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拓展路径研究

2022-05-30 10:48吉芊融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校

吉芊融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也随之进入“走出去、引进来”的时代。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给各大高校的教育国际合作带来巨大冲击。21世纪20年代,各高校更应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保证国际合作办学能够有序开展,提前谋划,加强对有意向出国学习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教师出访比例,逐步适应重大卫生事件下合作交流以及教学形式上的变化,确保我国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重大卫生事件;对外合作交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5-0040-0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欣欣向荣。人们不再满足于本土教育,而将目光延伸至境外的各大高校,不仅要“走出去”,更要“引进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国家鼓励引进外国優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1]。目前,全国范围内各层次高校对于推动“国际化建设”都非常踊跃,在双方签订相关合作协议的基础上,高校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外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学生交换、课程共建、合作科研、聘请外籍教师等方面。但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诸如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等项目则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何在不断变化的重大卫生事件影响下因时制宜地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是本文力求探讨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

一、重大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可为我国高等教育打开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文化理念和资源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目前,受重大卫生事件的影响,我国高校对外合作交流尚存在某些不足,主要问题是学校之间不能互访、线上教学质量亟待提升、计划出国学生心理公关等方面的不足亟待解决,以推动我国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的发展。

(一)学校之间不能互访

重大卫生事件之下,全球各国在积极研发疫苗的同时,各国的入境政策繁多复杂且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即使做好了出国学习、交流的准备,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与制约。特别是现在国内高校学生群体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学校寒暑假期间的人口流动对重大卫生事件防控的工作更是意味着巨大的难度与压力。在国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想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双方学校都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借助线上渠道,克服时差、翻译、实地考察等在双方交流中无可避免的问题[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本着双方平等的原则,在时差问题上,可进行友好协商,特别是在实际情况下,中国学校可能和美洲的学校存在12个小时以上的时差,可能线上会议的时间双方均不在彼此的工作时间内,仍需要在双方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初步的会务准备。

除了时差问题,由于网络使用习惯的不同,可能双方在进行线上沟通交流的辅助工具并不一样,此时则需要根据双方的使用习惯以及双方的方便程度,酌情选择一个更加适合双方多人同时在线会议顺畅沟通的系统。实际操作过程中,外方学校与机构会更倾向于使用ZOOM和Microsoft Teams系统,其中ZOOM系统的使用可能涉及会员费用问题,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频率并不高,所以目前在实际网络会议过程中,双方高校也会更加偏向使用Microsoft Teams系统。

由于实地考察受限,各高校可在原有官方视频介绍的基础上做相应的补充。双方更可采访相关已经入读的学生,对于所想了解的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毕竟真实的感受是远远胜过所有文字的介绍。

(二)线上教学质量亟待提升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是中外合作办学事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我国高度重视教育和信息技术的融合,重视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1]。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打乱了很多学生、老师的学习节奏。因为不能开学,很多学校紧急开启了线上授课的模式。但在此影响下,对外合作的工作开展就显得更加艰巨。特别是一些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来说,更是面临巨大挑战。外方教师不能如期来华教学所带来的最大挑战就是线上教学开展,国内的学生在线上学习时不仅受时间地点的制约,更会时时面临网络信号中断、与老师沟通互动受限、硬件软件可能跟不上需求等等难题。中外双方的线上学习更是受到时差、语言的影响。特别是在和美洲学校老师的沟通方面,一是时差巨大,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要克服生理障碍与老师保持一致的时间外,平时在国内的生活也会面临黑白颠倒的难题,不仅自己面临着种种不适,也会给家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其次,由于网络传输问题,线上授课多多少少会出现卡顿现象,外语授课讲话速度较快,一旦因为信号问题漏听少听课堂内容,也将对学习效果造成巨大影响。不仅如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于这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最核心的专业知识如果在学习时有所缺漏,其影响是非常严重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合理安排相关的中方老师或外方老师每周进行一到两课时的知识点提炼[3]。

