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味道(四)

2022-05-30 02:35刘国斌
食品与生活 2022年8期
关键词:春园佛跳墙福清

难忘佛跳墙

佛跳墙,无疑是“福州第一名馔”。

关于佛跳墙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但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清末,福州扬桥巷官前月“钱庄”老板设家宴,宴请布政司周莲。“钱庄”的老板娘是浙江人,她指导家厨将鸡、鸭、肉等主料放进绍兴酒坛中,煨制成荤厚味香的菜肴。布政司吃后赞不绝口,回到衙里要求厨师郑春发效法烹制,但始终不尽人意,于是布政司带郑春发到“钱庄”参观。郑春发在此基础上再度发挥, 使菜味道更佳。后来,郑春发与人入股了“三友齐”饮食店,经过不断扩大,就成了“聚春园”。

《福建菜谱(福州)》书中关于佛跳墙装制示意图

郑春发继续研究、充实此菜的食材和烹制方法,加入了参、筋、翅、鲍等18 种主料以及十几种辅料,仍然用绍兴酒坛煨制,制出的菜香味浓郁,广受赞誉。有一天,几位文人墨客到“聚春园”雅聚,郑春发亲自将此坛菜捧到桌前,坛盖揭开时,香气扑鼻而来,尝之津津有味,纷纷叫好,其中一位秀才诗性大发,“坛启荤香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脱口而出,于是,此菜得名“佛跳墙”。

在福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菜谱(福州)》一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佛跳墙的制作方法,还附有示意图,非常明确地标明一坛佛跳墙中各种食材在坛内的摆放位置和时间,是非常难得的经验之谈。

我有两次品尝佛跳墙的经历,印象极为深刻,一是我在结束福州工作后调回上海的那一年,黛西请我们在建设局招待所吃的佛跳墙,食材高档,火候地道,汤鲜味浓,酒香扑鼻;还有一次是在五一广场的一家餐厅,那里的出品的佛跳墙也是一流的。

料放进绍兴酒坛中,煨制成荤厚味香的菜肴。布政司吃后赞不绝口,回到衙里要求厨师郑春发效法烹制,但始终不尽人意,于是布政司带郑春发到“钱庄”参观。郑春发在此基础上再度发挥, 使菜味道更佳。后来,郑春发与人入股了“三友齐”饮食店,经过不断扩大,就成了“聚春园”。

郑春发继续研究、充实此菜的食材和烹制方法,加入了参、筋、翅、鲍等18 种主料以及十几种辅料,仍然用绍兴酒坛煨制,制出的菜香味浓郁,广受赞誉。有一天,几位文人墨客到“聚春园”雅聚,郑春发亲自将此坛菜捧到桌前,坛盖揭开时,香气扑鼻而来,尝之津津有味,纷纷叫好,其中一位秀才诗性大发,“坛启荤香飘四邻, 佛闻弃禅跳墙来”的诗句脱口而出,于是,此菜得名“佛跳墙”。

在福建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福建菜谱(福州)》一书中,不仅详细记载了佛跳墙的制作方法,还附有示意图,非常明确地标明一坛佛跳墙中各种食材在坛内的摆放位置和时间,是非常难得的经验之谈。

我有两次品尝佛跳墙的经历,印象极为深刻,一是我在结束福州工作后调回上海的那一年,黛西请我们在建设局招待所吃的佛跳墙,食材高档,火候地道,汤鲜味浓,酒香扑鼻;还有一次是在五一广场的一家餐厅,那里的出品的佛跳墙也是一流的。

近年来,每次去福州都有品尝佛跳墙的机会,但各家出品良莠不齐,食材也是相距甚远。在我心目中,佛跳墙运用的食材绝对不能马虎, 不同的食材烹制应先“各自为政”,火候要有节奏,最后呈现的效果是客人在品尝佛跳墙的时候,汤汁和食材要有层次感,如同欣赏福州的漆画,厚实而深远。

吃光佛跳墙,瓦罐里留下一勺浓汤,此刻我脑子闪过一念:来一只光饼,掰碎了浸在里面, 又是一种极好的味道。

福清光饼

从福州往闽南驶过乌龙江大桥,再经过横跨公路两边的巨型“福耀玻璃”龙门广告牌楼,就到了福清,也就不能不提“福清光饼”了。

据《福州府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 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见连日大雨滂沱,军中不便起灶埋锅,遂下令烤制烧饼, 穿孔挂于将士胸前,作为干粮,人称“光饼”。

有资料显示,福清光饼是在福州光饼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一种烤饼,色、香、味俱全,是福清的传统风味小吃之一,也称“福清饼”或“缸饼”。它在福清所有小吃中,名气响、影响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今日,福清人祭祀活动的供品中少不了它的身影,这是地域民俗文化的特色。

前年夏天,我去武夷山参加集团公司年会之后顺路去了福州,去看望我的忘年交——孔正方老先生夫妇。我早年在福州工作的时候,孔老是外贸中心酒店的总经理,他是浙江磐安人,知道我是从上海来福州工作的,对我特别关照。后来,我和他们一家人都成了好朋友,以至于我照着他子女的口吻直接称呼他们为“老爸、老妈”。我每次去福州,只要被他知道了,他就会请我吃饭。

那天午餐安排在五四路“闽食府”,我喜欢吃的福州海蜇、红鲟蒸糯米、爆炒双脆等都有上,尤其是光饼夹红糟肉,融合了光饼和红糟肉两道名菜,令人难忘。现在的光饼不再需要穿绳子带走了,中间也就没有了圆孔。光饼上撒的芝麻,经过火烤之后香气扑鼻。福州特色的红糟肉夹在开了口的光饼中,露出了红色透着油脂的糟肉。咬上一大口,糟肉的油脂瞬间溢出,在口腔里和光饼融合,咀嚼之际,很是滋润满足。這道光饼夹红糟肉,至今想起来还会让我流口水。

我们喝了青红酒,这是福州地区的传统黄酒,以古田红曲和糯米酿制而成,色泽为琥珀色,口感柔顺绵长。福州的糟菜就因用了青红酒的酒糟,色泽红艳亮丽,拥有微甜口感,深受大众喜爱。

除福清之外,宁德、建阳等地都有光饼,而时至今日,也只有福清在制作光饼时仍然使用古法烘制,即在一个口径约1 米的大缸里烘制:先用松枝木点火,将大缸内壁加热,再将饼胚贴在缸壁上,点火烘烤,才算大功告成。这样烘制的光饼才叫“缸饼”,吃起来似乎也特别香。光饼可以单吃,也可以夹糟肉、粉蒸肉,甚至海苔、梅干菜等。

据说,光饼来自中原地区。作为军粮,是光饼的价值所在;作为小吃,光饼又让人嚼出满口的历史感。我认为它的中国味道要胜过机器生产的压缩饼干,我甚至可以按照某种套路,把光饼说成是中国的“汉堡包”,你要是反驳的话,我肯定是不接受的。

光饼夹红糟肉 图_ 刘国斌

猜你喜欢
春园佛跳墙福清
关于Weitzenbock不等式的一条不等式链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佛跳墙
佛跳墙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北大怀新园
福清“表情包”
舌尖上的美食——“佛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