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生命与健康教育研究

2022-05-25 00:08张亮亮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细胞生命教育

张亮亮

教育学者张文质说过:“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与不幸。”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生命与健康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健康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研究背景和存在问题

生命教育,即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获得身心的和谐,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20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阐释,一些国家也在各类中小学校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还结合播放影片和社会辅导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生命观念。

我国的生命教育则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而开始的。1992年,国家教委和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2000年,《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国家标准,GB/T18206—2000)颁布实施;2011年,《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国家标准,GB/T 18206-2011)颁布实施。可以看出,我国对生命与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了。

然而,在高中阶段,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要与高考挂钩,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对生命与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另外,由于素材缺乏,与实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不够,生命健康教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究生命与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素材及方案措施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物教材中生命与健康教育的渗透素材

1.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中对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细胞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命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各种生命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中对组成细胞的分子和化合物的学习,让学生深入微观层面感受生命的奥妙,了解日常生活饮食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种类跟健康的关系。

第三章中对细胞各种结构的名称及对应的生理功能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细胞跟人一样完成某项任务需要团结协作。

第五章中对酶、ATP、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学习,让学生对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主要生命活动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命及环境问题。

第六章中对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学习,则以生命的形成来之不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并注重养成健康习惯。

2.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这三章的知识主要以科学研究史实为主线学习遗传的相关理论,教师可以将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提高抗压能力。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学习,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遗传病患者,学会尊重一切生命个体;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解决人类面临的遗传疾病。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教师可以把共同进化作为切入点,与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成功。

3.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第一,以学习内环境稳态为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理事情时也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保持心态平衡。第二,关注生命健康,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第三,以防疫知识的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主要讲授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这些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人类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保护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知道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价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5.选择性必修三《生物技术与工程》

胚胎工程中的第一节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学习,使学生对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有基本了解,明白了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非常不易,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做好铺垫。

三、生命与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方案措施

要做好生命与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有合适的方案措施来辅助教师的日常教学设计环节。

1.归纳整理,构建丰富素材库

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对有关生命与健康教育的素材进行讨论,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和切入点,确定在每节课中哪个点及在何时进行生命与健康教育。教研组可将总结的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以供教师进行参考。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素材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工具,因为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分工合作,搜集多媒体中生动且形象的生命与健康教育方面的图片、视频、文字等,并进行讨论筛选。教师还要整理出与每节课对应的素材,然后分类保存管理,作为备课时的素材库。

2.探究与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布置相关的生命与健康教育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以及调查等手段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总结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关注生命与健康,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健康教育的方案措施有很多种,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措施,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细胞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