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九色鹿

2022-05-30 10:48沈兰奚秀云马小芹解丽娟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九色鹿意图图像

沈兰 奚秀云 马小芹 解丽娟

大观念

改变学生的视知觉感受方式,在艺术的“看”中,理解欣赏艺术形象更多的是要感悟精神。

基本问题

1.九色鹿独特的艺术形象是如何传递它特定的故事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

2.如何在描述性讨论中捕捉图片传递的信息?

3.在情节中,九色鹿是怎样被突出表现其所要传递的精神的?

4.通过怎样的视觉思维转换,将九色鹿的形象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进行诠释?

主题一:看图说画,唤起视知觉小问题

1.如何对九色鹿壁画进行图像识读?

2.九色鹿壁画中的形象是如何传递信息和表达感受的?学生将知道

认识和体会图像识读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将理解

图像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感受。学生将能做

带着自己对画面形象的感悟和理解进行讨论、描述和分享故事,将图像传递出的感受与美术语言进行关联。

一、初观画面,探寻形象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个藏在1500年前的壁画中的故事。

学生集体观看课件缓缓呈现出的完整画面(图1),伴随着音乐走进图像营造的神秘氛围,对画面有初步的感官认识。

教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人、动物、山水、树木、房屋……

【设计意图】美术课上的图像及作品的视觉新鲜感往往会改变学生的常态视域,使其出现喜欢沉浸或者是想去探究新视域的某种欲望。本环节通过营造神秘的氛围,使学生对面面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期待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探寻形象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视觉印象,使学生带着初步认知观察画面中的形象,为后面的细读画面做好预设性的铺垫。

二、走进画面,唤起经验

1.阅读形象,描述交流

教师:画中呈现出这么多形象,这会是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先仔细地看看他是谁?在干什么?请你带着这些问题,静心观看桌上缩小版的画面。(图2)

学生独立观画。

教师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图像:动作、神态、场景……)

2.关联形象,探寻关系

(1)聚焦四头不同的鹿(图3)

教师:你认为它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2)聚焦两个跪着的人(图4)

教师:同一幅画面中出现了两个不同跪姿的人,这两个跪着的人分别面对的是谁?他们可能在于什么?你认为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美术欣赏的初始状态为“读画(作品)”,因此看到画面的基本感受是最重要的。课堂上,教师要给足时间启发学生去充分感受和体验,唤起学生的视知觉经验,这是美术欣赏学习的关键。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开展讨论和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视觉图像的判断和因果关联中思考问题,在不断的读图与思考中生发属于自己的审美判断。

三、关联形象,链接感受

教师:你还对画面中的哪些形象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识读图像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运用意象形来表达图像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进行关于形的感受的表达迁移。

1.链接生活,感受画面所传达的意境

一群( )的人来到了一只( )的鹿面前。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形象(图5、图6)说感受。

2.关联意象形,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这样一个人物(用手指鹿)的姿态(图7、图8)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认为是充满善意的还是敌意的?为什么?如果用一个形或一条线来表达这种感受,你会用怎样的形或线来表达?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意象形画出这个形象传达给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面对这头鹿(图9)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要用一个形或一条线来表达这种感受,你会怎样表现?请学生到黑板前用意象形画出这个形象传达给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3.根据对画中形象的感受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任务单。

小结:我们知道了画面中这么多形象,并且发现这些形象是可以传达感受的。

板书:形——感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对画面形象和动作的进一步观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图形产生联想,引导学生学习透过作品表面,感受蕴含在其中的美术语言和形式要素,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观看美术作品的能力,建立图形与感受之间的关联与转化关系,并一步步确认图形是可以表达感受的,为最后创作属于自己的九色鹿建立初步的对形的认知。四、阅读细节,分享故事

教师:我们从画面形象的动作、神态、所在场景等方面大概了解了他们是谁、在做什么。那这幅画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1.同桌互相交流,诉说故事

教师请同桌同学根据画面图像合作完成一个故事,内容包含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主要情节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对画面形象的理解开始讨论。

2.学生分享故事

学生分享故事内容后,其他同学以评委身份进行点评(围绕画面图像与故事结合的情况进行点评)。

教师围绕学生故事中的形象进行对形的感受的迁移和强化。

小结:每个形象在故事中都被你们赋予了一种性格和特征。這幅画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将给大家揭晓故事真相……

【设计意图】通过对单个形象的观察,到建立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联,再到对形象的感受与形的意象表达的转换,学生对画面形象的认识由表及里,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判断。在对形的充分感知和认识的基础上再根据画面对故事进行描述,为下一节课揭示故事真相埋下伏笔。

主题二:图像分析,情知所起

小问题

1.九色鹿如何在线、色、形上传递其独特的精神气质?

