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模式研究

2022-05-25 06:12许邦莲
关键词:健康中国疗法文献

许邦莲

(东华理工大学 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13)

阅读疗法是图书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它将阅读与健康相融合,目的是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1]26。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战略[2]。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阅读疗法凭借其创新性、有效性、便捷性等优势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将发挥重要作用。

1 阅读疗法研究现状

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开始在西方兴起,并在很多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5。美国阅读疗法研究大多针对特定对象展开,如丧亲儿童、酗酒者、吸毒者、服刑犯、残疾人等[3];英国阅读疗法研究和实践的主力军是医院的图书馆,被称为阅读疗法之母的医院图书馆员韦尔瓦·帕亭顿提出建立阅读疗法分会;法国阅读疗法的研究者认为记诵有益于身心健康;在日本,“森田疗法”风靡全世界,“周末号哭”作为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可见日本阅读疗法的繁荣和普及;德国学者探讨怎样组建病人图书馆和怎样针对不同患者开展阅读疗法等问题;意大利注重诗歌疗法,研究以诗治病;匈牙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学者也纷纷开展了阅读疗法的研究和推广[1]80,92,93,96。

国内对阅读疗法的专门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但在历史上却早已存在关于阅读疗法的思想和案例,如南宋诗人陆游为病人推荐《周易》,被学人誉为“却病上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尽心》,庄子的《养生主》,还有明代高濂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以及清代张潮写作《书本草》等作品都渗透了阅读疗法思想[1]104,108,178,184,肯定了阅读疗法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关于阅读疗法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如汉代枚乘创作的《七发》治疗楚太子的精神萎靡,三国曹操读陈琳檄文《为表绍檄豫州文》治头痛,上述阅读疗疾的故事传为美谈,流传千古[1]115,126,127。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阅读疗法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以“阅读疗法”“文献疗法”为篇名,对时间为2021年3月31日之前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到中外文文献约1 706篇。其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1 145篇)、医学(327篇)、教育学(306篇)、心理学(149篇)等。可见,国内阅读疗法研究虽然已经涉及多学科,但主要研究还是集中在图书馆学。北京大学王波博士的本土化理论著作《阅读疗法》和泰山医学院宫梅玲老师创建的实践研究基地[3],为我国阅读疗法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基础。阅读疗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虽然已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推广,导致阅读疗法的观念不被大多数人接受;关于阅读疗法开展模式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因此,构建一个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开展的阅读疗法模式,有利于阅读疗法在全国的推广与普及。

2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开展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身心健康维护的需要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青年学生面临考试、就业等压力,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约16%—25.4%的大学生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并且有上升趋势。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出现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4],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情感和生理反应。埃及学者Walaa Hamdan关于阅读疗法作用于大学生考试压力的一项实验证明,大学图书馆员提供自助阅读治疗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考试压力,这种治疗方法既便利又容易实施,适合在高校图书馆推广,以便改善大学生存在考试焦虑或测试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5]。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大流行,一些学生产生了恐惧、苦闷、忧郁、孤独、无聊等负面情绪。在此大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势在必行。因此,在高校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工作,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阅读推广深入开展的需要

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读书日”,阅读推广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开始盛行。2014年以来,国内关于全民阅读也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纷纷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肩负着阅读推广的重任。大学生作为重要的阅读主体,为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关注阅读,阅读疗法作为一种深层次的阅读推广模式,可根据大学生的需要提供阅读书目及相关文献。大学生通过针对性阅读,不仅可以协助解决个人心理问题,还可以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高校图书馆将阅读疗法纳入阅读推广工作体系,将会极大地丰富阅读推广的内容和方式,这不仅可以提升阅读推广的价值、广度和深度[6],还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校园环境。

3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开展的可行性

3.1 高校图书馆具备阅读疗法开展的资源

从文献资源来看,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涉及各学科,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符合阅读疗法以文献资源为媒介、通过阅读促进健康的特点。大学生通过有效证件可以随时到图书馆学习和阅读,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利用自助阅读或者在咨询老师指导下阅读,不仅可以协助解决心理上出现的焦虑、恐慌、抑郁等问题,还可以增长知识,提升自我。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专业、称职的阅疗师是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顺利开展和推广必不可少的。阅疗师在高校图书馆通常是由图书馆馆员担任。随着高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近年来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也得到普遍提升,引进的大部分馆员都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甚至有部分馆员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这可为网络时代读者多元化、深度化的信息需求提供综合性、多层性的咨询服务。

