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研修,促进托育教师专业成长

2022-05-30 10:48汤含倩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幼儿园

汤含倩

【摘   要】托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托育的重中之重。托育联盟是由嘉兴市级层面牵头建构的幼儿园托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区域研修新样态。开展“市—片—园”三个层级的联盟研修,即区域视导联盟研修、片级协同联盟研修、园所赋能联盟研修,能够促进托育教师抱团学习,协同共研,提升专业能力,实现区域内托育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托育教师;联盟研修;专业成长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为2至3岁的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幼有所育,幼有善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人口战略的举措之一,同时也为幼儿园托幼一体化教育赋予了重要的内涵和发展契机[1]。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托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和保障。然而,随着幼儿园托班的不断扩张,现有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托育教养方式小班化倾向严重,加上托育教师属于小众群体,缺少区域层面协同教研的研修平台和抱团研究的实践空间,导致托班教师研修机制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如何按需而行,促进托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由嘉兴教育学院牵头建构并探索实践了托育联盟的区域研修新样态。该研修样态通过建构“区域视导联盟—片级协同联盟—园所赋能联盟”三个层级的研修活动,带领托育教师经历“理念更迭、智慧联结、创新实践”的过程。在螺旋上升,多轮循环的研修过程中,托育教师获得“定力、内力、动力”方面的专业成长,实现了区域托育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一、区域视导联盟:理念更迭创生“研究定力”

区域视导联盟,指的是由嘉兴教育学院领衔,区域内名优教师组建而成的专家引领团队,依托“云”平台,组织开展全市层面上的托育理念引领视导。专家团队在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云打卡”视导互融、“云分享”视导互解、“云展示”视导互启的研修路径,对托育教師的内在儿童观作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促使托育教师更新理念,拓展见识,深入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产生一定的研究定力。

(一)“云打卡”视导互融:内化育儿理念

托育教师的理念更迭与其教育视野的扩展和资源的优化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专家团队依据托育教师的实践需要,通过构建“云育智站”,多元开发0至3岁婴幼儿照护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论著作等板块内容,通过“资源融入打卡—感悟融汇打卡—互动融通打卡”的路径,让托育教师在同学习、互促进、相融合、共成长的态势中掌握正确的育儿理念,拓展育儿视野。

(二)“云分享”视导互解:解读育儿观念

专家团队通过“云分享”,帮助托育教师不断拓展视野,帮助其逐步实现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和儿童观的重塑。具体而言,专家团队通过“走进国内外优秀托育园”“经典教养纪录片”“0至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里程碑”等板块,开展“环境研习云分享”“教养碰撞云分享”“作品解读云分享”等研修活动。在解读托育环境、教养现场、托班儿童作品的过程中,托育教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分享、细品、思考、共研的过程中,专家诊断出托育教师在环境观、教养观、儿童观等方面的问题。

(三)“云展示”视导互启:启迪教养升级

专家团队根据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采用“云展示”的方式,定期面向全市托育教师开展大型的研修展示活动,对先导的行动理念进行区域的展示和传播。如聚焦托班幼儿采用“有质量的回应性照护”“有意义的托班环境”“有价值的托班游戏”等主题板块,开展“名师讲座云展示、成长故事云展示、教研团队云展示”等研修活动。通过专家引领、个人展示、集体展示等环节,主流核心教育观的价值引领和区域层面的经验推广与应用得以实现。托育教师受到启发,思考教养方式的升级,自觉转变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

二、片级协同联盟:智慧联结丰厚“科研内力”

片级协同联盟可根据区域特征、教研理念、教师特质,统筹托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需求,联合片区幼儿园开展智慧联结的研修联盟。通过“教养现场共研、项目联动共振、经验回溯反思”等过程,形成整体组团与独立研修、严谨管理与自助规划相结合的研修样态,从而实现托班教师教养专业知识的智慧联结,使科研内力不断丰厚。

(一)提升专业分析力的教养现场共研

教养现场共研指的是针对园内托班小众化、低效化、同质化的问题,专家和片级层面的核心教研力量走进托班,对教养现场进行专业引领和分析研讨的研修路径。该路径能有效促进托育教师转变教养理念,建立思维路径,提升专业分析能力,使研修更有实效。研修过程中,基于托班儿童行为,专家引导托育教师“通过观察到的情况分析幼儿获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进行支持和指导”的思维路径,引导教师呈现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主动检索和剖析自身的儿童观、教养观和知识体系,从而在反思中重塑自我,增长专业知识,强化教育能力。

