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全员、全科

2022-05-30 10:48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校园

在基础教育阶段,为了将美的文化、美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学校构建了全学科融合的美育体系,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美育格局。校园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生们的美育大课堂。

——马万成(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长)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始建于1890年,是一所拥有130多年发展历史的学校,它坐落在马甸后黑寺古建群之上。学校几经更名,“马甸回民义学”“广育小学”“回民学院一附小”“马甸小学”都曾是它的名字。2004年12月2日,更名为大众熟知的“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近20年来的变革创新,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来到民族小学,你会禁不住称赞校园的美丽与灵动,同时也能对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感同身受。

马万成校长说: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讲的是如何在少年儿童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他提…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通俗易懂,孩子们能听懂、能理解,更为学校指明了方向。”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全过程。

一、全景美育——校园就是我们最好的美育作品

在谈到个人对美育的理解时,马校长说:“要从自然中去实现。小时候,我家在网明园北面,上学在清华附中。那时每天要穿过圆明园四趟,因此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对我个人的审美影响也很大。从圆明园的东门往里走,南边有几棵桦树,晚上放学时在余辉照耀下的婆娑树影和那种光影氛围让我非常难忘。当时有人在那里写生,那样的景色在列宾的画作里也能看到。所以我认为自然是最好的美育启蒙。”自然不仅蕴含着生命的发展规律,还具有精微的线条、色彩和结构等美学表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才能深入体会到更真实、更美的东西。

我们的访谈是在民族小学内四面通透的明德堂里进行的。谈到校园环境,马校长不无自豪地看向窗外,“我们的校园不大,约30000平方米,有一个小动物园,还种了100多种植物,包含18种果树,各类植物按照时节,依次登场。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美术课本、一个美育课堂,这里的东西比美术书上的更灵动、鲜活,更值得孩子们去欣赏、去品味、去用画笔画下来。”

明德堂内桌子的玻璃盖板下展示着学生片j水墨表现的校园景色作品,这都是他们用自己的双眼捕捉到的校园美景。

“我们建议教师可以把课堂放在校园里,让学生们从生动、鲜活的大自然中获得感受、探索奥秘,进而形成认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身边真实的事物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当然,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又高于生活和实践,如何让孩子们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习得知识与技能,是需要我们下功夫来实现的。比如画一个杯子,如果看到的是书上的杯子,孩子们可能会按照书上的视角、构图和色调去画。但如果观察的是一个真实的水杯呢?那它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在心中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灵动的、多元的。”马校长说。

走进民族小学的大门,雕梁画栋的楼舍和姿态万千的植物相映成趣。马万成校长说:“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族小学,他一进校园便赞叹道,没想到在海淀还有这样一所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校园就是民族小学最好的美育作品,包括整体的规划、风格、气韵,都蕴含着民族小学全体师生对美的追求。“不同时期我们对美有不同的认识,这个是不断变化的,但对美的追求是始终不变的。”

二、全员美育——我们的一种群体意识

民族小学的全员美育意味着全学段、全学科、全体教育者的参与,这甚至成为民族小学的一种群体意识。民族小学主张人人都是美育教师、人人都是美育对象、处处都有美育的身影。

马万成校长说:“在我们举办的所有活动中,甚至是在所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都能找到艺术的身影。学生愿意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学生个人举办书面展,还邀请家长和专家们共同参与进来。有的亲友会为了参加孩子的书画展专程从国外飞回来,他们觉得能在这么小的年纪举办个人展览非常了不起,很有纪念意义,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这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我们不在乎形式高不高端,关键在于通过美育这个环节,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受、去欣赏,并获得积极的回应。

“书法是民族小學师生的三大必修课之一,是我们美育的重要载体,而且我们非常强调书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校园中的很多提示牌都是学生用毛笔写的,一是将书法这种传统的文化岂术形式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二是通过这个过程让文明的意识内化于心。我们强调的学校要具有的五种味道之一是‘中国的味道。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美学精神,把它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便形成了艺术特色。”

说到这里,马校长想起一件趣事: “春暖花开的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去校园里看树,去四合院看花。但是有的学生在校园里来同跑,静不下心去欣赏,老师也缺乏引导的意识。之后我就邀请老师们也来到四合院,先带着老师们去欣赏,然后讲解为什么要带学生欣赏春天的景色、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其中的美好寓意以及如何让学生领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之后,老师再带学生去园子里的时候就知道该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了。2021年秋天,在学校十部中心组学习时,我特意安排大家到校园的银杏树林里去感受自然之美。大家一路观赏景物的颜色和姿态,将对美的感受内化于心,并转化为育人意识。美育的重点在‘育,如果作为一个教育者都感受不到美,还怎么去培养学生呢?”

