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妇女媒介形象重塑及其社会动员价值

2022-05-30 23:25石翊人肖艺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媒介形象

石翊人 肖艺阳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调动发挥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功能,通过大量的典型宣传树立标杆,带动根据地妇女主动寻求独立和解放,成为社会生产和抗战御敌的重要有生力量。本文通过史料分析,回顾了《晋察冀日报》在抗战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中进行的典型报道,总结了其所塑造的晋察冀边区妇女典型的形象特质及其报道技巧,为当今媒体发挥社会动员功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妇女解放;媒介形象;社会动员;《晋察冀日报》

[作者简介]石翊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00;肖艺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 100000。

[中图分类号] D669.6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11-0052-04

上世纪中叶,女性主义随民主浪潮波及全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报党刊通过重塑劳动妇女新的典型形象,宣扬独立、平等、自爱、自強的价值理念,感染和教育饱受父权、夫权压迫的边区妇女重新审视自身不平等的社会地位,支持并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动员其成为推动社会民主进程、谋求民族独立的积极有生力量。

一、妇女形象的媒介呈现与妇女解放运动的互动关系

大众媒体作为话语的“容器”,为观念的表达搭建了意义空间。大众媒体通过议程设置建构典型形象,影响和改变公众对于既有社会关系合理性的认知,发挥媒介引导公共舆论的重要功能。在男性掌握绝对话语权的旧社会中,大众媒体充斥着物化、污名化女性的话语表达,女性被形塑为低智、软弱、无力的男性附庸,而这种歧视性的刻板印象也反作用于本已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加重了妇女尤其是底层劳动妇女被欺凌和受压迫的境况。自上而下的妇女解放运动,需要利用大众媒体塑造典型人物,以全新的媒介呈现为女性自主意识赋能,对妇女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定义,发挥典型形象的号召力、引领力和凝聚力,激发受众改变对妇女社会价值的刻板印象,提升全社会参与社会生产和女性解放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晋察冀边区妇女解放运动历史溯源

1941年至1943年,是全国抗战相持阶段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日本法西斯把侵华作战重点逐步转向华北,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肆行“三光政策”,频繁“扫荡”。根据地面积收缩,人口减少,可耕土地被大量破坏,大量妇孺老幼受到奸淫欺凌。为团结抗战共渡难关,增强边区的物质供给,晋察冀军民集中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面对因战乱和饥荒造成的男性青壮年锐减的客观现实,最大限度地动员包括妇女在内的社会闲散劳动力参加生产、支援抗战的需求越发迫切。①因此,晋察冀边区政府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目标:一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改变妇女受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地位,谋求性别平等和独立自主;二是动员妇女力量、发挥妇女作用,为抗日斗争和边区建设壮大有生力量;三是利用妇女在家庭和族群等社会关系中的连结和带动作用,影响其家庭成员和相关社会关系接受共产主义、拥护党的领导,巩固边区政权。运用有效宣传手段,扩大宣传声势,发挥党报党刊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作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政治必要性。

三、《晋察冀日报》在中国妇女形象重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晋察冀日报》1937年12月11日以《抗敌报》为名创刊,1948年6月14日终刊。它作为晋察冀边区党委的机关报,坚强战斗了10年6个月,共计出版2845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区党报之一。《晋察冀日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采用游击办报等方式,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讴歌边区军民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英雄业绩,揭露了敌人的阴谋和罪行,批判有害倾向和错误思想,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深受晋察冀边区军民欢迎,创造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光辉的一页,被聂荣臻誉为“民族的号筒”。在晋察冀边区妇女解放运动中,《晋察冀日报》发挥公共舆论引导功能,聚焦在抗敌斗争和边区生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妇女典型,通过目标明确、定位精准的议程设置和极具鼓动性、号召力的话语表达,强化对劳动妇女社会价值的阐释,虽然典型人物描摹有一定脸谱化倾向,但符合当时的时代语境,与旧社会的妇女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新的劳动妇女形象革命化的特征,成为边区女性新形象的重要呈现载体,对党在边区开展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贡献。

四、《晋察冀日报》妇女解放运动相关新闻报道对中国劳动妇女形象的重塑

经查阅原始报刊资料,共梳理出1943年至1945年涉及妇女解放运动的新闻稿件21篇。其中,讲话2篇、时政要闻4篇、社论2篇、人物通讯13篇。内容题材上,除了对当时妇女工作方针政策的介绍外,一半以上报道为妇女英模典型事迹宣传,可见典型引领是当时边区政府利用大众媒体动员军民参与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方式。通过高密度的典型个案输出,《晋察冀日报》塑造了边区妇女“劳动英雄”的崭新形象。其中,有三个形象特征最为突出。

