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资本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2022-05-30 18:43周新萍何艳辉
江西教育C 2022年9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高中阶段

周新萍 何艳辉

摘   要: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对比分析了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前后,学生在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四个方面的发展状况,以检验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影响。数据表明,实施生涯规划教育后,高中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得到改善,并且明显高于前测水平。根据实践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教师要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

关键词:生涯规划教育   积极心理资本   高中阶段

一、问题的提出

“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对自己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笔者认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在于通过生涯唤醒、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管理、生涯决策等学习步骤,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抉择、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

“积极心理资本”简称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由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与韧性四个维度构成,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可通过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获得发展和提升。相关研究证明,积极心理资本是现代社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职业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及身心健康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注心理资本视域下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研究表明,合理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生涯规划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价值逐渐得到认可,但关于如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提升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积极心理资本视域下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完全可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对象与工具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学校在校34个班级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前测人数共1643人,其中高一667人、高二628人、高三348人;后测人数共1464人,其中高一617人、高二542人、高三305人。

(二)研究工具

选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借助问卷星平台进行前后测研究和对比。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前后测结果

对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前后测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各个维度及总分的后测分数均高于前测分数,这说明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之后,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二)不同年级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前后测结果

采用方差分析法,笔者发现不同年级的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得分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水平明显高于前测水平,并且高三年级积极心理资本改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级。

四、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分阶段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分阶段开展高中全程式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为了让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要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涯发展目标和具体需求,采取分阶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常规教学。例如,高一年级主要围绕生涯适应、生涯唤醒和自我探索展开;高二年级主要围绕外部探索和生涯管理展开;高三年级主要围绕生涯抉择和人生规划展开。

第二,分阶段开设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高一年级主要围绕入学适应、自我意识发展、学习目标、职业理想、价值观认同、家庭问题等主题展开;高二年级主要围绕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人际管理、目标管理等主题展开;高三年级主要围绕我的理想大学、考前心理调适、应考技巧、模拟招聘等主题展开。

(二)分层次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学校整体规划和部署,加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顶层设计。学校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成立学生生涯规划工作小组、加强生涯规划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开发生涯规划课程等,分阶段、分类型、多渠道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助力学生生涯发展。

第二,年级差异化实施生涯规划教育,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高一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完成心理普查、职业兴趣、多元智能、职业价值观、选科测评等;高二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完成学习风格、学习策略测评等;高三年级主要组织学生完成升学专业选择测评,指导学生进行志愿填报等。

第三,家庭资源融入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有效整合优势家庭资源融入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家校互联、走近职业”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未来的选择提供方向和动力。

(三)分类型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第一,专业生涯规划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班主任可以将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融入主题班会、主题黑板报、班级主题竞赛、班干竞选等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生涯规划的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能力。

第二,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灵活渗透本学科典型人物事迹、专业特性、未来就业方向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科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并根据兴趣和潜能进行学业规划与生涯规划。

第三,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学校可以借助活动化和游戏化的团体生涯辅导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习得生涯管理技能和理性决策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生涯规划的能力。

第四,“菜單式”研学旅行活动与家校协同发展相结合。学校可以与合作院校、社会实践基地等建立长效的合作育人机制,建设研学旅行基地,帮助学生直观了解院校、专业、行业现状和职业信息等,为学生建立职业倾向、培养职业兴趣、发展职业能力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顺应国家高中教育改革的新要求,重视培养高中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能为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提供有效经验。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中学   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教育高中阶段
高校辅导员创新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索
生涯规划教育视域下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试论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教学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成才视域下高中生体育精神培养的研究
有规划的人生才精彩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