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冷链物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2022-05-30 14:33甘俊伟
物流技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物流

甘俊伟,廖 伟,罗 永

(1.四川旅游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3)

0 引言

当前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空前重视,生鲜电商快速崛起,加之国家利好政策持续推动,以及各类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运用,我国冷链物流正步入快速增长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 000亿元。冷链物流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亟需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的支撑。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课程是基础。传统的线下课程教学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同时无法动态观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且教学时间与地点灵活性差。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智能化工具不断融入课堂教学中,混合式教学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习形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对于支撑应用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的“冷链物流”课程,有必要开展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以四川旅游学院主持建设的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冷链物流”课程为例,分析课程与教学改革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思路与具体做法。

1 课程改革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1 如何重构教学内容,满足应用型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四川旅游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尤其是学生数理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冷链物流”课程如何结合学生特点,践行学生为中心,以更为直观、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课程中偏规划设计、数理计算的内容,是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冷链物流”课程内容与前序课程“物流工程学”“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重复,如何在前序课程的基础上围绕冷链物流行业特点拓展、深化,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三是“冷链物流”课程内容涉及物流管理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食品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等学科专业知识,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如何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更好满足复合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1.2 如何基于新工科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冷链物流人才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融入冷链物流领域,冷链物流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亟需体现新工科理念。而现有“冷链物流”教材资源内容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冷链物流”课程如何体现新工科理念,如何将最新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商业模式等融入其中,这是本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3 如何将课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洞察行业现实问题,开展双创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是本课程需要解决的又一问题。本课程前期探索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行业企业调研,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和撰写学术论文等,将课程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1.4 如何将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凸显课程思政元素

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冷链物流助力抗疫、进口食品冷链物流风险管控、冷链物流与乡村振兴、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等教学素材,更好的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2 课程建设情况

2.1 课程建设的目标

课程坚持OBE理念,以培养学生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核心能力为导向,掌握智慧冷链物流基本理论与作业管理方法,以此能够胜任农产品加工与制造、食品餐饮和商贸流通企业中冷链物流运营管理、规划设计等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并引导学生树立“推动冷链物流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使命担当。通过不断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

课程教学中,结合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实际,尤其是区域餐饮、食品及农产品领域冷链物流发展需求,遵循00后学生特点,坚持理实结合,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论文研讨、调研实践等有机结合,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和创新创业精神。因此,课程对应国家、行业需求,符合培养规律,课程目标达成路径清晰。

2.2 混合式教学设计

课程以BOPPPS有效教学结构为基础,以“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后测、总结”6个阶段为指导,确保课堂高效、精准地推进。教学中,充分利用超星学银在线平台线上资源和线下学校先进的智慧冷链物流实训中心,将冷冻库、冷藏库、冷链集装箱等搬进课堂,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冷链物流”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具体而言,课前基于对学生群体类型、专业学习目的等情况分析,设计目标导向的教学内容。在学银在线平台发布课程预告和学习资料,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计划。用承前启后、温故导新的形式导入新的课程内容。导入环节后,以对象、行为、条件、标准四要素结构明晰教学目标。前测环节,利用学银在线平台抢答功能等,测试学生前期自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及先备知识。参与式教学环节中,采用TBL、PBL教学方法,结合冷链物流真实案例,分小组讨论,注重学生深度参与。同时,学生分享科创竞赛与专业知识融合成果,及相关前沿文献等,老师与学生共同点评,拓展与深化课程知识。后测环节,对近期冷链物流热点问题发起讨论,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总结课程内容,布置拓展阅读资料,并预告学习评价。

2.3 课程内容建设情况

(1)本课程内容建设主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课程主动挖掘冷链物流助力抗疫情(医药冷链物流)、保民生(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和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进口冷链产品传播新冠病毒)等方面的素材。通过引入京东物流等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化对冷链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建设国家、服务国家的家国情怀。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2)本课程内容建设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学校与新希望乳业鲜生活冷链物流、京东冷链物流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冷链物流”课程建设是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冷链物流岗位的素质、能力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并邀请企业专家加入课程组,协同推进课程建设。课程建设实现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有机融合。

(3)本课程内容建设体现新工科要求。积极把握冷链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新零售等新兴商业模式融入课程教学中。

(4)本课程内容建设体现高阶性、探究性、时代性和前沿性。课程引入盒马鲜生、京东冷链等企业运营案例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同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享最新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出观点及进一步创新突破的思路,并用于现实问题解决中。

