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寄语秋天

2022-05-30 19:47胡永斌
课外语文·上 2022年9期
关键词:叠词双腿史铁生

胡永斌

★所谓“披文入情”,即对文章寄寓了作者的点滴情感,因此,阅读文章更不能远离文本中的人物。以《秋天的怀念》为例,这就是一篇用情至深、十分感人的文章。通过作者对母亲的回忆,我们能感受到母亲细腻的爱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母亲的愧疚。全文语言平淡、自然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加以修饰,但句句有情,字字有爱。而想深刻理解经典文本,除了读熟还要揣摩人物心理,赏析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学会感受“情”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悲凉肃清的季节。除了怀念母亲,还有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经历这一切之后的乐观心境,这些都是作者在秋天的感悟。

●母爱如水,涓涓细流

都说母爱如水,因为水“润物细无声”,母爱像水一样“浇灌润泽”孩子这棵幼苗,爱得深沉却不张扬;水是坚韧的,正如“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亲为了孩子能变得更坚强、更有韧性;水是柔和的,母爱对于我们的滋养是温柔的;母亲对我们的爱如同永不枯竭的水,如同涓涓细流般源源不断地流入到我们的心间;海纳百川,母爱如同大海般包容。母爱暖人心扉,总在我们失意后注入阵阵暖流,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雪中送炭。

母爱如流动的水,渗透子女生活的每一个部分。《秋天的怀念》全文感情含蓄内敛,但读完后内心如翻江倒海般久久不能平静。当时,作者史铁生虽已30岁,但在自己双腿瘫痪伤心失意的时候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种种行为像极了一个无助孩子的宣泄。那时母亲的肝病已经很严重,常常疼得半夜睡不着觉,但是母亲依然关心儿子,对儿子十分耐心。也许,对于同学们而言,读完后可能感触没有那么深,因为母爱于我们就像空气一般自然,我们没有作者那般的遭遇,当然无法对作者的苦难和母爱的伟大感同身受,但我们从字里行间能深刻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文章中的母亲虽处于困境,但无比慈爱、包容、坚强、隐忍、豁达。

●愧疚之情,终生难忘

作者在双腿瘫痪后,没有好好对待母亲,所以无比愧疚。作者认为自己身体残缺,觉得命运不公。“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作者看到再美好的东西也提不起兴致,只能跟自己怄气,而母亲则比儿子更加难受。后来,作者在得知母亲肝疼得睡不着觉,十分痛苦却又一直隐忍,想起自己在母亲生前的冷漠态度和母亲那宽容、哀伤的样子,愧疚之情涌上心头。

●乐观心境,重拾希望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母亲面对儿子崩溃状态下的肺腑之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态度,对未来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正是这种深刻的意蕴,使它超越了一般怀念文章的悲伤、悼念的情感而升华到一种崇高、豁达的境界。作者在双腿瘫痪的状态下,以充满希望的心态拥抱明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向未来。

深情朗读“情”

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处处含情,作者是怎么达到这一效果的?运用什么手段?朗读这样的文章,我们不仅要感悟作者的感情,还要提升写作技巧和经验,培养我们的语文学科素养。

●张弛有致,抑扬顿挫

本文的主要感情基调已经确定,但是段落中仍然有感情变化。我们在朗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应该读出恰当的语气,把握作者在不同阶段的内心变化。我们不妨精选语段进行精确的朗读,找准其中隐含的丰富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认真品味作品中的人物的个性化描写。其一,读出“我”的愤怒。如“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无比愤怒,因为所有美的一切都远离了自己,只能通过砸东西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之情,于是朗读的时候,语气要有点重音;其二,读出“我”的乐观。文章的末尾,作者这样写道:“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说明作者已经从悲伤的心境中走了出来,于是朗读的时候,语气稍微放缓一点,语调轻快一点,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总之,朗读本文时需张弛有致、抑扬顿挫,同时,要通过多次朗读感受史铁生的内心情感变化。

●深入文本,代入情境

阅读需要我们进入到文本的情景当中去,才能深刻体会文本中人物内心蕴含的思想感情。例如,当“我”砸东西的时候,“我”母亲搂着我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个情景母亲是怀着心疼和愧疚的心情说的,之所以“愧疚”是因为作为母亲什么也做不了,这无疑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还有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出神时,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不妨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会有“央求”的细节描写?因为母亲太想自己的儿子出去走走,不要整天独自留在屋子这个狭小的空间。于是进入到文本的情景当中去,我们发现:一个人如果遭遇很大的不好的变数,那么他就会喜怒无常。因此,我们在读到作者愤怒甚至绝望的举动后,就会多一分理解;而理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中母亲面对儿子双腿瘫痪时所表现出来的宽容行为的理解。这种宽容,正是母爱无私伟大的体现。我们在形成这种认识后,就能读懂母亲的话语,深刻了解母子相依为命的真挚情感。

●语句含蓄,情感厚重

史铁生性格内敛,所以他在文中不会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语言往往含蓄凝练,虽然话语平淡朴实,但里面包裹着的是一缕缕浓厚的母爱。作者的母亲希望儿子能早日战胜心魔,“走”到阳光下,勇敢堅强地面对生活。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小动作”中,“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在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被细腻的母爱感动,她自己病魔缠身,却从不报忧,她总是能看到双腿瘫痪的儿子痛苦绝望、自暴自弃的样子,却从来没有要求儿子体谅自己,她的无私和坚忍闪耀着神圣的母性光辉。她的睿智与旷达也在话语中得以体现。她懂得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知道无论何时都要“好好儿活”,不是活着就行,而是要坚强地活,乐观地活,幸福地活。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可以体现人物的心理。这些词句在细细品味下更有味道。叠词是《秋天的怀念》语言特色之一,这些灵动巧妙的叠词使文章情意绵绵,使读者热泪盈眶。细品《秋天的怀念》中的叠词,如“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絮絮叨叨”等,为我们的阅读提供具体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隐匿于叠词背后深沉的母爱。品味叠词的过程,是我们细读文本、深入体悟文章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文本的情感被一一透析,而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与领悟也会进入更高的层次。

●回归母爱,感怀亲情

学完了课文,我们不妨把目光聚焦到我们的个人和家庭生活,回忆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们也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生活中哪些事情能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包容、无私与细腻呢?我们感受到的母爱与史铁生笔下的母爱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儿?我们是否也像作者一样冷漠地对待过自己母亲?事后是否有深深的愧疚之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能反映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也能让我们深深地感恩母亲,体会母亲的伟大与不易,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

作者将如雨丝般的情感渗透进文章中,处处流露真情。同学们在阅读时要寻找细节描写的词句,通过细节品味真情,使我们在朗读中得到感悟,带着问题回归文本,感受语句魅力,借鉴写作技巧。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写作中进行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叠词双腿史铁生
边看电视边健身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孩子喜欢夹着双腿 真相竟然是……
摇摆包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