(一)劳动能手:勤劳勇敢,独立自主。根据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的自我发展间的不平衡造成了妇女的性别低位,要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就要动员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消除阶级和性别压迫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实现妇女的独立和解放。《晋察冀日报》对于妇女个体或群体在生产劳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取得的突出成就着墨尤甚,通过妇女参加劳动前后精神面貌、社会地位的对比,体现妇女个体参与生产劳动、进行社会化改造对于个人及家庭的积极作用。在题为《一年来活跃在生产战线上的北岳区妇女》报道中提到,“一年来,妇女们的阵容始终是整齐划一,逐渐向前推进并扩大阵地:由琐碎的家庭副业到大量的纺织业的开展,并且献身于运输贸易与贩卖物品的战斗中,成为灿烂的战斗员”。②文中列举了参加纺织的人数、涉及的地区、织布匹数和支付的工资数。对参加纺织的妇女生活状况的改善也列出了详细的数据并举例证实,如:“一老妇在十天内纺线四斤,还领浆布线十块,十天内织完。纺线每斤赚六元,织布一匹赚十二元,这样共赚一四四元。合每天七元多。若以玉角每斗二十七元(合十三斤)计,折合玉角约得每天三斤半。”③还通过引用妇女的自述证明劳动对于妇女思想观念的改造和提升,“一部分妇女自参加生产后这样反映:咱们能自谋光景后,咱们才真的解放了。这是广大生产实践中,妇女群众通过自己劳动的手而得来的伟大结论”。④为了鼓动和启发妇女对家庭成员进行思想改造,动员更多群众参加劳动生产,《晋察冀日报》撰文《家庭会议很重要,把全家组织起来,生产就越能搞得好》,列举了张树凤和刘义林两家的家庭会议过程,包括每位参会家庭成员的发言,记叙不厌其烦、细致生动,突出了妇女在会议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体现劳动妇女家庭地位的提升。如,“张树凤叫她大儿子不要多嘴,听雇工决定”“张树凤最后讲话,她说……我们家庭要和睦,不吵闹,互相帮助,我拿计划完成来回答上级的号召!”⑤此外,《晋察冀日报》还对巾帼英雄的智慧和才干进行了报道,展现其个人独立和解放后释放的巨大社会价值。如,《盂平模范工作者女劳动英雄梁春莲》一文对梁春莲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引导谋划技巧进行了详细描述,“梁春莲和生产委员会开会,检讨出变工组制定的不顶事,劳动不相等,变工怕吃亏……号召大家自由组合,群众们又很快地自由组织起来了十一个组,大家都高高兴兴地生产”。⑥

(二)学习标兵:勤奋刻苦,自信自强。从家庭生活的束缚中挣脱的妇女,要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必然要经历艰苦的“社会化”过程,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学习社会生产技能进行社会化演进,提高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参与度,以行使劳动权扩大公共话语权。因此,《晋察冀日报》通过大量个案描写塑造了勤奋好学的妇女形象,赞扬了她们不畏难、肯吃苦、有韧性的学习态度。如,在《曲阳十六岁的女劳动英雄王秋芬》一文中写王秋芬“从小就过着穷苦的日子”,受到继父的虐待后“就下了决心好好学做活儿,将来还回自己家去”,讲她向别人请教如何耕地种麦子“一边学,一边做”,还努力搞副业,学着瞎老婆儿白天闭眼纺线,晚上就可以不用灯了,并将这个方法告诉大家,让十几个妇女都学会了黑夜纺线,节省了灯油,增加了生产。她积极上民校,“为了能天天识字,又不耽误时间起见,就把字写到纺车上,一边纺,一边认……现在她已认识三百多字,成为妇女们的小先生了”。⑦一个自立自强、勤奋好学的青年女性形象跃然纸上。除了客观描述性报道外,《晋察冀日报》还采用自述报道使英模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感情抒发更为自然。如,《深南女劳动英雄张化全自传》中张化全自述,“过去我不会作什么活,我丈夫常说:不会做活,凭什么提高你们妇女?真受刺激。后来上级布置妇女要参加田间生产,我就抱定决心学习生产。”“这一二年来,我娘家的四亩地,也净是我挤工夫耕种的。我娘家的困难我算给她解决了,所以我村的老乡亲们说:早先养活娃妮光生气,现在养活娃妮也得祭。”⑧展示了张化全对于父权、夫权、族权压迫的反叛和对自身命运的抗争。这种平实、易懂的语言组织形式更易被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理解和接受,看似“不规范”的表达反而取得更精准的传播效果。

