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2-05-25 03:00姚卫东张海旭
新闻潮 2022年4期
关键词:防城港日报社党报

姚卫东 张海旭

【摘 要】“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是我国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四级传播体系,地市级媒体被首尾高低夹击,称为“夹心层”。如何融合、如何改革发展?高大上的全媒体融合,不适合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应主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走新时代“够用、精简、务实”的特色媒体融合发展路子。

【关键词】地市党报;媒体融合;发展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作为地市级党报,必须加快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2020年至2021年,防城港日报社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大刀阔斧实施从物理“相加”到化学“相融”的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改革,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剔除“高大上”形式主义,创新思维,抓好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推动构建智能全媒体格局,集中体现了“够用、精简、务实”目的,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融合发展的特色新路子。

一、硬件建设因“社”制宜,体现够用

纵观全国地市级媒体硬件建设,呈现这样一种现状:一些媒体为了融合,盲目上项目,搞“脸谱化”建设,搭建的漂亮台子却唱不了戏,最后钱花了,所上项目成了摆设。防城港日报社独辟蹊径,在硬件建设上定位为“因‘社制宜,体现够用”,切实去除了“花架子”。

(一)技术赋能,建设实用的全媒体采编系统

融媒体建设少不了技术支撑。紧跟时代发展,技术体系升级是必须的,但建设实用、能用、好用的全媒体采编系统才是硬道理。随着全媒体矩阵的阵容扩大,方正采编系统2.0版本较为单一的分发工作流程在技术上已滞后。为了满足全媒体采编工作流程的需求,2021年下半年,报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方正采编系统2.0版本升级到3.0版本——全媒体采编系统,增加了很多实用模块。这个系统,通过架构融合,重塑工作流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发布,打通与网站、客户端、微信连接端口,可将新闻直接发布到各新媒体平台的后台进行排版发布,工作流程更为科学便捷,达到了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技术融合和数据融合,实现了“一键通”。采编从“互联网+”到“全媒体+”的转型升级,媒体融合得以纵深发展。

(二)提速建设特色新闻客户端,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阵地

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主流媒体如何在新媒体领域寻找自己的话语权,关键的核心问题还是影响力。“防城港新闻+”客户端是报社秉承中央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在移动互联网上开设的“新窗口”和“新天地”。2019年5月,報社开通了“防城港新闻+”客户端,这是适应媒体变革形势,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作为地市级党报客户端,报社明确自身定位,锁定目标人群,突出防城港特色、党报特色、时政特色,坚持权威性、指导性和有用性。2021年,报社提速建设“防城港新闻+”客户端,从表到质对客户端重新进行构架设计,增加功能模块,重组和增设栏目,做好政务服务。一是打造品牌专栏和内容平台生态。防城港日报社立足受众多元需求、创造较佳体验,增强变现能力。例如,开设党报特色的《国内要闻》栏目,集中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功能,主要关注中央领导重要活动、重大政策,让受众在此栏目每天及时看到国内重要新闻,特别是国家层面的方针、战略及党的最高会议层面的新事项、新变化等内容;开设时政特色的《政务圈》栏目,主要是领导活动、重要会议、最新政策等新闻报道和深度解读,着力搭建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渠道。二是打造突出防城港特色栏目,丰富阅读内容。例如,《看天下》《话民生》《北部湾评论》《平安港城》《美食地图》《瞰港城》《金融服务》等栏目,突出防城港特色,增加了阅读量。三是搭建平台,做好政务服务。例如,“防城港新闻+”客户端完成“新闻+政务+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正逐步实现为政务服务的既定目标。

防城港日报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思路,不断发掘党报的核心优势,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一手抓融合,一手抓原创,以崭新的呈现形态、良好的用户体验来满足受众多元需求。从运行情况看,“防城港新闻+”客户端牢牢占领了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承担起党媒的职责使命,成为防城港市的党政权威信息聚合发布平台,也是受众了解各级党政部门权威信息的首选平台。

二、创新管理因才施用,体现精简

在主流媒体转型融合过程中,整合人才架构,创新管理要立足于向“全媒体”转型的发展定位。报社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提出“创新管理,因才施用,体现精简”的媒体融合发展思路,重新构建人才战略规划,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一)深化大部制改革,达到精简高效