2.九色鹿故事如何凸显九色鹿的精神品质?

学生将知道

1.生活中的鹿与绘画中的九色鹿,在线、色、形上的元素是如何转换的。

2.形象动作和画面安排的作用。

学生将理解

1.线、色、形的转化是为了凸显九色鹿的气质。

2.九色鹿这一独特艺术形象传递的精神。

学生将能做

1.在图像的阐释逻辑中体会九色鹿的艺术性并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判断。

2.在通感中感悟九色鹿精神的样子,观照生活中的自我认知。

一、走进图像,萌发探究

1.换个角度看形象

学生观看视频,伴随着庄严、神秘、多元的音乐,图像解构后的画面将以局部、有梯度、有设计感的形式缓缓呈现,再渐渐隐退,链接上一课时的视觉感知。(图10)

2.带着问题进课堂

学生观看屏幕中定格的一句话,带着探究的意识进入学习。

屏幕:艺术不只是表达真实的形象,更多的是表达精神的样子。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重在唤起学生的视知觉体验。学生们在整体观看、角色寻找、关系探寻、情节猜测到最后再整体观看,在体会自己感觉的过程中通过看图、读图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但此时的判断仍然是模糊的,要通过间断性、分梯度的知识呈现,才能再次唤起对前面认知的判断,形成视觉和心理暗示。第一课时,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直观形象带给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故事,需要在通過本课时的学习后才能理解艺术表达更多的是精神的样子。出示这句话仅仅是一种立场,并不点明期待学生带着这样的意识进入学习探寻的旅程。

二、了解故事,识读形象

1.听故事,聚焦九色鹿的故事

学生观看壁画九色鹿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重新思考:画面传递的故事中谁是主角?

2.看图形,解构九色鹿的形象

学生在故事情节中认知九色鹿的精神品质,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活中的鹿与九色鹿在线、色、形上是如何转换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转换。(图11)

学生思考故事中九色鹿的另外三个形象是否具有同理性。

【设计意图】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壁画内容的真实样貌,再结合第一课时的初步判断,在冲突或者雷同的体验中走进故事、走进形象,会更加具有吸引力。具体分析九色鹿的形象,从生活中的鹿与九色鹿在线、色、形的对比,强化学生对九色鹿这一形象的认知,理解艺术元素对表达形象、流露情感的重要性。这也是为第三课时的转化表现做好铺垫。

三、聚焦场景,感悟形象

1.入场景,思考九色鹿形象安排的目的

学生观看九色鹿在壁画场景中的两个动态,简单描述情节。结合生活情境和心理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做出相应的动作和神情。将九色鹿的两个动态和自己的表情动作进行演绎性思考,思考这样的形象姿态是为了突出什么,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细斟酌,感悟九色鹿的高光品质

学生解读图像解构后的图片素材,观察画面中的细微变化,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回到壁画全景,学生整体静默观看,30秒后再看教师出示的解构图,思考画面的中心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回望本环节的内容,说说故事中的九色鹿精神与画面中要传递的九色鹿精神具有怎样的关系。再度思考画师在塑造这个形象的时候都是从哪些角度来考虑的。

3.拓联想,感悟形象的艺术性

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说说有什么联想。

教师:图像传递感受的时候会从哪些方面去思考?请完成图12的表格,并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在与生活关联的心理活动中,用具体可感的图像解构,结合故事情节帮助学生观看、思考、分析画面中九色鹿这一独特艺术形象的文化意义,形成对九色鹿的深刻认知,并理解形象的产生源于画面和故事情节的需要,更是情感表达的需要。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对一个形象的表达不仅要调用艺术元素,更要带着情感的认知去创造和再现。此环节为第三课时学生的自我表达做好视觉思维的预设。

四、观照生活,艺术启迪

1.观视频,观照内心的共鸣点

教师:带着对九色鹿的情感感悟从故事中走出来,观照自己的生活,思考是否有共鸣?

2.共交流,寻找心中的九色鹿

教师:带着内心的感受思考生活中要做一只怎样的九色鹿呢?