(二)激活专业引领力的项目联动共振

项目联动共振指的是确定具有共性研究取向的片组认领项目,将其轮流引入不同的幼儿园。各幼儿园利用自身的差异资源,以项目“发起园”“实践园”“拓展园”的身份实行互助式研讨,实现研修的联动共振。幼儿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托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如入园、如厕、盥洗、午餐、午睡、离园等环节都可成为研修项目。专家、教研人员和托育教师共同解读托班一日的生活故事,对儿童故事背后所反映的婴幼儿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项目联动导研实现视角共研,体现差异性思考的成果,激活各园所的专业引领力。

(三)转化实践智慧力的经验回溯反思

经验回溯反思指的是以学习为中心,以情境为场域,以问题为引领,突出研修全过程中教师主体的参与性,让每一个教师都“在场”的研修路径。通过“问题聚焦,差异需求选择;联盟商定,模块内容优化;任务驱动,实践反思评价”的过程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学定研,将“学习输入”变为“研修输出”,将“经验共享”变为“观点创生”,将“实践力行”化为“抱团前进”,使碎片化的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经验。

三、园所赋能联盟:创新实践激发“成长动力”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激活自我动力和园所群体动能的影响。园所赋能联盟针对婴幼儿的教养活动,打破小主题呈现的方式,秉持保育与教育不分家的特点,让托育教师在主题菜单研修中释疑,在抱团会诊中解惑,在流动走园中提能。教师在体会、感悟、思考、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激发内在的发展动力,提升园所托育质量。

(一)主题菜单答疑:从引领走向生长

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的时间,可以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第一阶段(5年以下教龄,处于新手期)、第二阶段(5至15年教龄,处于成熟期)、第三阶段(15年以上教龄,处于研究期),不同阶段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也不同。主題菜单解惑指的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自主选择培训的内容和路径,从而分层推进,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套餐菜单式”答疑旨在满足第一阶段教师的学习需求,在研训中,联盟中的教研人员在托育环境创设过程中梳理出创设户外环境与室内环境和评估婴幼儿环境质量的方法套餐,让第一阶段教师在系统的“套餐”培训中学到多元化的托班教养理念和经验。“自助菜单式”答疑旨在满足第二阶段教师的答疑需求。这类教师可以选择“自助式”菜单的培训方式,选择1至2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创新菜单式”旨在帮助第三阶段教师实现突破。第三阶段教师可以设计1至2项新的研修内容,成为托育研修活动的引领者,享受托育带来的职业成就感。

(二)抱团会诊解惑:从自觉走向自信

抱团会诊解惑是基于“学习别人、反哺自己、同伴互助、共同研习”的抱团理念,结合实际,对托班集体游戏、个别化游戏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优化的研究路径。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儿童的真实需求、实际水平和合理期望,并以此为依托改进活动,解决问题,实现教师观念与行为的联结,使教师从自觉走向自信。

(三)流动走园创能:从实践走向机智

流动走园创能是鼓励各园所抱团取暖,结伴前行,实现共生共长的方式。教师从参与者转变为研究者,幼儿园从模仿园成为引领园。园所间结为联盟,共同创设“游戏、生活、课程、家园共育”四个板块的内容。各园所认领研训内容,以“启航园”“导航园”“远航园”的身份进行流动实践,并以“‘启航园没做深的,‘远航园进行拓展;‘导航园做得好的,‘远航园进行延伸;‘远航园没涉及的,‘启航园再践行……”的方式开展研训,由此增强园所间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托育联盟创生了区域托育研修的新样态,在区域内发挥了示范辐射的作用。该研修实现了专家资源共享、园际抱团互助、托育教师结伴同行的群体共振,抱团成长的联盟研修文化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洪秀敏,朱文婷,陶鑫萌.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家庭支持需求及群体差异:基于Kano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60.

[2]袁旭,李艳荣,张文军,等.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框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15.

(嘉兴教育学院   314000)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