防城港日报社深化大部制改革,其主要目标是加强资源的合理运用,达到“物尽其用、物尽我用”“能者上、庸者下”,推动报社各项工作向前发展。2020年,报社实施全媒体大部制改革,把13个内设机构(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编务室、新闻编辑部、综合副刊部、新闻采访部、新媒体部、社会评论部、通联部、广告经营部、专题部、技术部、出版发行部)整合成全媒体行政后勤中心、编务中心、采访中心、编辑中心、经营中心五大中心。五大中心经过10个月的运行检验,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采、编、校、发”相融很难实现。2021年2月,增设“新媒体中心”,把原来“五大中心”改革为“六大中心”。通过一年的运行检验,各中心精简高效运转,全媒体实现“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开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初步从相“加”迈向相“融”。

(二)深化队伍建设改革,达到配强配齐

全媒体时代,全媒体队伍的打造、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防城港日报社的骨干采编人员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2021年报社有75人,其中采编及相关人员(包括编务、排版、美工、技术保障等)共有57人(50~59岁17人,40~49岁6人,39岁以下34人),10年内陆续退休人员达23人,骨干采编人员年龄偏大,断层严重。

要实现配强配齐,以岗配员,因人施用,就必须改变老龄化断层现状。报社采取了四项措施:

1.解决年轻人才“输血”难题

占用编制招录一批年轻采编人才。2019年至2021年,采用公开招考,录用采编人员11人,平均年龄31岁。

2.解决年轻人才“供血”难题

从媒体融合大局出发,报社采取不占用编制招聘优秀人才,计划用10年时间,每一年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录新生,经过3~5年的磨炼,让新生力量逐步成长为全媒体采编发的中坚力量。2019年至2021年,招聘大学生采编一线人才15人,其中采编人员10人、美工3人、校对1人、运营策划1人。聘用人才通过培训和带岗见习锤炼,已均能胜任所聘岗位。

3.解决“老中青”的“造血”难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挖潜力”的学习培训方式,让全报社人员学习新经验、开阔眼界。其中,“走出去”学习培训方面,2019年至2021年,分批次组织骨干人员分别到区内的兄弟报社,区外广东的惠州、中山、肇庆,浙江的杭州、湖州,江苏的苏州,四川的南充、自贡等地党报考察学习。通过“走出去”,学习党报媒体融合的经验,拓宽了视野;采用“双周讲堂”学习培训,2021年,报社邀请区内专家教授为社内中级职称以上骨干采编人员做专题讲课36场次,提升“采、编、校、发”水平;以老带新,互学互助结对子,实施高级职称及党员采编骨干或一带一,或一带二,或二帶一,互相取长补短,让老记者、老编辑全员转型,使之尽快转换角色、转换思维方式;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新记者、新编辑通过学习培训,掌握“采、编、录、校、发”技能。

4.解决优秀人才“补血”难题

因受凡进必考的限制,从外单位调入成熟的“采、编、录、校、发”人才,快速补充采编队伍非常困难。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报社通过走上层支持路线,打破了凡进必考的壁垒,成功从外单位调入2名优秀人才充实到全媒体编辑队伍。

(三)深化技术平台建设改革,用好用活技术人才

媒体融合、传媒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全面发展;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的实力。媒体融合要向前发展,迫切需要有互联网思维方式,懂数字开发、懂产品设计、懂用户体验、懂互动互交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技术型人才。要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技术平台建设是首要。从因地制宜、因才施用的实际出发,报社在机构的设置上,取消原“经营部”,增设“技术部”,归属新媒体中心管理,把原来技术人员只服务于纸媒采编设备的维护及新媒体平台安全维护工作提升到全媒体技术服务高度,技术人员从2人增加至4人。同时,采取以岗定责,把主要技术力量用于网站、客户端、微信的维护托管及视频拍摄制作、直播拍摄等工作之中,形成纸媒与新媒体的技术上高度融合。但是由于技术人才仍然紧缺,存在技术集成不够、运营管理不够、决策创新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四)深化制度建设改革,因“事”立制

用制度管人,才能管好人、管好事,提升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报社媒体融合改革能够取得良好开端,离不开深化制度建设改革,因“事”立制,体现务实原则。一是修订完善原有的制度,实现以旧变新,让制度有活力。2019年至2021年,修改完善了《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差错处罚办法》《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外聘人员管理办法》《防城港日报社新闻“四好”作品评选和奖励办法》等20多项制度。二是因“事”立制,实现以新创新,让制度有张力。2020年至2021年,制定了《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稿件编审校对制度》《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管理考核办法》《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量化系数核定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10多项。

三、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健康发展

地市级党报想在“夹心层”发展壮大,既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敢于突破,走利于健康发展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又要克服困难,走出误区,建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全媒体队伍。基于这样的认识,报社坚持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加强“四力”媒体建设;提倡量体裁衣,增强采编队伍的“四力”水平,体现自身特色的媒体融合构架,实现健康发展。

