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2022-05-30 08:58刘国军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大关,工业互联网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广泛应用,特别是5G正在向生产控制环节加速延伸。目前,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构建,我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强安全”轻量化应用,有效降低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同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接31个省级平台,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已经明确提出,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泛在连接,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大国发展转变为制造强国的这个长远目标。结合《“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内容,我国更是提出要在2025年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普及率提升到45%。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孕育出的庞大市场与海量商机,将成为众多企业与投资方研究的热点。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万物互联的概念也被逐渐普及,各行各业都开始投入到互联网+的全新发展之中,传统工业制造业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市场需求,构建工业互联网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智能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运用数字化系统释放工业大数据潜能,是当下企业占领未来市场的关键所在。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人、机、产品互联的问题,是企业更应该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互联网发展历程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一种结果。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80年代:见证了1983年PLC诞生和以太网标准化,1986年PLC连接到PC,1989年万维网发明等重大突破,实现了机器之间的互联。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1992年,引入工业以太网和TCP/IP连接;1995年,MS Windows恒伟工业主流操作系统;1996年,OPC数据访问协议发布;1997年,无线M2M技术在工业普遍发展;1999年,物联网概念提出。全球工业互联网行业实现了工业网络协议和操作系统的发布,工业设备逐渐联网。

第三阶段00年代:迈入21世纪后,2002年云计算形成,2006年通信独立架构协议发布,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逐步形成。

第四阶段:2010年至今,全球工业互联网雏形渐渐形成,2016年工业互联网雏形形成,当前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未来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早期较为依赖政府扶持,目前行业形成了“专业服务+订阅功能+在线交易”的商业模式。工业互联网平台聚焦“一体两翼”的平台能力,即AIoT+数字化创新力和全球采购资源配置力、大规模定制的定单赋能力,深耕细分行业,构建立体化数字经济赋能新范式。打造了覆盖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推出智能生产、智慧厂区及工业互联线上服务等众多标准化、平台化的系统级解决方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四化平台。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向主要有:智能制造协同平台、智慧供应链协同平台、智能化服务协同平台、智能化研发设计协同平台。国内已有众多公司孵化出工业互联网平台,除了树根互联、还包括海尔的cosmoplat、富士康的BEACON、航天科工的航天云网、浪潮的M81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的ONENET、阿里的ET工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包含了互联网+制造、工业云平台、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实现三网合一(人、物、务),结合分布式边缘计算智能实现制造业的产品个性化、生产智能化、制造服务化、组织分散化和制造资源云化的新工业范式。

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进而带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催生出网络化协同、规模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三、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从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划分来看,产业链上游包括网络层和设备层,中游包括平台层和软件层,下游主要为应用层。各个类型的企业的职责也各有所不同:传统IT企业是将原有的解决方案向工业领域延伸;运营商和通信设备提供商是借助渠道优势提供工业解决方案;互联网巨头是提供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支撑;传统工业设备厂商发挥了在设备和细分行业经验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芯片企业是研发低功耗互联网芯片;而创业公司则是在工业互联网不同层次或不同环节等细分领域提供专业服务。

四、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情况

国内工业互联网行业主要包括软件企业、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电信服务商和初创企业六大类。

1.软件企业:代表企业有用友網络、东方国信等,将已有的成熟软件解决方案应用于工业领域,在软件服务上拥有稳定的工业客户群体,将原有成熟软件解决方案向工业领域延伸,成本较低,交付灵活,向Saas服务转型。

2.制造业企业:代表企业有三一重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他们更熟悉生产制造流程,但云计算技术较为薄弱。

3.互联网企业:代表企业有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技术领先,消费互联网经验和资源丰富等优势明显,但是工业知识较为缺乏,未来有望向产业互联网延伸。

4.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代表企业有华为、浪潮软件等,为制造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应用服务等整体信息化服务,并积极向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

5.电信服务商:代表企业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基于5G 网络部署,积极打造 5G+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

6.初创企业:代表企业有昆仑数据、树根互联等,在各自领域专注度较高,大数据、AI等前沿技术上具备比较优势。

五、工业互联网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国家以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推动5G+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政策风口,推动新基建建设,并向“中国智造”转型。作为新基建之一,工业互联网推动了企业从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加速了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发展。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步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不断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各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5G”伴随工业互联网一起出现——即“5G+工业互联网”。5G技术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

六、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数字时代传统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5G以其低时延、大带宽、海量连接等优势,逐步成为支撑工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是升级改造工业互联网内外网、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开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示范、加快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建设。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将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和行业分中心建设。未来随着5G用户和应用的快速发展,5G新基建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不断成熟,5G+工业互联网有望逐步进入规模推广阶段。工业互联网有望成为继数字人民币、东数西算后,数字经济又一重要方向。

工业互联网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互联网更强调工业系统及其设备资源的联网。作为工业元宇宙的一部分,工业互联网扮演的主要是基础设施的角色,更强调物理硬件和系统的联动,主要负责物理现实世界的打通。而工业元宇宙,还要进一步结合5G、AR、VR、AI计算机视觉、区块链等技术,按照“元宇宙”的规则重新整合。在元宇宙世界,AR/VR不再只是用于辅助安装、维修和技能培训,所有人都能身穿触感套装、头戴VR眼镜,在元宇宙一起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研发、试产测試,甚至是营销、消费、娱乐。并且,其中的重大事件、交易、信息交互将通过区块链进行记录。这些都是工业互联网并未触及的范畴。换言之,工业元宇宙会继续强化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动,让数据信息更深入地服务于企业运营、资源调度、人员协同等。综合来看,智能制造主要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对传统制造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使信息实现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等功能,进而更好地在减少重复性人力投入的同时,提升制造业的效率与质量。

随着全国各省、市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物联网、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发展规划,智能制造企业紧紧抓住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要机遇,在转型升级中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助推制造业走向中国“智造”发展快车道,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工业互联网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拐点,制造业迎来全面升级转型,企业数字化需求激增,工业互联网成为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刘国军,中国信息协会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工业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