(三)拥军助人模范:舍己为人,不怕牺牲。在妇女运动进程中,发挥妇女在革命和斗争中的组织、动员、协调能力也是彰显女性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方式。抗日战争时期,抵御敌人“扫荡”、保证后方军民安全是根据地的重要任务,其间涌现出大量拥军模范和助人标兵,《晋察冀日报》通过对这些妇女典型的宣传,弘扬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斗志。如,在《北岳区模范妇女干部——张品同志》一文中详细叙述了张品带领群众与敌人智斗周旋的先进事迹。“因为她到谁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帮助老百姓做活儿,解决他们的难心事儿,所以她到那里,妇女小孩儿自动就给她站上五六道岗,敌人到处搜她,始终没有搜着她,老百姓宁死也不肯说出她住的地方来。”“在这次边区模范妇女给奖大会上,许多人说她具有一种善于和各阶层人物接近的本领:可是主要的是她了解各阶层人民喜欢什么、痛恨什么,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特别是工农群众,她更多地关心他们,所以她才能受群众的拥护,能够领导起广大群众斗争,依靠了这种斗争力量,才坚持了游击区的工作。”⑨评价简明扼要、质朴真切,从侧面反映出群众对这位女干部的认可。《晋察冀日报》还通过典型事例展现先进的农村妇女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改造后,破除小农观念、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如在《涞源妇女劳动英雄韩凤龄》一文中写韩凤龄拥军拥属,在艰苦条件下自愿照顾伤员不计报酬,感动得两个病员说:“要全像这位老太太一样,当战士的谁还想家?!”⑩再如,详细描述晋深极女劳动英雄提美彦担任妇救会主任和村经济委员后,面对“五一”(五一大“扫荡”)后残酷的斗争形势,带领妇女和村民创造性地开展生产劳动,“白天她紡线运绡,晚上就做抗日工作……她利用妇女们在一起纺线织布,秘密建立妇会组织……她为了解除会员的困难,曾把自己的每月优抗粮十五斤,分给三家最贫的会员吃了三个月”。?

五、《晋察冀日报》妇女典型媒介呈现的社会动员价值

《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中指出:“在日益接近胜利又日益艰苦的各抗日根据地,战争、生产、教育是当前的三大要务,而广大的农村妇女能够和应该特别努力参加的就是生产……而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富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多生产、多积蓄,妇女及其家庭的生活都过得好,这不仅对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起重大作用,而且依此物质条件,她们也就能逐渐挣脱封建的压迫了。”?指明了根据地“战争、生产、教育”三大要务。《晋察冀日报》紧扣这三点,塑造了兼具“劳动能手”“学习标兵”“拥军助人模范”的边区妇女形象,充分发挥了社会动员功能,展现了其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本色、坚定地为人民服务的办报宗旨,和“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舆论引导功能。边区妇女在《晋察冀日报》的宣传和鼓动下,积极投身社会生产和革命运动,在劳动中展现自身价值,在社会活动中发挥智慧才干,取得了人格独立和社会尊重。如社论《边区妇女工作新认识》所指出的:“经过五年多斗争的考验与锻炼,她们已绝不是畏畏缩缩、低声下气的贱胚,也不是娇声滴滴、弱不禁风的病夫了。她们在战斗中站立起来……无论在农村家庭生活上,无论在边区经济建设上,都尽了很大的力量。因此,她们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了,婚姻得以自由自主了。”?朱德在谈到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时曾指出,“没有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加,边区经济建设计划就不能完成,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会受到极大挫折,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的解放”。?这样的评价同样适用于晋察冀边区。

[注释]

①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史:1937—1948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②③④江宣.一年来活跃在生产战线上的北岳区妇女[N].晋察冀日报,1943-3-7(04).

⑤家庭会议很重要,把全家组织起来,生产就越能搞得好[N].晋察冀日报,1944-4-23(01).

⑥果彤.盂平模范工作者女劳动英雄梁春莲[N].晋察冀日报,1945-1-20(04).

⑦韩雪.曲阳十六岁的女劳动英雄王秋芬[N].晋察冀日报,1945-1-20(03).

⑧张化全口述,邵兴中记录.深南女劳动英雄张化全自传[N].晋察冀日报,1945-1-19(04).

⑨晓近.北岳区模范妇女干部——张品同志[N].晋察冀日报,1944-4-25(02).

⑩宗罗藩,高振德.涞源妇女劳动英雄韩凤龄[N].晋察冀日报,1945-1-24(04).

?宋涛.晋深极女劳动英雄提美彦[N].晋察冀日报,1945-1-19(04).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N].晋察冀日报,1943-3-2(01).

?边区妇女工作的新认识[N].晋察冀日报,1943-3-7(01).

?朱德.动员广大妇女到生产运动中来[M]//陕西省妇联.陕甘宁妇女运动文献资料选编(内部资料),1982.

猜你喜欢
媒介形象
人民网PX报道的新闻框架研究
“人民科学家”的诞生
论城市管理的媒介形象宣传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政治传播语境下政治人物公众形象的建构
网络体育新闻中女性运动员媒介形象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