(三)计划出国学生帮扶工作有待加强

中国每年都有大批计划出国交换、升学的学生,突如其来的重大卫生事件打破了很多学生的人生规划,这让很多已经规划好学习路径的学生一下子陷入了犹豫和不安中。特别是一些大四的学生,也许已经拿到通知书准备出国了,但是却要面临“去和不去”的选择。这不仅是高校老师、更是学生家长需要帮助他们做出的选择题。所以在面对这样情况的学生时:学校一是做好安全教育,动员其积极施打疫苗提高个人防护,保证自身的安全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开阔视野;二是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合理建议出国学习方案,即使在重大卫生事件肆虐的现在,也要最大化发挥出国学习的优势,不同专业不同本科背景的同学出国所带来的利弊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三是联合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等多方力量,结合学校所有的国际合作方案进行适合个体的最优化选择,鼓励其听取多方意见,结合家庭实际,制订相关出国学习方案;四是可结合学校实际,拟定相关重大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奖学金方案,通过给予出国交流学习的学生一定的奖学金资助,帮助想出国学习的同学减少一定的生活成本,不让疫情成为阻碍学生个人发展的绊脚石[4]。

二、突发重大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

受重大卫生事件影响,人员跨国交流近乎停滞,各国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国际教育投入大幅度下降,部分海外高校面临财政危机,正常教学科研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以人员流动为核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肆虐,对高校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构成了双向压力。高校应充分认识国际局势、疫情形势和国家战略,顺应发展变革的需要,勇担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做好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服务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大局,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将从利用留学人员资源、加强友好学校联络、增派教师出国交流、调整交换学生学习形式、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拓展合作以及打造合作范例六个方面探讨高校对外交流合作在应对突发重大卫生事件时的策略。

(一)利用留学人员资源

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社会经济长足稳定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就业环境不断优化,归国留学人员群体迅速扩大。据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出国留学生总人数是45.091万人(估算)。随着重大卫生事件的逐步好转,在2021年,我国出国留学生总人数约为52.37万,较2020年增长13.9%。而留学回国人数达40.91万人,比2020年增长12.1%,占出国总人数的90.73%。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国留学人数不降反增,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的同时,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占比也在逐年升高。根据智联招聘最新发布的《2020年中国海归就业和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内求职的海归人数暴增33.9%,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只有5.3%,2018年只有4.3%。智联招聘关于“为何选择回国发展”的调研显示,56.8%的人选择“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控更好”,可见回国人数暴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重大卫生事件。调研显示,有43.2%的人并非因为重大卫生事件管控得好而回国,他们看中的是“国内生活更便利”“国内经济恢复更好”“国内就业机会多”[5]。

随着回国人员数量的逐年增长,高校应广泛吸纳符合条件且有意愿致力于推动高校间国际合作的留学归国人员。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因其特殊的求学经历,拥有着广泛的国内外人脉资源,在进入高校工作后,可充分利用其所自带的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资源,创造便利条件来扩大所在高校的各项对外合作交流工作。高校归国留学人员不仅在外语沟通交流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其留学的经历,其对他国的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以及相关社交礼仪更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在这样的基础上,有利于更加顺畅地开展中外两校的友好合作,推进相关课题的研究交流,进而开展外教聘用、学生老师的交流互访。

(二)加强友好学校联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各大高校在拓展友好学校方面多多少少出现了一定的阻碍。拓展新的友好院校是一方面,但我们可将目光短暂地拉回到已经签约的各大友好学校中来。其实各个高校都有着相当数量的友好院校,但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签署了具体的项目合作协议,很多都只是停留在了合作备忘录或者是框架协议。所以各大高校应加强联络,通过定期举办交流会议、邀请双方教师参加相关国际会议等多种线上的形式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些活动、会议的交流中,寻找更多适合双方共同发展的合作点,进而签署具体的疫情背景下的合作协议[6]。

