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的激情与有质地的生命

2022-05-30 11:01陈丽莉
长江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朝阳艺术家绘画

陈丽莉

栏目主持人:

立足本土、关注当下。以艺术史为坐标,追踪与记载近期的展览,呈现鲜活的艺术、展现艺术家独立的思想与创造,同时使读者有强烈的在场感。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广泛的媒介得以为更多人所用,国油版雕等传统艺术形式已经不足以概括现有的艺术实践,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有创新精神的画家与面前的画布“决裂”,做前卫艺术家,搞装置、影像、行为,传统绘画无疑陷入到尴尬的境地。在时下众多艺展现场,充斥着声光电形式的多媒体装置和行为令观者趋之若骛,很是热闹。作为艺术类高校入门的必修课,绘画,在完成了创作基础铺垫的效用之后,似乎就此功成身退了。实际上绘画就像充满奥秘的大自然,是极其复杂和充满矛盾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复杂和矛盾反倒令人更有動力继续开拓。但就像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手工技艺一样,对纷繁复杂保持应有的耐心和敬畏,是当下最稀缺的品质。

在当下艺坛,钟飚和尹朝阳显然具备了这样的品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绘画一直是他们最重要的创作形式,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表现的激情澎湃不息,他们建构的视觉体系令人为之震撼,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艺术家,他们一直行走在前沿阵列中。

钟飙:艺术创作的双循环

钟飚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院教授、也是新一届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他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各种演化变迁,从1990年开始,钟飙的创作以绘画为主线,以绘画、影像、装置与科技相结合建构的艺术现场为舞台,三十多年来,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各种发展演变一并同行,其认知和思考渐次显形。正如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所说:“对于艺术家钟飙而言,图像与生活构成的既是一种显现,也是一种遮蔽的关系。从选择什么图像,再到画草图,直到作品完成,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工作方法,而且会涉及个人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判断。虽然钟飙的创作线索从未有过明显的断裂,但其作品一直是在阶段性的推进。”对于艺术家钟飙而言,图像与生活构成的既是一种显现,也是一种遮蔽的关系。从选择什么图像,再到画草图,直到作品完成,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工作方法,而且会涉及个人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判断。虽然钟飙的创作线索从未有过明显的断裂,但其作品一直是在阶段性的推进。从最早期的借古开今系列开始,他将历史的文明遗迹和当下的都市生活进行巧妙的并置与组合,以产生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达到寻求现实的意义,如他创作的《体育》(1990年),《都市过客与乾陵》(1991年)、《欢乐颂》(1995年)等作品均体现了这一创作思想,古今一体的文化和视觉厚度,启发了他的早期创作,试图为传统文明在当下寻找出口,由此也展开了他的创作历程。到此后的图像迹遇、过程延展、混沌初开,这三个时期三大系列的创作大致以每十年时间为界,“图像迹遇”系列试图通过呈现过去与现在的因缘际会、西方与东方的异质交融,来寻求现实意义的延伸,创造出特有的时代图像,如在《上海》(1998年)这幅作品中,繁华的都市街头,戴着老花眼镜,身着中山服的中国老人形象与身后巨大的广告牌上的西方男女模特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改革开放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其创作“过程延展”系列时间段为1998年至2008年,在此期间钟飚积极尝试和挖掘了多种可能性,他将未完成性带入画面延展为结果。并于2008年提出了“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的理念。重心从对“经过显形”的现实关注,转向对“早已存在”的本质探寻。“混沌初开”系列时期,他的创作手法又有了新的转变,画面仿佛回到形象诞生之前的混沌状态,再由混沌孕育形象,新的方法也为他的作品带来新的能量。2020年以来,钟飚的创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在他看来:“态” 是事物内在的普遍联系和潜行动能,永不停息地潜移默化; “形”是“态” 在具体时间和空间中聚合的外貌,艺术通过对“态”的觉悟、感知,进而表达,来显形潜移默化的“态”,并随时间的和空间而改变,这一永续的动态过程既是创新的有效机制,也是作品的意义来源。“以形显态”成为钟飙艺术发展方向的新坐标。

德国波恩国立艺术博物馆馆长迪特·荣特评价说:“钟飙的每幅画作都展现了知识、思维和行动的互动性,并通过图像和抽象表现出极大的自发性。每幅画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并不强迫观众去接受,而是引起观众的共同思考和共同回答。”这些图片是尚未终结的辩证性论述,将每位观众的行为和知识整合起来,体现了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所著的《开放的作品》(opera aperta)的精神。埃科认为每位观众都会将不同的知识和经历带入到作品中去。钟飙的兴趣并不在于对世界历史的叙述和为重要历史古迹及重要历史事件绘制全景图。他用极大的热情去表现,感兴趣的是每个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探索,在这里每个人都必须选择自己的位置,因为每个人都在探索,如何在这些新的位置上以个人的身份有所作为。钟飚将对历史、文化、社会、时事热点、人类命运、宇宙、时空概念等各方面的深刻哲学思考引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宏大的作品带给观者震撼,同时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他塑造的角色总是非常的自信和活跃,展现了一种有质地的生命力,他们由传统文明遗址、古代雕塑、现代都市和人物,以及你能想到的身边一切有生命气息的物体或景观,哪怕是那些静止不动的物体,钟飚也赋予了它们生命的质地,使之看起来是如此的生机勃发,令人沉思或激动。

