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研究

2022-05-30 14:29李宁
格言 2022年9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同学课堂教学

李宁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小学教育在人生中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教育不仅促使孩子们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好动是孩子们的先天特性,小学生处于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心智和身体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心静不下来,正因这一特性,小学课堂也是最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面对小学课堂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在课堂上正确客观地面对,以及如何及时、合理、妥善解决,对我们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显得极为重要。

国内外现阶段关于“小学课堂突发事件”的相关研究较少。根据国内外具体文献综述,前人研究“小学课堂突发事件”大多是基于理论层面的主观看法以及一些脱离实际课堂的建议及启示。本文基于教师、学生、环境这三大维度,利用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跟踪法等对出现在小学课堂突发事件中的因素做出具体详细的调查研究。笔者希望以此为一线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课堂内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与他人的交流交际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更深层次学习和步入社会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课程承担着提高着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多元化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课堂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每节课的设置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社会背景及研究价值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必要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合作教学,灵活处理课堂中预设和突发的各种教学事件。而就现阶段教学环境而言,大部分一线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不能在课上及时解决,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妥善解决,有些教师甚至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冷处理态度。本课题就是在这种大的教学环境背景下,在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下,在对多位有实践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的“课堂突发事件”访談结果的指引下,在对学生的多方调研总结下孕育而生的。

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型

可预测性课堂突发事件。可预测性突发事件即与正常的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师在备课时就能够大体上预测到的突发事件,如知识拓展提问型突发事件、回答问题起哄型突发事件、讲解无味导致学生瞌睡型突发事件、学生分心不听讲型事件。虽然我们也称这些课堂突发事件为突发事件,但是这种突发事件是课堂中最普遍的、教师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事件,教师可在教学备课时提前准备、积极预设案件。那么在处理这种突发事件时就能做到及时应对、妥善处理、正常教学,从而把突发事件变成课堂中的一个小插曲,不但不影响正常教学,也许还会促进教学的正常开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可预测性课堂突发事件。不可预测性课堂突发事件是指教师无法预测的、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甚至是和课堂教学没有一点关系的突发的事件。课堂不可预测突发事件又分为学生型突发型事件,如学生课堂上突然受伤、生病等;外部环境干扰型突发事件,如教室里突然飞入一只小鸟、教师里的窗子脱落等事件、甚至发生可怕的自然灾害,如暴雨,地震等等。外部环境干扰型突发事件往往是最复杂也是教师最不希望发生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这种突发事件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而且要有广泛的知识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作为一线教师,职教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但往往缺乏的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实战经验与能力,除此之外,就大环境来说,他们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及相关参考文献的指导,因此大多数一线教师就是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应对方式。

课堂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方法

实事求是法

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十分微妙。有时需要你高高在上,带着某种严肃给学生以崇敬和威严感;有时又需要和学生处于亦师亦友的角色,充当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既要本着合理公正的态度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例如,在课堂上,如果某个学生打断教师的正常上课进程,而且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指出错误或提出质疑,教师该如何处理呢?这个时候,《论语》里的一句名言就可以化解这个难题,那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始终要秉承“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教学理念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乐观心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及其指出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种实事求是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不仅能够显示出教师的宽广胸怀,而且也很容易被同学所接受,进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

随机应变法

一节精彩的课堂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应该提前备课,包括备课本知识、备教学用具、备学情学况。把该准备的准备好,各个教学环节想全面,才是保证上一堂优质课的先决条件。但是往往有些时候课堂突发事件却在教师的意料之外,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保持沉着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是随机应变的妥善处理。

例如,在上课途中,一只鸟儿不期而入,打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可想而知,小学生们的思维和行动都会脱离课堂,甚至可能手舞足蹈大呼小叫跟着燕子的身影“翩翩起舞”。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强行制止孩子们的行为,哪怕是拿出高音喇叭的声音,怕也很难平复课堂秩序,即使强行恢复了,孩子们的思维也很难瞬间回到课堂,剩下时间的课堂教学效果恐怕也很难达到预期。与其如此,教师倒不如“放飞”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帮助这只迷路的小鸟飞出教室返回蓝天。当鸟儿飞走后我想教室里就会瞬间安静很多,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借题发挥,告诉同学们自由的重要性,要同学们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这种随机应变的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使孩子们的思想意识得到了升华,也不失为一堂优质的教学课。

爱心感化法

大爱无疆润心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是我们教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优良的品格。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们良好的人生品格呢?我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言传身教,用润物细无声的爱心去浸润感化。在一堂英语课上,李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全身心进行讲解。五十个鲜活的个体像一个个羽翼尚未丰满的小鸟一样,张开稚嫩的小嘴等待老师向他们的嘴里灌输能量。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圆纸团像球场上的足球一般在两个同学脚下你来我往地穿梭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似乎是在为他俩加油喝彩,再看这两名同学的脸上面红耳赤、怒目而视似乎谁都不想甘拜下风输掉这场比赛。李老师看到这一幕后,他并没有停止课堂教学,也没有当场批评教育这两名同学,而是一边给同学们讲授知识,一边静悄悄走下讲台,快速走到这个滚动的“足球”跟前,然后弯腰悄悄把纸团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这个时候为了一个垃圾紙团而争得不可开交的两名同学惭愧地低下了头,并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这本是一件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小事,但是如果教师处理不当的话,小事就会变成大事,甚至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一个优秀的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师,在处理这种课堂突发事件时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简单的方式,用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巧妙灵活化解矛盾,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冷处理法

所谓冷处理,就是在课堂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不急于马上采取措施,而是冷静一段时间再处理。如有的学生由于调皮,在别的同学背上贴纸条。针对这样的情况,课上如果马上处理就会影响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可以先稳定学生情绪继续上课,下课后再对其进行教育。

在多媒体、多模式和新的教学大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发展。当今社会,个性发展、个性施教、多模态教学已深受学生和教师喜爱,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并无固定模式,具体可参考的文献少之又少。教师在应对课堂教学突发事件时,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无任何章法可循,而且大部分教师在处理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是完全忽略的处理方式。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经常走访、调研、归纳、总结小学阶段老师们是如何妥善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的,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筛选提炼,最终每个老师都应有一套自己得心应手的处理各种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与方法,为自己精彩的课堂锦上添花。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小学课堂突发事件有效应对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987。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同学课堂教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