(三)增派教师出国交流

短期内虽然管理层面的互访减少,但是可通过电子签署、邮寄签署等形式达成项目合作等同时,给予双方教师、研究生更多的中长期出访交流学习机会,这样即使学生的交流有所减少,但通过增派教师的方式,仍可将国外的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理念经验带回来并传授给学生。截至目前,所有签证政策特别是关于访学的签证,各个使领馆都已逐步开放,所以教师出访交流学习正成为一种更加方便快捷的形式[7]。

(四)调整交换学生学习形式

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前,国内有大批的学生会出国参加为期一学期至一年的交换学习。而重大卫生事件袭来的初期,基本上所有的交换项目均被迫停摆。这使得一大批想要出国学习感受异国文化氛围的学生心中落下很大的遗憾。学校可打破传统,将以前交流生完全送出国交换学习一学期的方式调整成按课程认定学分的形式。只要寻找到合适双方的授课时间,便可最大化克服时差给双方学生带来的影响。因为重大卫生事件有些国家的部分课程授课形式仍为线上,双方学校也可选择这些课程,这样既缩小了规模,保障双方的健康安全,也不影响学生感受异国的课堂氛围,学习知识。不仅如此,因为按课程转换学分相较于之前的整学期完全融入交换,其实也为更多想要交换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以前是按学校给予名额,现在可按课程分配名额。当双方单课程交换模式成熟,可逐步向全线上交换学习的模式探索[8]。

(五)多角度多方面全方位拓展合作

對外合作交流的工作,不应受任何地理因素的局限。但多数情况下,受语言、文化、时差等因素影响,高校对外友好合作交流的工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国内高校可借助一些国外高校官方授权的相关第三方机构,一是互诉合作需求,在双方开设专业的基础上,寻求可切入的合作点,由点到面,逐步设计相关可实现共赢的项目并最终达成相关的合作意愿。第三方机构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缓解了某些校校之间交流的不畅,特别是对于一些拉美国家、欧洲国家,可能其本身其英语普及率并不高且当地留学生也均已当地母语为主来进行日常的学习,那么就需要第三方进行相关的翻译以及转达工作,以达到更好地进行交流合作的目的[9-10]。

(六)打造合作范例

不论国内外,重大卫生事件的发生均给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个学校都应尽快打造本校在突发重大卫生事件背景下的对外合作范例,在一个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在双方合作学校不能见面的前提下,更有说服力、更广泛地拓展友好院校,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更多更适合双方的合作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能增强自己的信心,也可给合作院校一针强心剂。因为突发重大卫生事件,很多原本打算出国学习的学生放弃了这一计划,但只有依托学校这个平台,学生以及家长才能更放心地将学生送出去[11]。

三、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重大卫生事件背景下高校对外合作交流的现状及问题,积极探索了对于突发重大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旨在逐步适应重大卫生事件下合作交流以及教学形式上的变化,确保我国高校的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郭丽君. 全球化下的跨国高等教育——视点、问题与中国的应对[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洪柳.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出国留学现状及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02):29-33.

[4] 殷昊,刘海天. 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挑战及应对策略[J]. 中国地质教育,2021,30(02):10-14.

[5] 王贺元. 境外一流大学与内地高校合作办学存在障碍及解决路径研究[J]. 教学研究,2011,34(05):3-5+13-14.

[6] 张博. 普通高校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初探[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2):106-107.

[7] 孙可,赵楷夫. 线上教学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9(04):365-369.

[8] 钟秉林,南晓鹏. 后疫情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思考[J]. 教育研究,2021(05):108-116.

[9] 张敬南,张强,王辉. 基于疫情期间教学实践的线上教学分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09):45-46.

[10] 王文. “全球化休克”与“后疫情时代”的中國策略[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5(04):31-39.

[11] 岑建君. 疫情影响下的国际教育政策走向和未来发展[J]. 大学教育科学,2021(02):10-15.

(荐稿人:苏宁,淮安市文学艺术院文学创作二级副教授)

作者简介:吉芊融(1993—),女,硕士,淮阴工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大学与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文化遗产、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