(一)顶层设计,创新发展

在集中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2020年初,报社向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提交了《防城港日报社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设想》(以下简称《设想》)。《设想》提出了融媒体建设意见:“‘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是我国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四级传播体系,地市级媒体被首尾高低夹击,如何融合、如何改革发展?高大上的全媒体融合,需要财政投入几千万元资金,但不一定有很好的收益,不适合防城港市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党报媒体融合应走新时代‘够用、精简、务实的特色媒体融合发展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设想》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五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支持报社建设防城港市特色的融媒体政务服务平台及创办双语(指汉语、越南语,下同)特刊、双语新媒体发布政策,给予托管、维护全市党政部门网站、公众号的支持,给予广告自主经营管理政策,给予在全市公共场所开设智能终端(含电子阅报栏)支持,支持组建防城港日报社传媒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二是财政出资支持报社建设融媒体政务服务平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创办纸媒、新媒体双语特刊;升级全媒体采编系统平台,实现“云”管理;一次完成采购新闻网大数据、舆情监控、直播设备、视频设备、服务器设备维护工作;开设电子阅报栏,在全市学校、车站、酒店、商场、广场、政务中心等铺开建设。三是全媒体运营场地支持。给予提供全媒体采编平台、问政大厅、新媒体技术部、新媒体采编中心、新媒体开发部、直播间、录音室等需要的运营场地支持。四是用好用活“广西云”平台,计划与“广西云”上下呼应,借用京东、腾讯、阿里巴巴等云平台,做好电商运营及直播带货。五是进一步丰富政务、民生信息和社交服务功能,用鲜明特色、高质量服务、个性化体验吸引黏住更多用户。

《设想》提出,“防城港新闻+”客户端不只生产有品质的新闻,更将是一站式获取资讯信息和政务服务的高效平台。报社将客户端的升级改造作为2022年至2024年新媒体平台建设的重要工作,重点解决“端”从何建、“户”从何生、“客”从何来三大问题,着力解决客户端组建多端口技术瓶颈,让客户端不仅多产精品新闻,而且更重要的是多产合作客户,实现电商、带货、广告营收,最终实现多端口开放经营。

2021年底,防城港市财政支持报社490万元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款项已经批复同意并下拨启动资金,建成特色实用的“新媒体平台”,“云”的上下呼应指日可待。

(二)以人为本,量体裁衣

以人为本、敢于(下转第55页)(上接第5页)突破,走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人,优势在人才。就全国地级市党报来说,老记者、老编辑政策水平较高、知识面较广、文字功底扎实,但掌握的技能相对单一。新记者、新编辑却恰恰相反,但是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练就新本领比较容易。防城港日报社也不言而喻,新记者、新编辑的年龄大都在35岁以下,他们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对抖音、微信公众号、APP、网站等新媒体的采编比较熟悉,新媒体运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存在文字功底不扎实、政策理论水平较低、知识面较窄等短板。为了补短板,报社计划从2022年开始,就人才构成现状,量体裁衣,采取“老带新、新帮老”、轮岗培训、集中管理等办法,实现“采、编、校、录、发”融合。一是由总编辑统一协调,部门轮岗学习培训。计划用1~3年时间进行“老+新、新+老”传帮带学习,取长补短,让年轻同志尽快成长,老同志刻苦学习迎头赶上。二是建设一支全媒体记者队伍。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媒体记者会写新闻稿,会拍照片、短视频、小视频,会制作短视频、小视频等;会现场直播,还会写评论稿件。三是建设一支全媒体编辑队伍。计划用2~5年时间,编辑不仅要会编新闻稿、专题等纸媒稿件和会录入责任编辑编好的全媒体稿件,而且要会编辑网站、APP、微信稿件,部分编辑会编辑副刊稿及会制作短视频、小视频等新媒体作品,会策划、主持现场直播。

四、结语

新时代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渠道、新的技术、新的平台、新的手段创新发展。防城港日报社在媒体融合改革中,精心设计,摸着石头过河,敢于在平台建设层面、技术破冰层面、队伍建设层面大胆改革创新,推动适合自身健康发展,有利于发展壮大的全媒体建设,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格局的深刻变化,需要品牌变现的能力和办法更加凸显。今后防城港日报社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着重抓好全媒體平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推出更多粘泥土、带露珠、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提升全媒体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提高全媒体的影响力,实现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姚卫东,防城港日报社社长、主任记者;张海旭,防城港日报社编委、编务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防城港日报社党报
关于日报社新媒体平台发展的思考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Zhejiang in Jin Yong’s Wuxia World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初遇防城港海味珍馐
检察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