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忧患意识的视角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2022-05-30 02:56孔晓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

[摘要]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忧患意识,团结带领人民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历史。基于忧患意识的视角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戒骄戒躁,持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新胜利,成就伟大事业。

[关键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政治定力

[作者简介]孔晓,中共固原市委党校(六盘山干部学院)对外联络部副主任,讲师,宁夏固原 756000。

[中图分类号] D26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8-0044-0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忧患相依相伴,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①保持忧患意识,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历程得出的重要的执政理念和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回首百年,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更需要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奋力前进。

一、中国共产党是诞生于忧患中的政党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长期受到来自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挑战与压迫。

就国内而言,封建制度已渐入末路,国内多元矛盾共生,各种矛盾积重难返。帝制复辟、军阀混战、政治腐败等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局之中,民众更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诚如毛泽东所言,这一时期的中国,是“政治更发黑暗,财政更发紊乱,军队更发增多,实业教育更发停滞,压迫人民的办法更发厉害”。②

就国外而言,西方列强强敌环伺,加紧对中国瓜分掠夺,使原本古老但独立完整的中国陷入了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的危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国人以为这种困局将会迎来新的转机,一时间,诸如“公理战胜强权”“人类新的公平平等到来的时代”“光明战胜黑暗”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当时的各类报刊与文章之中,似乎预示着一个光明美好的时代即将到来。然而,对于动荡起伏的旧中国而言,“强国握刀俎,弱国为鱼肉”。本是战胜国的中国,却要面临割让青岛之痛,一时间全国各族人民一片愤懑,痛心疾首。

面对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空前的苦难和国运衰败的现实,“怎样才能使中国摆脱战乱,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怎样才能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祖国富强起来,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③,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思索的重大问题。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呼唤一个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政党、一个怀有为国为民深沉忧患意识的政党能够力挽狂澜,改变国势日渐式微、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局面。时代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④,开通民智、摆脱剥削和压迫,救亡图存、实现平等民权,改变时代走向。

这一时期,各种主义、思潮及政治力量在国内纷纷亮相。然而,其最终命运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能挽救中华困局。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中华民族急需一支由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力量来领导中国人民走出这种内忧外患的困境。伴随着艰辛的求索,中國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选择用马列主义来点燃希望之火,摆脱迷茫,救国救民。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便以强烈的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中华民族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救万民于水火、挽国家之将倾,为黑暗之中摸索前进的中华民族指明了光明的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是成长于忧患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无比强烈的忧患意识展现出为中华民族的危亡而忧、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忧、为政党自身成长发展而忧的责任与担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共产党人以赤诚之心为中华民族解忧排难,在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困苦磨难中成长,最终带领人民谱写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时代华章。

(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在建党初期,当时党内一些党员因为缺乏斗争经验,加之自身力量薄弱的实际,致使在领导中国早期革命时出现了一些曲折。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道路到底该如何走,在共产党人内部存在着分歧,这不仅影响到中国革命事业的整体发展,而且极为深重地影响了党的自身建设。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打压迫害与白色恐怖,如若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来引领革命的方向,不仅中国共产党将会被扼杀,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将必败无疑。

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进行革命、探求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心存强烈的忧患意识,不断识别和纠正党内所出现的“左”的与右的错误,科学总结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革命的首创精神独立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明确指出要将军事斗争作为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在从事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盲动的交锋,注定是要吃大亏的,而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可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为此,必须要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用游击战术以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⑤在历经一次次的尝试与摸索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人民坚定地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二)对亡国灭种之灾的无畏抵抗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亡国的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不允许中国共产党有一丝懈怠。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⑥,中国共产党人深怀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摒弃前嫌,旗帜鲜明地主张“凡属食毛践土之伦,炎黄华胄之族,均应一致奋起,团结为国”⑦。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依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各方革命力量,带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成功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三)为实现和平民主的英勇抗争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国企图将蒋介石扶植为其在华利益的“新代理人”,妄图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将中国拉回到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旧局。面对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迷惑面具,毛泽东敏锐洞察到,革命斗争时刻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如若稍有不慎,革命的前途将会有被葬送的危险。为此,毛泽东告诫全党,想要从根本上摆脱近代中国“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被列强肆意侵略欺辱的悲惨命运,就一定要认清并且警惕蒋介石的反动图谋,必须要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建立起真正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才能彻底摆脱民无独立、国无解放的忧患。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无时无刻不对党的生存和发展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为争取人民的独立与翻身解放而努力奋斗的革命斗争中自身得以锤炼成长,不断探求真理、修正错误、开拓进取,并最终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三、中国共产党是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一)改天换地奠基兴国大业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然而国家历经百年战乱,底子薄、基础差,百废待兴,面对国弱民穷的现状,这一时期最迫切的问题莫过于医治战争的创伤,解放生产力,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经过三年的持续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成功完成了解决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这两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普遍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整个国家和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1953年,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面对压力和困难,党中央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和物力集中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实现新中国由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和“一化三改”的基本完成,中国基本建成了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经验和物质等方面的基础。

(二)翻天覆地铸就富国大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不断反思,“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什么,应该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一关键问题。

立足于国家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邓小平经过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后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通过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来的,是通过“它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应该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先进”⑧等方面体现出来的。而要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要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来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的行动。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开辟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揭开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忧弭患、砥砺前行的新的宏伟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保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的忧患意识,沉着应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的惊涛骇浪。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改革的双向发力,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规律的认识。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步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接近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记忧患意识,注重忧患与乐观的辩证统一,贯通历史与现实、关联国际与国内、结合理论和实际,对百年大党如何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战略考量。

就国际环境而言,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宣扬“中国威胁论”、妄图搞“颜色革命”的野心从未止步。现在的中国越是阔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就会越大,就越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推到国际矛盾的风口浪尖上,甚至还会遭遇来自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形形色色的封锁、遏制与打压等。就中国自身国内情况而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一时期,总体而言,发展大势是光明美好的,但又绝不是轻松顺利就能取得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全党必须要戒骄戒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短板和问题,积极进取、奋力开拓。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征程中的风险挑战与惊涛骇浪,习近平牢记人民主体意识,坚定政治定力与战略定力,把舵定向,以国家和民族的忧患为切入点,勇立时代潮头,直面治国理政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拔山超海,乘风破浪。为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使党能够经受深刻洗礼而再铸辉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永怀强烈使命自觉,以猛药去疴,匡扶社稷,全面从严治党。以人民诉求为起点,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执政效能的检验标准,充分体现出忧党与忧民有机统一;以强烈的大局意识,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着眼,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⑨充分体现出全局性和靶向性的高度统一;在实干中把握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凝心聚力谋共赢中展现大作为,将忧国与忧世有机统一。

回望百年是为了更好地走向下一个百年。面对新征程中的各种惊涛骇浪和风险挑战,全党更需要汲取历史智慧,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以“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无阻更向前”的进取之心坚定政治定力与战略定力,行稳致远,阔步前进。

[注释]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27.

②⑥⑦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86,383.

③刘少奇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13.

④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8.

⑤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67.

⑧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2.

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22.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