3.2 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阅读疗法开展的环境、技术和设备

阅读环境对读者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大多环境比较优雅、舒适,读者只要通过有效证件就能自由的进出。安静、舒适的阅览室,浓郁的书香气息可以平复读者内心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使读者的心情得到放松,有益于读者身心的健康。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电子文献、音频、视频等新兴阅读载体的出现以及图书馆网络信息平台的打造,给读者查找、阅读、视听文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也为阅读疗法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开展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

4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模式构建

4.1 阅读疗法的原理及作用机制

阅读疗法的原理主要是心理学和生理学原理,人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通常会通过阅读交织在一起。图书之所以能够“疗伤”,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能减弱或抵消积压在读者心中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达到缓解、减轻读者“病情”的目的[1]43。图书的主题内容分为怒、喜、思、忧、恐,正好与中医常用的情志相胜理论相对应[1]43。高校图书馆面临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大学生,针对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图书馆可以提供相关阅读资料,并在咨询员或阅疗师的协助下,帮助大学生解决个人心理问题,从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4.2 “线上线下”相结合阅读疗法模式

“线上线下”相结合阅读疗法开展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该模式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书馆,在阅读疗法推广过程中,图书馆起着主导作用,负责线上线下信息反馈;第二部分是书疗馆(线上),通过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对症书目,同时通过语音聊天的形式与读者进行随时随地交流;第三部分是书疗室(线下),阅疗师或咨询员向读者推荐适合自身需要的资料,他们常常是阅读疗法推广的主力军。“线上线下”相结合阅读疗法模式简单、经济、适应时代发展等特点,适宜在高校图书馆推广普及。

图1 阅读疗法开展模式

4.2.1 线上开展阅读疗法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博客等方式,进行在线咨询和阅读指导,并提供“疗愈系”特色专题文献,“以书为药,对症荐书”[7]。首先,图书馆要做好该专题文献的整理、收藏及内容分析,并善于借鉴专家学者或名校推荐的阅读疗法书目,如《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对症书目》《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北京大学学生应读书目》《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 等。以上各种书目都建立对应的全文电子文献连接,遇到没有电子版的图书,提示读者纸质阅览室借阅,如果两者都没有的,建议读者通过馆藏互借或文献传递的方式获取。其次,做好咨询员或阅疗师的选拔与培训工作,如通过选书训练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培养优秀的阅疗师和咨询员。最后,通过聊天软件实现读者与咨询员和阅疗师的交流互动。这样快捷的交流方式可有效、快速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各种偏激行为的发生。

4.2.2 线下开展阅读疗法

环境常常会影响人的心情,书疗室必须要有一个温馨的环境。首先,书疗室要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配备一些艺术品和花草绿植,并播放优雅的音乐,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其次,工作人员要尽职尽责、待人诚恳、文明礼貌、热情周到,让需要心理帮助的学生感觉到放松,愿意倾吐心声,释放压力,从而解决问题。最后,书疗室可以配备一些硬件电子设备,让学生自由选择看电影、听音乐、朗诵、聊天等,吸引更多的学生愿意走进书疗室,放松心情。

4.2.3 阅读疗法开展的推广

阅读疗法在国内并没有被太多的人接受与认可,主要在于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上,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身体不舒服才是生病,不重视心理偏差,倘若把读者视为患者,人们普遍会很难接受[1]14。加大对阅读疗法养生、保健、辅助治疗疾病功能的宣传,凭借图书馆一方力量很难宣传到位。这既可以由校医院、辅导员、校宣传部等群策群力扩大宣传力度,也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栏、音频、视频循环播放等方式加大宣传[8]。此外,还可将阅读疗法理念嵌入大学生课堂、图书馆日常服务和活动中,如读书月、新生入馆教育、世界读书日等[9]。只有让阅读疗法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才能使大学生普遍接受并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而通过阅读完善人格,促进心理健康,保障其身心全面发展。

5 结语

健康是人的一生追求,本研究将阅读与健康相融合,作为图书馆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在高校开展并推广,以期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资源、环境和设备等优势,紧跟时代发展,以文献为媒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前来阅读,通过阅读提升大学生认知水平,获得个人满足感,实现精神治愈,改善心理健康,维护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疗法文献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自我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