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金黄如画廊

2022-05-30 07:45唐红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白果银杏叶银杏

唐红生

一条公路穿村而过,两旁是看不完的村落和银杏。两山之间,当地人叫岕。据传,汉代刘秀曾八躲追兵至此,八都岕由此得名。八都岕为天目山余脉,而古银杏主要集中在这一带。

流经村庄的涧水叮叮咚咚,时急时缓,叙说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地方。亿万年前,地球曾发生了一次生物灭绝事件,由于此地条件特殊,成为当时银杏唯一幸免于难的地方,至今仍散落3万余株原生古银杏,被誉为“古银杏之乡”。

银杏又名白果、鸭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关于树名的由来,如明代李时珍所描述:“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白色,今名白果”。又因银杏生长缓慢,从种树到收获果实至少要三四十年,取“公种而孙得食”之意,俗称公孙树。郭沫若先生曾赞道:“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

民居分布在两山之间,错落有致,一株株银杏在房前屋后。新屋多半盖着琉璃瓦,老舍则盖着鱼鳞瓦。站在高处往下看,低凹处房屋的瓦楞上落满了银杏叶。掩映在银杏中的白墙黛瓦,原本素淡的风格增添了亮色,顿时生动起来。

白云悠闲地飘动,这时节的山看上去层林尽染。山峦起伏,像一堵没有边际的墙,却总敌不过眼前绵延的金黄,只能起衬托作用,使其更加艳丽。这黄仿佛是从山中精选出来的,毫不保留地将纯粹的亮丽、清奇的风骨呈现在眼前。

满身的金黄固然惊艳,一叶不剩的银杏也别有意味。参天的大树脱去了衣裳,所有的枝丫完全裸露,密密麻麻如丝丝血脉,还原了树的本真。仔细看有不少果实还挂在上面,即便叶落成空,仍然保持风骨。偶见几株银杏树上挂着红红的果子,很像柿。经打听,方知是村民种的吊瓜,其藤顺着银杏攀爬而上,像树上真的结了柿子,不禁哑然失笑。

宽宽窄窄的小河上,铺起了块块青石,清澈的水流带着片片黄叶从中穿过。游人纷纷踏石去对岸,因为那边又有成片的银杏林。水倒映这片山林,银杏辉映着山峦,水乳交融的情景,就像走进了色彩浓烈的油画中。一阵风吹过,叶片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直至落下,像铺了一床金色的地毯,正如古人诗赞:“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脚轻踏而过,也没什么声音,却能感触柔绵。即便一个人在此也不会寂寞,因为有麻雀、斑鸠等鸟儿陪伴,啼鸣啾啾、声声入耳。

株株高大的银杏树似乎在比年龄,800年、1000年、1500年,一株比一株年长,一株比一株古老。古树绕古刹,古刹藏树中,四处散发古朴幽深的气息。银杏的枝干越过围墙,伸向院落,此时,金色的围墙在通体金色的银杏面前,已黯然失色。

这里最年长的一株被誉为“银杏皇后”,距今已有1500多年。青苔掩不住龟裂的纹理,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岁月老去了容颜,不老的是风韵永恒。不远处的古银杏公园,有一株雄性“银杏之王”,浸透着悠远的味道,苍劲伟岸,也有1300多年了,与“银杏皇后”相互守望。仿佛一场穿越千余年的爱情,在最灿然的时候,不知谁在等谁?

枫叶红了,在银杏丛中,再无炫耀的资本,甘为银杏点缀。这满目的黄,突然有了点点红,使黄更加明艳。

游客络绎不绝,空气中弥漫丝丝缕缕饭菜的香气,那是从农家乐、民宿中飘出来的,或许客人们正品尝银杏菜系呢。沿途时不时见到卖白果、白果粉皮、白果奶茶等土特产,村民脸上露出如银杏叶般灿烂的笑容。从笑容中可以看出,他们将白果进行深度加工,提高了附加值,腰包也渐渐“鼓”起来。

在與一位村民闲聊中得知,村里组建养护队伍,负责修剪枯枝、除虫施肥、排水防涝等基础养护和日常巡查工作。正是一代又一代村民守林护林、珍爱家园,金色银杏才变成了“金”,这充分说明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他还告诉我,这里新增了漂流、趣营野地等项目,丰富了旅游内容。

暖阳下,一株株银杏敞开胸怀,尽情地吸纳阳光,吐露金黄。片片叶子,丝丝叶脉,无不涌动醉人的明艳艳黄。12.5公里长的古银杏长廊不知不觉已走完,我禁不住发出内心的惊叹,浑身也涌动起汩汩暖流。我捡一片叶子,像一把小折扇,光照透过来,纹路分明,黄中带点绿,有的地方已经枯黄。带几片叶做书签吧,翻阅时,看到这枚书签,回忆起当下的情境。其实,更是把那饱蘸阳光的味道永远珍藏于心。

金黄色,多么温暖、明亮的颜色啊,尤其在即将到来的冬日。

猜你喜欢
白果银杏叶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叶(外一首)
银杏
找不同
银杏叶(外一首)
找一找
小儿慎食白果
论银杏的栽植
与银杏叶的约会
书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