三、全科美育——推进学科间的美育渗透

审美的“内化于心”与立美的“外现于行”是民族小学的美育课程目标。民族小学的美育不仅仅是美术学科的教育,对美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需要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等跨学科协同教学。通过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学生获取多维度的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推进学科间的美育渗透,使美育成为全学科的共同追求。

1.课堂教学

学校美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课堂。民族小学的美育教学路径打破原有教学内容单一、审美对象单一和片面强调艺术美的局面,突出美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弱化技能技法的传授,提升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将“我要学”转变为“我能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强调体验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视觉和思维经验,进而实现内在的融会贯通、人脑人心。

马校长说: “有次我去听一节美术课,老师准备得特别充分,自己讲得很投入,学生们也听得跃跃欲试,这其实是一个很理想的教学状态。但这位老师讲了20多分钟,留给学生们动手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材料还没准备好就要下课了。其实老师讲再多都不如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观察、捕捉、动手,美育教学更是如此。”

民族小学在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打造“挖掘教材+学生自主+家校共育”的模式和有意思、有挑战、有收获、有意义的“四有”课堂,充分挖掘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贴近、与学校育人理念契合的内容,在唤起共鸣的同时,让孩子们对知识和技能有更直观和深刻的认知。每节课前的五分钟学生小讲堂,教师都会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从生活中自主选取美的元素和素材。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艺术作品。此外,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浓缩,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去自主探究美、创造美,相当一部分的美育课堂会“搬”到校园里。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走访、观察、探究、写生……将四季变化留在纸上、存于心间。特别是到了秋天,老师带着学生将校园的落叶、花草捡起来夹在画本里,课上一起做叶画,还用在古法造纸中,这些漂亮的花草纸会变成校园活动中的书签、花灯、邀请函……艺术源于校园,又归于校园。

民族小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美育课堂也不例外。学校时常邀请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创作,并分享对美的认识与感受。家长能参与到孩子探索美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幸福感也会化作美育的一部分。

2.课外活动

民族小学的美育课外活动依托的是各类社团,如民乐社团、京剧社团、书法社团以及各类非遗社团。为了保证美育课外活动的有序开展和活动效果,各社团采用日常活动有日标、检查有记录、期末展示有成果等制度进行引导。

采访当天正值民族小学“和——岁首迎春民小书画季暨艺和工作坊非遗小小艺术家协会委员换届”活动举行,我们得以真切体会民族小学美育工作的维度。以“和”为魂,民族小学提…“和而不同,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这次活动也是对学校“和”文化的充分展现。展览分为“和之蕴”“和之味”“和之乐”三个篇章,在校园的多个场所,以一个个创作情景、教学故事、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展示。在崇和馆前,学生们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小建党颂”百人百句书法作品长卷缓缓展开、动情朗诵;沿静心阁一路欣赏陈列在这里的景泰蓝、面塑、剪纸、颖拓、书法、彩塑京剧脸谱等非遗作品,各年级的学生作为小讲解员,表达专业、落落大方;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展示着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成果;民间工艺传习基地一一艺和T作坊的面塑、剪纸、陶艺、泥塑等七个民间工艺传承社团展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非遗作品和文创产品。

活动的最后一个流程是艺和工作坊非遗小小艺术家协会委员换届,小协会委员和小形象大使们拿着聘书,脸上写满了笃定与责任。在这里,他们既能向德艺双馨的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还能锻炼自身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品格。

3.艺术展演

艺术展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对美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民族小学的艺术展演活动分为两个层次和三种形式。两个层次是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三种形式是指美术、音乐和书法。学校层面的艺术展演,师生均可参与,专业化程度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览周、艺术长廊主题展、馨星民族乐团学生专场音乐会、海棠雅集、毕业书法展等。

采访当天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正在举办“小小達人秀”个人书法展,展览虽不大,却很专业。马校长在小艺术家介绍完自己的艺术履历后补充道: “我们特别注重教育留痕、学习留痕。老师会指导学生如何整理自己的创作素材和作品,以便在需要展示的时候能够完整呈现,这也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等学生长大成人后再翻看这些资料时,会明白从小做这项工作的意义,那种感动和收获带来的震撼会撼动一生。”

4.校园文化

民族小学校园内留存有不少古建筑遗迹和碑刻文物,行走间尽是中国传统的味道,人文历史资源得天独厚。所谓“名胜之境,半由天然,半由人力”,近20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对校园环境不断修缮,使珍贵的人文历史资源与用心经营的校园环境相得益彰。基于校园的四季变化,师生们将“书院海棠”“文耘晚荷”“崇和秋色”“立人晴雪”评选为“民小四景”,并鼓励大家以这四景为主题创作书画作品。校园内充盈着“五种味道”——中国的味道、自然的味道、教育的味道、孩子的味道和家的味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他鼓励孩子们要从更广阔的生活、自然中汲取营养,从更深邃的文化和精神世界中得到熏陶与化育,从而点亮美好心灵。

——马万成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采访:薛倩琳、李春立撰文:薛倩琳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校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