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单元教学中三个关键问题

2022-05-30 19:52徐宝贵金钊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思想政治

徐宝贵 金钊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单元教学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教师应注意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具备的综合性、活动性的课程属性,着力优化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力求指向综合型课程的建设,进行整体的教学规划;指向核心素养,明确分层级的教学目标;指向深度学习,设计多样的评价活动。

【关键词】大概念;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单元教学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单元教学实践也蓬勃兴起。然而,无论是理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许多教师对单元教学还存在诸多困惑。经观察,笔者认为教师的困惑集中于单元大概念统整下的教学规划、目标确定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为探求如何才能开展有效的单元教学,下面以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册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教学为例,讨论如何才能解决这三个关键问题。

一、指向综合课程,进行整体化的教学规划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单元教学能很好地将这一特征通过课堂加以体现。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大概念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后形成的,具有明确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因此,单元教学的起始工作,应该是确定大概念。思想政治学科的大概念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指向,统整学科知识体系并系统呈现出的一种可迁移的知识或概念。那么,教师为了确定大概念,就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对大概念进行必要的分解,以单元为整体规划课时。

(一)大概念的确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在《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中提道:“教师通常将教材的一课或者教材的一个自然单元,作为教学设计的单元……但这并非学科单元划分的唯一方法……许多政治教师,基于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规划,划分学习单元……”[1]这启发我们,组织单元教学的一个可行思路,是以大概念为线索,将与大概念密切相关的其他概念系统整合成一个概念体系,然后参照新课标中对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单元重组,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单元。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册共分为4课9个框题。整本教材依照“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社会主义救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助中国伟大复兴”的逻辑进行编写。那么,我们可以依照教材的这一思路,按照“社会发展简史(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站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起来)”的线索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这个线索中的每个环节就是一个单元,每个环节的核心即该单元的大概念。在此,我们以其中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站起来)”为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二)单元大概念的分解

对大概念进行分解必须要依照一定的理据。如果以历史发展为依据,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最终建立起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国家多方面实力的伟大飞跃。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据,中国革命都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國(站起来)”这一大概念时,我们按照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就会得到三个子概念,分别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三节课(如图1)。

(三)课时规划

情境的创设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子概念及每课的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赋予每课必要的教学主题。受主旋律电视剧《寻路》的启发,笔者将本单元的主题确定为“寻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三节课的主题定为“明灯诞生之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救亡图存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天换地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然后根据图1分解的概念与整理好的理论线索,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依课时分配,规划好本单元的课时规划(见表1)。值得注意的是,单元大概念与单元主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直接把单元大概念定为单元主题,也可以结合教学情境对单元概念进行必要的修改。

活动型课程要求“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的统一,因此在单元教学的实施中,我们应注意活动链、情境链、探究链、生成链的统一。为了直观地表现几个链条在教学设计上的统一,教师可以采用鱼骨图来整合情境链、探究链、生成链三个链条,以一张图的形式加以呈现(如图2)。如图2所示,中间的“鱼骨”是三节课组成的单元探究链。每一课在情境和生成上各有延伸,分别组成情境链和生成链,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

同时,单元中每一课的教学流程也要体现多链条的统一,以第二课“救亡图存之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例,进一步设计第二课的鱼骨图如图3。

二、指向核心素养,明确层级化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最直接的学理依据。因此,研究课程标准就是研究教材,就是研究学科教学标准,就是为多层级教学目标的制订找到最初的依据。此外,教师还要从学情出发,坚持“以终为始”,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

(一)参照课程标准

新课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提出了教学要求:“……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2]11提出的内容要求是:“……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2]12,“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12。由于课程标准是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2]36,教师还应该将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探究活动(如图4)。

(二)学情分析

学情的分析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分析时不能“想当然”,注意避免仅靠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应把经验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新课标中也提道:“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框架,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四个基本维度构成,目的在于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2]50这说明,学业水平考试,具体而言指的是用纸笔进行考查的测试,是考查、了解学生四个维度真实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笔者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精心拟定纸笔测试题,以此分析、衡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水平,了解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笔者共命制了三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题目略)在正式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检测,并让学生自述失分原因,统计分析后得出表2作为判断学情的依据。

