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东风吹 老树开新花

2022-05-30 10:48李仰臣
关键词:邓稼先

李仰臣

南宋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平时在赏读教材里的美文时进行仿写训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仿写立意选材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现行《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内容,并选编了与主题相关的课文,这为学生仿写立意选材指明了方向。比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精心选择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朝鲜儿童、防空洞里的一席谈话等典型事例,告诉人们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他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读后催人泪下。

模本:(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小结:文段准确地使用“探”“穿”“爬”“攀”“缩”等一连串动词,传神地写出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过程,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令人泪目。

仿本:这大热天停电了,叫人怎么睡呢?我正擦着满头的大汗,只见妈妈提着应急灯来到我的床前,说:“快睡吧,明天还得上学呢。”然后,妈妈手拿一把大蒲扇在我身边不停地扇起来……不知过了多久,我从睡梦中翻身醒来时看见妈妈手中的大蒲扇还在不断地给我扇着,而豆大的汗珠正从她慈祥的脸上滚落下来。我鼻子一酸,泪水打湿了枕巾。

(摘自学生仿作《妈妈的爱》)

小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仅通过一个妈妈不停地帮“我”扇扇子的动作,就表现了深沉的爱子之情,不由“我”不感动。

二、仿写布局谋篇

写作犹如建造房屋,挥毫着墨之前也要先安排好结构,如怎么开头结尾,怎样设计线索,怎样衔接过渡,怎样伏笔照应等。而文章主体部分的结构,尤其值得注意:或并列排比式,或纵横对比式,或列小标题式,不一而足。如鲁迅《故乡》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蕴涵哲理,发人深思。再如贾平凹《我的小桃树》的线索:一条是小桃树的经历,一条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一明一暗,相映生辉。又如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间用“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承上启下,层次清晰。

模本: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分别是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

(摘自杨振宁《邓稼先》,有删改)

小结:邓稼先鲜活立體的形象塑造,得益于“小标题”有序清晰的呈现。首先,宏观上从历史洪流中谈功绩;其次,从邓稼先人生长河中讲贡献;再次,从两国原子弹领导人的对比中谈性格……拟写小标题,让各个方面分明而联系紧密,一切均为塑造邓稼先的形象服务。

仿本:

国宝熊猫

班长是一个年仅14岁的花季少女,但她从不喜艳丽衣装,总是一身素淡的校服,白皙的面孔上挂着不知是熬夜还是怎么搞的黑眼圈,再加上那副黑边近视眼镜,乍看上去,总是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国宝熊猫来。

维持纪律很负责

作为班长,她可谓尽职尽责。自习课上谁要是不遵守纪律,她就会腾地站起来,掐着细蜂腰,嘟起小嘴巴,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直到那同学将脑袋缩在衣领中,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才算完事。

做家务的好手

有一次,我亲眼看到她将饺子下到锅里后,一边拿着勺子翻动着一边说:“要朝一个方向翻动,不要来回翻动;如果不翻动的话,饺子粘到锅底会破的。”盖上锅盖一会儿,等锅又开后,她就赶快加上水;烧开,再加水;等饺子全部浮出水面的时候,就熟了……一盘盘饺子被端上餐桌,散发着一阵阵香味。

……

(摘自学生仿作《班长小传》,有删减)

小结:作者运用巧拟小标题,统领板块内容,既匀称醒目,又彰显人物质朴无华、对工作尽职尽责及爱做家务的特点。一位班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仿写写作方法

大凡优秀的作者,往往都能灵活地使用先抑后扬、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避免平淡无味。如茨威格写托尔斯泰,先写其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非凡之处,先抑后扬让托尔斯泰的形象更深入人心。又如郦道元《三峡》在直接描写三峡两岸山势连绵、险峻高耸之后,还用“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衬托出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模本: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摘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小结:选文使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把场景写得很立体。“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略写,是写“面”;“单是……就……”是详写,是写“点”——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这样既省去了许多文字,又显得情趣横生,突出了百草园里的勃勃生机。

仿本:第一抹晨曦穿过窗户,洒在学生们捧在手心的一行行文字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书声飘荡,直冲云天。一个个乌黑的小脑袋端正地立着,水灵灵的眸子在字里行间穿梭着。有的人早已读得口干舌燥,却依旧往下读着;有的人仰着头,大声朗诵着;有的人头也不抬,完全埋头到书本里闷声读……他,尤为突出,身姿笔挺,那双大大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他的声音格外大。当读到振奋人心之处时,他更是一腔热血;当读到婉转的诗句时,他总会不由自主地摇晃起脑袋。着一袭白裙的女教师微微一笑,满意地点了点头……

(摘自学生仿作《早自习》)

小结:文段描写早读的情景,全班同学认真朗读是“面”,其中一个无比认真的“他”是“点”。点面结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早读时的投入。

四、仿写语言表达

商品注重包装,方便促进消费,增加商品利润;仿写文章语言,炫出一番文采,赢得上佳分值。所以,我们应该用心体味教材选用的美文,学习作家准确运用的动词、形容词,学习他们兼顾长短句、融合整散句,或者学习他们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格,从而让文章语言生动,文采斐然。

模本: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摘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小结:语段使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将紫藤萝盛开的宏大场面、磅礴气势和壮丽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

仿本:夕阳洒下余辉。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挨挨挤挤,互相逗弄,又好像在向我打招呼。圆圆的荷叶铺在碧蓝的池水之上,几只蜻蜓在莲花间翩翩起舞,卖弄着舞姿。

小结:文段将莲花比作孩子,拟写其“挨挨擠挤”“互相逗弄”的动态美。段中的“卖弄”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蜻蜓对夏天来临时的喜悦之情,再现了它们优美的姿态。

猜你喜欢
邓稼先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人间“蒸发”13年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稼先的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坐公交车的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邓稼先的像遮住夫人脸
有些爱,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