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2-05-30 02:09翟军国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1期
关键词:花瓶概念小学生

翟军国

如果将数学学习比作“高楼大厦”,那么数学概念便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地基打得好,高楼大厦便能拔地而起;地基打得不好,那么高楼大厦便会摇摇欲坠。数学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一把钥匙,然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往往难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抽象性的概念与学生具象化的思维形成了矛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以科学的教学策略作为连接概念与学生思维的桥梁,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将数学概念灵活运用于解题中,为学生建立“数学大厦”打好坚实而稳固的地基。

一、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先从文字性描述的数学概念入手,理解新知识点,并且学会运用。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重实践而轻理论”的问题,造成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重视背诵而忽视理解。

概念重在理解,而不是记忆,让学生记忆概念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概念。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之中本末倒置,将背诵数学概念作为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熟背数学概念,而且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全然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只要学生能够背诵就算完成了概念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数学学习注重的是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不应当让学生像学习文科一样学习数学。

2.对概念的讲解过于简单。

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秉持着“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认为与其深入挖掘数学概念,不如让学生多做几道题,题目做多了,学生的疑难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因此,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数学概念的讲解就是一带而过,一些教师甚至让学生念一遍教材上的概念就算是完成了概念教学。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效率低下,容易挫伤學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给学生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与其让学生在做题中自行领悟,倒不如教师一开始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后续的做题训练对学生而言才会是一个强化思维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跌跌撞撞的探索过程。

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

1.贴近实际生活,引入数学概念。

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往往是最困难的,新的教学单元意味着新概念与新知识,学生需要一个理解与掌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缓慢且弯弯绕绕的,因此让学生耗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存在问题,往往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出发,将抽象的概念直接“扔”到学生面前,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既然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就要做好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连接与过渡工作。小学阶段,数学概念是对生活之中某些现象与事物的总结,教师可以贴近实际生活,从学生熟悉、了解的事物出发,引入数学概念。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上来便引入“负数”的概念,很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在很多学生的认知中都将“0”作为最小的自然数,学生很难想象有什么数是比“0”还小的。因此,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引入一些现实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循循善诱地引导出“负数”的概念。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疑问:“这学期某个班级转来了一位学生,又转走了两位学生;许爷爷做生意,上个月盈利3000元,这个月亏损2000元;小猪称体重,上个季度增加了1.5千克,这个季度又减少了2千克。同学们,这三个事例中均出现了一组相反意义的量,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学生随着教师的举例进行思考,这时候,教师再引入“负数”的概念,学生便能更加轻松、顺利地进行理解和掌握。

2.温故而知新,通过旧知识掌握新概念。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数学的学习也是这样,数学概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也是为什么打好小学数学的基础对后续的数学学习而言很重要。小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存在困难,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将旧知识与新概念巧妙结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概念,推导出将要学习的新概念,帮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新概念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回忆曾经所学过的“因数”内容,并且找出“1,2,3,5,6,8,9”这几个数各自的因数,并且进行比较与思考,让学生根据这几个数字的因数个数进行分类,从而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引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引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学生很可能因为难以理解而造成一些认识上的混乱,而采取以旧知带新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明确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新知识。

3.动手操作练一练,加深概念认识。

学生难以理解数学概念,这是因为数学概念常常是抽象的文字性描述,学生难以将这些抽象的文字性描述在头脑中变成具象化的图画或者情境,尤其是几何类概念,很多学生面对着教材上的文字描述往往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师不妨借助一些特殊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性的文字描述转换成为具体的课堂展示,使得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下学期《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教学内容时,很多学生都对“体积”这个概念缺乏清楚明了的认识,为此我特意准备了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玻璃花瓶摆放在讲桌上,我在花瓶中灌满了半瓶的水,并且让学生留意当前花瓶之中的水量。我让班里的一个学生往花瓶中扔下一枚小蓝莓,然后观察花瓶中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看了半天说道:“好像没什么变化。”然后,我又让另一个学生往花瓶中投下一个大李子,再观察一下花瓶中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说:“花瓶中的水位好像上升了不少!”我笑着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有一个学生说:“因为李子大,要占据的空间大,把水‘挤走了,所以我们看到水位上升了,而蓝莓比较小,要占据的空间也小,所以我们没有观察到水位变化。”这个小小的课堂实验让“体积”这一数学概念一下子在学生的脑海中变得鲜活明了,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了物体存在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物体占据的空间也不尽相同。

4.以趣激学很重要,巧设游戏促理解。

在小学阶段,兴趣是引导学生不断学习的老师,如果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始终是生硬死板的,那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甚至打击学生概念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之中适当增添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例如:在学完四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三角形》这一内容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场有趣的课堂游戏——“猜猜我是谁”。在课前,我制作了三个大三角形,分别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课上,我先用纸将这三个三角形盖住,然后露出这三个三角形中的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并且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都踊跃回答。用课堂游戏促进学生理解,这一教学法遵循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习惯出发的。

三、结语

加深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关键。然而,在当今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很多教师忽视概念教学,致使概念教学存在重视背诵而忽视理解以及讲解过于简单等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及时纠正这些问题,重视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的关键性作用,树立创新理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花瓶概念小学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幾樣概念店
我画青花瓶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花瓶怎么碎了?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我是小学生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