从时间轨迹中不难发现,钟飙的创作紧紧贴近着社会与时代,他指出艺术创作也有双循环,一方面是艺术家个体与社会、时代交汇的外循环,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与本质、潜意识相通的内循环,双循环的共振,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动能。

尹朝阳:用油彩叙述情感和思考

站在尹朝阳的作品面前,给人的视觉感受无疑是震撼的。在“世·相”作品展中,画幅最大的《寒枝惊雀之二》,总宽度近10米、3米多高,在巨大的画作面前,人们甚至无法保持用平静的情绪去观看,显然,也只有充满激情而又不停奔跑着的画笔才能完成这样的创作,在画布上拖动的每一笔,都在塑造着生命的质地,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他们都是那样的浑厚而热烈。

尹朝阳的经历和钟飚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60年代末一个70年代初,前者毕业于中央美院,后者毕业于中国美院,从中国美术教育的金字塔尖起步,都坚持以绘画创作为主线,且画幅尺寸都较大,他们最重要的相似之处,正如青年评论家、策展人刘媛在“世·相”钟飚尹朝阳双人展前言中所指出的:“面对现实与个体之间的矛盾时,他们都有着一颗捕捉自我、直面当下的决心,一种果敢遭遇现实并与之碰撞的态度,加之对绘画、艺术执拗的迷恋与坚持,不断推演着各自的艺术走向更深的思想维度,用各自擅长的绘画语言方式显现着今天社会现实之下的感观‘世相。”坚定的激情、果敢的表现、以及画布上渐次显现的那些有质地的生命,通过各具个性的表现性绘画语言,直观地体现了他们的创作特点。

尹朝阳的艺术源自于他对个人生活和集体记忆的回顾,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创作的“青春远去”系列引起广泛影响,在《青春远去001》(1998年)、《正午》(1999年)、《石头》(2000年)等作品中,深层的色调、单纯的笔触,画面中弥散着年轻知识分子在青春流逝中的自我感傷,大面积的色块对比,简单的明暗层次,尹朝阳通过光影的晃动、色彩的冷暖变化以及一些有时代特征的物象,赋予作品一种混合着激情与忧伤的抒情性质,反映出青春时代的迷离与困惑。这一系列的重要意义在于,使绘画在叙事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具有一种崭新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并构成上世纪90年代前卫绘画的重要倾向。

2000年以后,尹朝阳陆续创作了“神话”“广场”“佛像”“风景”等系列,从回溯青春往事,转入到重塑各种熟悉的社会图像及传统文化符号,以探究它们对当代文化的持续影响力,尹朝阳以深沉冷酷的眼光、奇异诡谲的想象、激烈深挚的情感演绎出庞大、完整的作品群列,以种种敏感、复杂的内心变化、种种相互纠结的矛盾情感体验,完整地展现了一个人从充满青春气质的敏感少年到有着深刻理智、激烈情感和焦灼生命体验的人格转化历程。

艺术家显然是多种能量的聚合物,如尹朝阳所说,他从1996年毕业至今,几乎了解过各种现当代的艺术思想。近年来影响最大的艺术家是德国的表现主义,里希特、英国的培根等。最近几年更喜欢毕加索、塞尚等。另一个大的版块是近十几年重新关注中国艺术史,了解山水画的源流。宋元诸家,黄宾虹、八大、石涛等。尹朝阳记得印象最深刻的瞬间大概是2005年在大都会,在遍览系统的西方从古典到当代的艺术之后,走到中国的古代雕刻厅。一瞬间的闪电般的直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了一次电击般的感受,了解了何谓“秀骨清像”。所谓只可意会的“写意”之高妙,这是同一个屋檐下比较得来的顿悟。

近年来,尹朝阳以其强烈的个人气质、敏锐的当代视觉,恢弘的绘画语言,创作了一系列全新的,包含着个人与社会、历史与当下的山水画景观,具有雄浑而深厚的传统底蕴,评论界称之为“心灵风景”,成为中国当代“新绘画”的重要代表。从《早春图》(2017年)、《寒枝惊雀之二》(2022年)、《黄昏禅寺》(2022年)等近作中可以看出,典型的东方山水景观、传统中国画的长卷式布局,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命名与西方绘画材料、当代绘画观念发生剧烈的碰撞,尹朝阳更多的是在东方化的视觉意象与西方抽象表现的语汇之间,寻求嫁接或转换的可能。那些看似率意、主观的涂抹,抑或说是宣泄性的笔触,通过颜色的层层积压,画刀的刮擦,以及因偶然性而形成的斑驳肌理效果,诸多元素合成在一起,共同使画面显得绚丽而奇幻,苍凉而凝重。与日月为伴、山水为伍,在天地之间,尹朝阳将自己的身体作为探测器投入自然,在最西方的创作语言与最东方的传统山水间四方搏杀,探索新的出路。

责任编辑  陈    俊

猜你喜欢
朝阳艺术家绘画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不许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