(5)本课程内容建设注重多学科交叉和跨专业融合。课程有效将物流管理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食品科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等多学科知识融合,让学生更为深入理解冷链物流运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依托学校烹饪科学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实现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

2.4 课程资源建设情况

针对当前可参考的冷链物流类教材偏少、在线课程资源偏少和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实际,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课程建设以OBE理念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案例、补充教学材料,将最新央视报道、学术论文、国家标准、行业论坛信息及企业实践应用案例等引入课程,建成各小节课外支撑材料库。目前400余个课外支撑材料供学生在线学习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也弥补了教材内容信息的滞后性。同时,对每一小节录制高质量教学视频,发布学习任务点。共录制教学视频37个,总时长15时50分。

2.5 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超星学银在线平台开设的“冷链物流”在线课程,以BOPPPS有效教学结构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实现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具体而言,安排16学时(占总学时33%)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同时结合00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分享的特点,基于学生线上学习成果,进一步将案例教学、项目探究、文献分享、研讨辩论、边讲边练、同伴讲评、同伴问答等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解决现实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问题的能力。

2.6 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情况

根据四川旅游学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新工科和新文科要求,本课程系统介绍冷链物流理论和方法,结合国内外冷链物流发展趋势,立足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实践,尤其是餐饮、食品、农产品领域冷链物流发展实际,从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核心功能要素、软硬件支撑载体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沿着“为什么学习冷链物流”“冷链物流是什么”“冷链物流的支撑硬件(仓储设施与运输装备)”“冷链物流的支撑软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冷链信息技术、冷链物流标准化)”等四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内容逻辑更加清晰、完整。

整个教学内容具体共7章,共48学时,均为理论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2.7 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试卷成绩两方面,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具体如下:

(1)平时成绩占40%,通过学银在线平台统计学生平时成绩。其中课堂讨论、发言等活动占平时成绩的15%;作业占平时成绩的30%;签到考勤占平时成绩的10%,课程视频课后复习、章节学习次数占平时成绩45%。

线下学生的考评包括学生企业调研汇报、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文献阅读分享汇报等,体现过程评价,注重学习效果。通过平时练习、实践等让学生理解冷链物流技术与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冷链物流技术应用、作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业等评价与参加线下教学活动的评价连贯完整,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

(2)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本课程期末考试主要通过理论考试方式进行,理论考试的题型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3 课程改革成效

多年来始终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进课程建设,本课程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第一批物流专业精品课程资源,是四川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3.1 课程评价

“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建设和讲授,学生反馈和教学督导专家评教反响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课程学生评教成绩为96.85分,二级学院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打分为96.5份,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评价打分为93 分,综合评价得分为95.45 分,达到优秀课程水平。

3.2 改革成效

(1)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升,课程满意度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同时,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学生成功申报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20余项,学生参加2020年“百蝶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获特等奖。学生团队因完成“丝路新世界,经世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下龙泉驿区物流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项目获全国暑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学生作品《龙泉驿区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此外,学生评教由2018-2019学年第2学期的90.52分,提升至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96.85分,学生课程满意度显著提高。

(2)教学改革迭代优化,课程质量不断提高。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将最新文献资源、企业案例、国家标准、政策法规等引入其中,持续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并预计于2021年12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冷链物流”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不断加大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2021年成功立项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全国物流教改教研课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冷链物流”课程为例(JZW2021116),持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此外,结合国家一流课程的建设要求,持续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创业元素等融入课程之中。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在持续迭代优化的过程中,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设计不断优化,课程质量不断提高。

(3)学校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机制不断完善。《四川旅游学院教学工作量折算办法》(川旅院2019〔2019〕225号)明确规定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课时乘以1.5倍计入工作量。此外,学校还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文件,学校支持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机制越来越完善。

(4)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短板问题,形成推广经验。课程坚持OBE教学理念,以BOPPPS有效教学结构为基础,形成比较成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思想理念、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以老师教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程考核形式单一等短板问题,形成推广经验。

(5)团队负责人通过本课程建设加快成长。课程负责人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课程负责人获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入选四川旅游学院“川旅英才”计划,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冷链物流工作组成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特聘物流专家。同时,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重大物流研究课题《四川省冷链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等。目前累计为攀枝花东区、成都市计量检定测试院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冷链物流管理咨询服务。

猜你喜欢
冷链物流冷链物流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