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形成的影响

2022-05-29 04:58韦丽凤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10期
关键词:疼痛

韦丽凤

摘要:目的:探究对股骨颈股骨折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股骨颈股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疼痛情况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观察组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组较佳,(P<0.05)。对比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观察组较佳,(P<0.05)。结论:对股骨颈股骨折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减少患者DVT发生率,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股骨颈股骨折;DVT;疼痛;下肢肿胀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10--01

股骨颈股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一旦发生该疾病,多通过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手术方式能让患者骨折的部位迅速复位,能提升患者的治疗速度。但是,以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容易产生DVT,风险性较大。DVT的形成会提升患者血液粘稠度,减缓患者的血液循环,导致其产生肢体肿胀疼痛等情况,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性[2]。故在治疗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常规护理干预下,护理人员单纯的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接受药物干预等。但在该护理干预下,效果不佳。我院对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以中医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DVT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股骨颈股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颈股骨折患者共50例,收治时间(2020.1-2022.1),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行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12例,其年龄集中在32-59岁之间,均值(44.92±2.67)歲。观察组25例,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11例,其年龄集中在31-60岁之间,均值(44.93±2.66)岁。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两组患者均经过检验确诊为股骨颈股骨折,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且所有参与其中的患者与家属,均在完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相关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术后实时检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并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以及肢体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为其提供优质的护理环境。针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辅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

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干预。①穴位贴敷:制作中药贴敷配方,包括三七5g,芥子5g。将诸多药材混合研磨成粉状,并加入一定剂量白凡士林经过慢火熬至变深黄色,外敷于冲门,足三里,上巨虚,丰隆,三阴交,保证中药敷贴范围为3cm×3cm左右,贴敷频率:1次/日,每次保持四小时,并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②中药涂擦:选取医院自制的跌打酊合剂,采用棉球将药液充分浸湿,在肿胀部位避开伤口反复涂抹并按摩。③艾灸:保证患者仰卧体位,使患者的施灸穴位(足三里、上巨虚)充分暴露,并找到准确的施灸穴位,将艾条点燃,对患者进行熏灸,并与患者的皮肤保持3cm距离左右,结合患者的实际感受,使患者感受到文人无灼痛,治疗时间:20min/次,1次/日。④中药药熨:选取中药药材天南星、三七、红花、大黄、白芷、赤芍、草乌、吴茱萸各5g,肉桂、干姜、细辛、玄参、川穹15g,威灵仙25g,将诸多药材充分混合,打磨成粒状,并将其分装在布包内,使其浸没在400ml陈醋中保持二十分钟。并将其加热,保持药物温度(60°-70°),手戴手套拿药包在患者的大腿与髋部肿胀部位来回熨烫,预防烫伤,刚开始药包比较烫,不能直接敷于患者皮肤,等药包温度到40°后,可直接敷于皮肤上,保持热敷时间为20min/次,2次/日。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疼痛情况与DVT。

①下肢肿胀程度:术后1d与7d分别测量患者下肢肿胀情况,以下肢膝关节与膝关节下5cm为测量点,反复测量三次,取均值,最终确定肿胀情况,测量结果越低护理效果越佳。

②疼痛情况:以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满分10分,分值越低护理效果越佳。

③DVT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中发生DVT的患者数量以及其所占比例,所占比例越低护理效果越佳。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集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与计数内容应用(±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有意义。

2.结果

2.1下肢肿胀程度

下肢肿胀程度对比:术后1d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术后7d,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1。

2.2疼痛情况

疼痛情况:术后1d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术后7d,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见表2。

2.3 DVT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DVT为4(16.00%)例,观察组患者DVT为0(0.00%)例。两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数量明显较低,且具有较高统计学差异(χ2=4.348,P=0.037<0.05)。

3.讨论

股骨颈股骨折是骨折的一种,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方式后,需要较长的卧床休息时间,在恢复过程中,患者的下肢活动受到限制[4]。并且患者的手术创伤的影响下,也会影响其下肢功能。患者长期卧床导致下肢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让其血液持续处于高凝状态,最终导致DVT的生成。DVT主要表现为患者下肢肿胀以及疼痛等,严重者还会形成坏疽[5]。如果血栓脱落,则会阻碍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流动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动脉血栓的产生,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应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的DVT症状。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下,实施中药贴穴位、中药涂擦、艾灸、中药药熨干预,将诸多药材准确适用,发挥出各自功效。在术后恢复期对患者进行中药护理干预,使用红花、当归等活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患者产生DVT症状。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下肢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肿胀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DVT的发生率也较低。说明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中医将DVT归类于脉痹症状,认为产生该症状的原因是患者血瘀。肿胀是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减轻肿胀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中医认为四肢骨折后筋脉受损、筋脉失养,气血运行受阻。取红花、紫草、赤芍、当归进行中药涂擦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并且,护理人员以中药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起到活血的作用,可以消除患者的下肢肿胀情况。在艾灸及中药药熨作用下,能加快患者下肢血液流动的速度,扩张患者的血管进一步预防DVT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股骨颈股骨折手术患者实行中医特色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下肢DVT发生率,能减轻患者的下肢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肿胀情况,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蒋惠琴. 对手术后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对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1):189-190.

[2] 刘虹,陈萍.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形成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2):325-327.

[3]车锋敏,傅双. 个案管理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171-173.

[4]窦晨浩,李天华,杨淑红,等. 股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3):262-266.

[5]黄泳梅,吴惠冰,李桓. 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6):1055-1058.

猜你喜欢
疼痛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谢谢你曾放过我
怎么疼痛分类呢?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挣脱这种疼痛
别把疼痛不当病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