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要关注对学生的研究

2022-05-25 12:40冉乃彦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教育者缺点优点

冉乃彦

“双减”政策的推进,使教育出现了新格局。这个新格局的工作原则是“坚持学生为本”。过去那种迎合应试的“格局”,往往是考虑学生的少,研究教学、教材的多。所以,学校和家庭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应该把研究学生的任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是否重视“研究学生”这个任务,与教育者的教育观紧密相连。当教育者意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时候,就会时刻不忘研究学生,随时把研究学生的收获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发现真实的学生

有的教师、家长以为学生天天在自己身边,怎么会不了解?其实不然,有的教师是只看到了学生成绩不好,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心中究竟在想什么。有的家长甚至发现孩子在学校是一种表现,和在家的状态完全不一样。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看到学生老实听话的表现,而对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不了解。学生对不想回答的问题就用“忘了”“不知道”来应付。

如果不了解真实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工作肯定是盲目、无效的。更有甚者,还会误解学生,如有的教师对患了“抽动症”的学生,不但不同情,不积极帮扶,反而认为他“挤眉弄眼”是在捣乱。

教师、家长跟学生由于年龄、经历不同,很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如果再不下功夫搞好关系,“不耻下问”,学生就会对他们敬而远之。连学生喜欢的魔盒、手办,都不知道为何物,怎么和他们交流呢?

有的教师迷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教了好几届学生了,心里有数。殊不知,时代发展太快,每隔五年的学生特点就很不一样。例如现在不认识几个字的低年级学生,就可以用语音在手机上“搜索”,来回答教师都不懂的问题。

二、全面看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不少教育者常常犯主观看学生的错误。有一个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两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枕着课本睡着了。教师对后进生的判断是:不爱学习的人,一沾书就睡着;而对优秀生则说:爱学习的人,睡着了还捧着书。

笔者经常到学校调研,有时会请学生写写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想到,在不同的班,每次都有几个学生坚定地说自己没有优点。我就让班里其他同学当场说一说他们的优点,结果说出来一大堆优点,让这些学生心境发生很大的改变。

学生不能全面看自己,往往是教育者固定、片面看学生造成的。有一次到学校听课,一年级的学生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班有6个“坏孩子”,还告诉我这6个学生的名字。没想到我问其中一个:“你是坏人吗?”他竟然点头承认。后来老师告诉我,就是经常在班上挨批评的6个孩子,被幼稚的学生扣上“坏孩子”的帽子。

但是,这种片面评价学生的结果,常常使一些学生丧失前进的动力,也会使另一些学生盲目骄傲。

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例如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容易有虚荣心,常常怕出现哪怕是很小的差错;而经常被训斥的后进生,往往心理上抗挫能力更强。作为教育者,如果能够全面看学生,就能够从优点处注意到缺点,从缺点处发现优点。而从优点处着手,更容易克服缺点,这也是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

三、发展看学生

世界万物都在不停发展,学生也在天天变,可惜许多教育者却往往看不见。而研究学生,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他的变化,尤其是微小苗頭的出现。

有经验的教育者都会发现,小学的低年级到中年级,有的学生会有突变。低年级写作文,往往超不出一行的,到了中年级却突然文思泉涌、滔滔不绝,一写就是一大篇。初中学生往往也有突然“开窍”的现象,前一周还是糊里糊涂、不思进取的样子,现在好像突然变得懂事了,写作业不再需要家长催促;有时候看到家长满头大汗忙家务,他会主动提出“您歇会,我来干”。这些看似“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的现象,其实也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不过许多教育者没有注意到。

除了婴幼儿,学生时代是每个人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根据我们进行的跟踪研究初步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动,缺乏规则意识;二年级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课堂学习;三年级普遍重视交往;四年级个性特点愈加突出……教育者要善于捕捉这些变化,根据每个学生不同时期的变化,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工作。

“双减”政策逐步落实之后,学生也悄悄在发生变化,他们写作业的时间少了,玩的时间多了;他们发现家长也不另加作业,剩余的时间完全归自己。于是午饭后、课间突击写作业的大大增加……

四、深入看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教育者如果不深入观察,只会看到一些表面的现象,甚至会被表面现象迷惑,误解学生。例如课堂上举手发言,有的学生热情地多次举手,但是有时候还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有的学生很少举手,但是能不停地在思考,学有所得。到了高年级是否举手发言,情况更加复杂。有的面对简单的问题,不屑回答;有的在有把握的时候,才举手。说明他们的自尊心更加强烈。

社会文化对学生内心世界影响很大。婴幼儿时期,父母和孩子对话的多少,尤其是对话的质量,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极大影响;小学阶段阅读的数量、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而到了少年时期(小学四年级到初中),国内外大事对他们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

学生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价值观问题。立德树人其实是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进行的。成人的价值观,不经意地会影响学生。例如学生提出自己的理想是当警察,家长听了,随口会说“可不能当警察,太辛苦、太危险了”。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没有他们,老百姓的平安生活就没有保障,怎么能够阻挡孩子树立这样的理想呢?有的学生在学校被选为班干部,家长半开玩笑地脱口而出:“终于当官啦!”这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不是背道而驰吗?

深入了解学生,还需要善于和学生聊天。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聊天是浪费时间,经常进行的是唠叨和训话。如果没有平等的对话,学生怎么可能敞开心扉?教育者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是把教育变成一厢情愿的无的放矢。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无法了解、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应把“研究学生”的任务,在推进“双减”过程中尽快重视起来,这并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猜你喜欢
教育者缺点优点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跟踪导练(五)2
学生的优点单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缺点背后的阳光
挨打有因 缺点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