如表2所示,本次课前测试的题目集中考查学业质量水平2级和3级的内容,学生近一半的失分在于学科能力的不足,具体情况如下。

1.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等渠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结论能够认同。但这些认识和认同还停留在感性、初级的阶段,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2.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异同、中国革命两个阶段的关系、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等较为深入的问题则难以准确把握。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3.从学科能力看。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科思维、知识素养化等方面存在较大欠缺。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参与感,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进入角色,以角色视角、任务视角和学科视角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科知识素养化的要求。

(三)单元目标的确定

单元教学目标可以采用“ABCD四要素确定法”进行确定,这里的四要素指的是: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条件(condition)、行为动作(behavior)和行为程度(degree)。其中,行为主体解决“谁来学”的问题;行为条件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即经过什么样的流程或活动达成目标;行为动作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指达成学习目标的具体动作,如描述、分类、解释、论证、预测、选择、辨析、评价等,它是掌握知识的具体动作,且动作本身也是学习的内容之一;行为程度解决“学习程度”的问题,指学习后素养应达到的水平。

另外,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是综合型、活动型的学科课程。因此,单元目标的制订除了要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进行分解,还要融入各类教学活动,如社会实践、思维探究活动、阅读分享等,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或是使用的教学资料也要为综合型、活动型课程的设计服务。本单元对新课标的分解以及相对应的情境设计如表3所示。

综合以上条件,结合教材内容与学情,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三个教学目标。

目标1,开展主题鉴赏活动。通过鉴赏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和“三大工人运动”的纪录片,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历史前提,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鉴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基本理论,知晓《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仰。通过阅读十月革命的相关史料,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及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认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通过阅读弗兰西斯·福山提出的观点,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遇到的暂时曲折,警惕错误思潮,批驳封闭僵化或企图改旗易帜的主张。

目标2,开展实地考察活动。比如,安排学生到崔显芳故居实际观察,依靠当地提供的环境与展览的资料让学生自发了解崔显芳救国救民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及初心。通过崔家几人的革命经历,以小见大了解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及革命胜利的意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目标3,开展主题文献阅读分享活动。阅读《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了解其创作背景,明确我国从新民主主義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与总任务,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伟大意义。阅读并分析《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列举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党取得的重要成就。研究《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相关文献,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之间的关系,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指向深度学习,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

正所谓“无评价,无课程”,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概念统整下的单元教学评价,基本依据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来设计。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的具体知识,还要考查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关注学生是否具备解决新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催生了很多新颖有效的评价理念与实施方式,使得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我们应自觉汲取并积极尝试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评价方式,将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评价形式与评价方法为两大评价内容,将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可以将本单元的评价清单列为表4。单元下,具体某课的评价内容、评价核心与该单元的总评价标准是统一的。因此教师要以单元评价为统领,认真做好每一课的评价设计。每一课同样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行为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一)课前评价

课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准确了解学情,从而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准备。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活动型课程,教学中加入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需要相应的活动评价。例如,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鉴赏活动,该活动需要学生截取纪录片中的片段做成小视频,因此教师要专门为学生设计《小视频对教学的贡献度评价量表》(见表5)。再如,第二课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针对这一活动也要设计专门的评价表——《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见表6)。

(二)课中评价

课中评价应体现嵌入式评价的理念,重在对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状态(如倾听、提问、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估,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评价指标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第三课三个篇章中学生的表现状况可以用表7来进行评价。

(三)课后评价

课后评价通常采用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更鼓励教师向学生布置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促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例如,本单元的第三课可以向学生布置以“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之间的关系”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学生在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考虑到调查报告的文体特性,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评价量表(见表8)。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单元教学设计,应当高度关注三个关键问题,即教学规划、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规划要有整体性,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层级,评价活动要多样而有针对性,如此一来才能落实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发挥学科大概念在单元教学中的核心作用,让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单元教学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大概念思想政治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