,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顺产助产士群组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在产科自然顺产孕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群组推荐系统:现状与展望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剖宫产和顺产到底哪个好?
顺产,挤压一遭有哈好处?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
顺产还是剖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