感悟艺术不只是表达真实的形象,更多的是表达精神的样子,而精神的样子会在生活中感染和影响人。

【设计意图】艺术作品都是将情感呈现出来给他人观赏的,是由情感知觉转化为可视的或者可听的形式。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会形成自我的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此时介入生活场景的观照,或许会更贴近学生的心灵感悟,确认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主题三:鹿在心中,形在意间

小问题

1.为什么偏偏就是鹿?

2.“九色鹿”是怎样的形象?

学生将知道

1.鹿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动物。

2.创造的形象要突出其要表达的情感。

学生将理解

形式语言的运用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

学生将能做

1.阅读文献资料,发现鹿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特别的视觉形象。

2.关联初认知,阅读、感受、发现形象和感受之间是有联系的。

3.根据自己对九色鹿的理解,创造新的九色鹿形象。

4.关联敦煌九色鹿,再次认识九色鹿,感知于造型、于内心、于未来。

一、营造氛围,强化疑问

观看视频,感受“寻鹿奇遇”营造的氛围。

产生疑问:为什么偏偏都是鹿呢?

查找资料,解决疑问。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以鹿文化为中心点,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深度思考,意象表达

1.文化理解,唤醒认知

阅读图文资料,交流分享鹿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回忆第一课时对形的感知和第二课时对九色鹿的感知,建立关联;思考用什么形象来表现一只我的九色鹿?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课时,学生发现形象是可以表达、传递感受的;通过第二课时,学生体会到壁画九色鹿表达、传递出的感受,这是学生在这个单元课时中的新知逐渐转换为孩子们的经验。这种经验需要被再次整合、唤醒,才有可能被运用。在此提出问题“用什么形象来表现一只我的九色鹿”,关联孩子们的前认知,也为后续的再认知作铺垫。

2.图像识读,审美判断

(1)观看一组当代鹿造型作品的局部(图13),阅读、发现、分析形象传递感受的多样性。

(2)提煉形的变化与感受的变化之间微妙的美术语言变化。

(3)思考:用什么形象来表现一只我的九色鹿?

【设计意图】孩子的眼睛具有敏感的视域知觉。当形象和感受被唤醒时,也意味着运用的开始。用形象对应感受进行图像识读,孩子们的眼睛不再是生活的眼睛,而是打开自己的视域品读形象和感受之间关系的心灵之窗。这是基于对壁画九色鹿的视觉探索,也是基于对新九色鹿的审美判断。

3.关联生活,点亮思维

(1)欣赏一组形与生活中常见真实物象转换的图像,发现物象对感受的传递。(图14-1)

(2)强化形与形之间带来的张力,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表达。(图14-2)

(3)思考:我会用怎样的形象来表现一只我的九色鹿?

【设计意图】1.人与生活环境接触产生了经验。从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物象的形象切入,再转换到真实物象,并在此环节反复切换,强化孩子们对形象传递感受的认知,反复唤起视觉经验。

2.知觉体验是一个整体的感觉。通过听觉、视觉为孩子们营造专注思考的氛围。

3.重复第一环节的提问,孩子们在思考的同时实现第一次反思。

(4)反思再创,思维迁移

①请学生“选用我认为适合的工具,用我认为适合的方式,表现我的九色鹿”。

②展示分享,链接当下,展望未来。

【设计意图】1.画的方式是美术表现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在之前的环节中,孩子们积淀了一定的感知和表达的能量,将在此环节通过意象形转化为新的视觉形象。2.用画的方式反思,再现前两环节重复提出的疑问。三、激发热情,向往敦煌

1.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图》

学生观看VR视频,寻找第257窟中的九色鹿壁画,在视觉冲击中感叹整个洞窟的壁画营造的神秘氛围,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2.敦煌莫高窟

学生阅读敦煌视频,从沙漠到石窟群,激发对敦煌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敦煌壁画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神秘感,孩子们在整体观览石窟时,打开了新的视域空间。在欣赏敦煌视频时,孩子们产生对敦煌莫高窟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

3.回到当下

教师:通过今天三节课的学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收获。

【设计意图】艺术带着独特激情赞美那些经典的时刻。课程希望通过壁画九色鹿激活孩子们对当下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像九色鹿一样美好、善良、优雅.勇敢,像九色鹿的塑造者一样专注、精准,像美术课上的自己一样自信、自由。

四、课程评价

前测:创作一个形象,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后测:创作一个形象,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以九色鹿为例)

猜你喜欢
九色鹿意图图像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九色鹿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有趣的图像诗
九色鹿
燕山秋意图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