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歧途少年生命成长赋能

2022-05-26 20:00卢名远
中小学德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生命课程

卢名远

摘 要作为承担矫治罪错少年职能的专门学校,育人课程研发是一项紧迫的工作。分析罪错少年走入歧途的原因,以生命成长为抓手,构建课程框架体系;以体验式、STEM(融合)、项目式(任务驱动)为主要实施方式,最终为歧途少年生命成长赋能。

关 键 词 专门学校;专门教育;生命成长;课程;罪错少年。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5-0044-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将专门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体系,要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东莞市在2020年7月启用了全国第一所按《意见》要求建设的专门学校“东莞启智学校启航分校”。专门学校的招生对象为“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包括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有危害社会及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即《意见》所说的“罪错少年”。作为一种新的学校形态,专门学校既没有现成的规范课程体系,也没有可以参照的范例。为此,学校开始了课程研发之路。

研发课程,首先要确立核心理念。有了核心理念,课程才能站得住,展得开。就专门学校而言,在缺少参照的情况下,要建构课程体系,只能从研究教育对象——罪错少年开始。研发团队在参考邓佳琪《未成年人罪错行為分类干预体系研究》 [1]基础上,确立了学生不良行为的指标体系,并用全样本分析的方式,对在启航分校就读过的553名学生进行调查,归纳出主要不良行为表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不良行为类型很多,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三种以上的表现;而在程度上,比普通学校甚至工读学校学生的行为更严重。与此同时,研发团队发现不良的家庭教育、不健康的社会风气、不当的学校教育成为罪错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世界上没有天生“坏”孩子,他们同样是“受害者”。今天的罪错少年,同样可以是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意义上,唤醒生命、引领成长理应成为专门学校课程建构的价值原点。

为此,研发团队决定开发以“生命成长”为指向的专门教育课程体系,即在分析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言行特点、行为成因”的基础上,遵循专门教育规律,为达到“提前干预、以教代刑”的教育矫治目的,兼顾义务教育要求,促进罪错少年生命健康成长的课程。

生命成长课程除了要遵守《意见》要求的“系统深入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及要“建立科学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体系”外,还具有如下特征。

生命成长课程指向“适应未来社会与生活”[2]。为了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社会与生活,能自食其力,必须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如“应用语文”的阅读材料突出“五自”教育,突出应用文撰写;“应用数学”突出财经数学与生活数学;此外还增加生涯规划、财经素养、信息技术等职业规划与技能课程。

生命成长课程需要体现针对性。如前所述,专门学校学生罪错表现多样,原因也很复杂,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就必须体现针对性。如针对暴力犯罪问题,开发了法制课程,进行模拟法庭活动;针对道德品行问题,开发了心理健康、沟通礼仪、艺术教育课程;针对家庭关系紧张问题,开发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课程;针对人生目标缺乏问题,开发了生涯规划、职业特长课程;针对好逸恶劳问题,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

生命成长课程重在发扬学生长处。教育是引导人向善的工程,只有以善引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罪错少年身上同样会有许多的闪光点,正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睛,才让他们身上的正气不足而走向歧路。多元智能理论为专门学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通过设置多元化课程体系,挖掘、培养学生的智能强项,以强带弱,促进他们自我改善,满足了学生智能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生命成长需要兼顾系统性与独立性的统一。因为学生入校时间非常随机,所以课程设计不需要有严格的顺序性与连续性,既有系统性却又相对独立。为此,建构的专门系列教育课程,共9个版块20门课程,以1年计约2500个课时,具体见表2。

滋养生命成长的专门教育课程需要与罪错少年特点相匹配的实施方式。根据不同的矫治阶段实施课程。罪错少年的矫治转化路径基本为“行为管控、行为自察、行为转化、行为养成”。在第1-2个月,刚入校的学生各种问题突显,处于行为管控与自察阶段,为锻炼学生的纪律意识与毅力,加强军训、道法、禁毒、沟通礼仪、健康心理等教育;第3-6个月,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已有所改观,处于行为自控、转化、强化与养成阶段,则加强生涯规划、国标文化课程的学习;第7-12个月,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已基本符合要求,则加强文化学习与职业专长培养。

教学方式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讲述式教学为辅。专门学校学生普遍厌学,因此我们主要采取学生深度参与、沉浸式体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如播放视频、情境体验、角色扮演、任务驱动、实操体验、互动竞技等方式。

学习方式提倡任务驱动。通过STEM(融合)和项目式(任务驱动)学习,把文化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三观教育、行为转变、培养专长等融合在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思辩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例如:“撰写简历”这一项目式学习就融合了信息技术、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生涯规划等诸多内容。

成长需要赋能,对于曾误入歧路的罪错少年来说,这种正能量的赋予尤为珍贵。展望未来,我们将以生命成长课程引领生命成长,不断总结、提炼,让课程体系更完善,更好地满足这些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邓佳琪.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类干预体系研究[J].法制博览,2019(26):202-204.

[2]石军.构建工读学校课程设置的新模式[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2):77-81.

责任编辑 徐向阳

①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专门学校课程研发与实施的研究”(编号:2020GH562)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生命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