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校训的故事

2022-05-27 10:00苏沫
求学·理科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哈工大建校南京大学

苏沫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它是学校办学、传播其价值观的一面旗帜。可以说,校训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办学目标,其背后的故事也是波澜壮阔。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源于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1914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大学给当时的学子做了一个题目为《君子》的演讲,其中引用了《周易》里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并提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同时,君子应如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容载万物……”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深深激励了清华学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就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学校还将这八个字刻在巨型校徽上,以此激励后生。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在南京大学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中,曾更换过好几次校训。

走进南京大学校史馆,抬头可见八个大字——“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是南京大学最早的校训,出自南京大学的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的校长李瑞清先生。李瑞清一生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他常常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来勉励学生,这既是他提出的治校之训,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随着两江师范学堂演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任校长江谦决定以“诚”字为校训,希望全校师生为人、为学都要以诚为本。此后,“诚”字一直贯穿于南京大学的校史中。在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校长提出以“诚朴雄伟”为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他希望学子们承担起复兴民族的重任,不计名利,诚心向学。“诚朴雄伟”的校训一直延续至今天的南京大学。

在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时任校长蒋树声正式将南京大学的校训定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励学敦行”是他从中国古代先贤名句中选取而来。这两句连在一起作为校训,既体现了南京大学建校百年的历史变迁,也期望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能够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小伙伴想必都对剧中检察官侯亮平说过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句话印象深刻。其实,这句话正是苏州大学的校训,源自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建校之初只有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即“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东吴大学首位中国籍校长杨永清先生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副自勉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作为学校的中文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句话的意思是:追求尽善尽美的道德情操,培养顶天立地之人格。“养天地正气”最早可溯源至《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法古今完人”则给人一种“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的气势。以此为校训,既体现了苏州大学的治校育人理念,也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苏大人”不懈的精神追求。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校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伫立在草坪上的校训石,上面写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简单朴实的几个大字,承载着学校百余年的历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工农干部和产业工人通过“速成班”来到哈工大学习,却面临因考试不及格而被退学的窘境。有人提出“应该降低考核标准”,却遭到时任校长李昌的反对。他认为标准绝对不能降,培养工程师必须“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于是这简单的几个字就成了哈工大的校训和教学准则。建校百余年来,哈工大为中国的机械、计算机和航天领域输送了数万名优秀毕业生,是当之无愧的“培养工程师的摇篮”。1965届毕业生、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最感谢母校给我们打下了牢固基础,让我们能扎扎实实搞学问,认认真真搞研究。”

“求是创新”

说起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那就不得不提时任校长竺可桢。

1937年,竺可桢怀着“教育救国,科学兴邦”的理想,于民族危难之际带领浙江大学师生踏上漫漫西迁办学之路,穿越六个省份,谱写了一部伟大的“文军长征”史。在西迁途中,他在广西宜山(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的浙江大学办学点的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名为《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演讲,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和精忠报国精神,激励师生们在危难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继承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务求实学,存是去非”精神,以“求是”两字为校训。他强调,无论是革命还是做学问,都要有“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求是精神。

1988年,时任校长路甬祥决定在“求是”后面新增“创新”两字作为浙江大学的校训。他解释道,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上众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点。

篇外话

没有校训的北京大学

你知道北京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还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些都不是。根据《北京大学章程》的表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称作学校的优良学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称作学校的光荣传统,而学校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校训。

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它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運动的策源地。在革命的浪潮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应运而生,并传承至今。谈及北大精神,就不得不提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延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在校任教,并提倡学生应该自主地吸纳各方面的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这是他对北大学子的希冀,同时也让北大的学术氛围空前浓厚,使之成为国内顶尖学府。

正如北大的未名湖一样——“未名”无名,学校不设校训,让每名北大师生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态度。这正是北大精神“自由不羁的灵魂”闪现的光芒。

猜你喜欢
哈工大建校南京大学
谆谆教导 殷殷期望——南京大学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Homosexual Marriage Legislation in China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南昌大学章程引发“南大”简称之争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