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微课设计

2022-05-30 09:10伍周静怡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课设计高校英语微课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个性化教育需求的增加,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微课因具有短小精悍、形式自由、主题突出等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在高校语言输出课程里,特别是写作和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学生时常出现“逗号粘连”的语法错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避免该错误的再次发生,教师可利用微课独有的优势,将“逗号粘连”的语言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从而快速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出现的此类问题。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校英语;微课;微课设计;逗号粘连

作者简介:伍周静怡,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的 “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 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而美国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则第一次将微课和教学联系起来,他将微课称为“知识脉冲”,强调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极其灵活,学生不仅能在线上获得相关知识,也能在课外零散时间进行学习。在微课中,教师主要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进行精简的主题教学设计,以5-8分钟之内的短视频或音频作为主要载体,将教与学有机组合,在此期间呈现出的结构化内容能让学生随时随地满足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微课的形式与特征

微课的形式十分丰富,教师可线下在教室或其他安静环境录制本人的教学过程,也可借助多元化的媒体形式进行线上录制,利用相应的录屏软件、视频剪辑技术或動画制作软件,以PPT放映、录屏或动画的方式进行微课的讲解。同时,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在微课视频中添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字幕或其他文字、图片、音乐等辅助资料加以解释说明。

微课内容可以微视频形成发放到网络学习平台或班级群,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或在课下随时进行查阅和学习。教师也可将微课视频对应的练习题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课程相关内容。教师可采取线上批改的方式对学生所做练习进行评价,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结果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和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遗留问题,形成教学反馈后及时调整相应的微课设计。当然,教师也可将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微课内容,并就微课内容进行讨论和提问。在此之前,学生最好完成与微课相关的预习作业,自主学习一些背景知识和找出重难点,在课上学生看了微课后若还有不懂的问题,可直接在课上对他们进行解答,相应的练习也可以随堂进行,练习完成后可抽取几名学生进行回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也可将所有学生的练习收齐后让学生间相互批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的普遍问题,教师可据此相应地对教学进行改进。

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手段,教师应选取在课程中出现的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的内容进行呈现,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抓住重难点。在保证“短小、精悍”的前提下,教师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微课的实用性。因此,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具体的实例或案例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而不能选取过多的知识点,讲得太泛太广,这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师应通过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应用。因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微课本身的难度和练习的难度也最好有所区分。针对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微课的最后部分可补充相关话题,让这些学生进行课外研讨和拓展,完成后可在班级展示自己的成果针对能力稍弱、基础还需加强的学生,可让其着重掌握微课最基本的内容,并进行反复地观看和复习巩固。

二、以“逗号粘连”为例探究微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作为外语学习的输出环节,“写”是一个不可缺失的教学模块。对写作者来说,正确使用标点,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含义;对读者来说,一篇文章标点运用正确,有助于读者正确、充分理解作品想要着重表达的观点。因此,标点使用不准确,对写作者和读者都有不利的影响。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水平如何,在写作或翻译练习中经常出现“逗号粘连”的情况,且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标点使用错误。该问题具有普遍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师可将与“逗号粘连”相关的内容设计成微课,让学生在碎片化时间里不断巩固和练习。

(一)“逗号粘连”现象分析

“逗号粘连”的具体表现为:使用逗号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独立成句的句子结构进行连接。“可以独立成句的结构”是指含有主语和谓语部分的结构。这些句子结构被写作者用逗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写作者需要的以句号结尾的句子。例如, “I went to the national park, my brother stayed home.”这个句子中 “I went to the national park” 和“my brother stayed home” 是两个完全可以独立成句的结构,而写作者用一个逗号把这两个完整句子结构联系起来,在正式的英语写作中这是不符合规范的。

“逗号粘连”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却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首先,句子结构的语法地位无法得到明确表达,两个句子究竟是并列关系还是从属关系无法得知。第二,句子的语义重点不够清晰,读者无法明白作者真正想要强调的内容。第三,句子的逻辑关系不明确。两个句子在语义上是递进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由于逗号使用不当会导致读者的理解产生偏差。“逗号粘连”其实是很多国内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与汉语的负迁移以及学生的心理定势有一定关系。因为汉语中逗号的使用具有比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汉语中两个独立的句子就可以用逗号连接。学生学习中文时间更长, 逗号分隔语句这种形式便在头脑里形成了定势, 句子一旦需要停顿,就自动加上逗号, 从而忽视了英语中一个主谓结构需要用句号表示其完整性的规则。所以即使“逗号粘连”在文学作品或非正式写作中会出现,但在正式的英语写作(特别是考场写作)中,它属于一种语法错误,应当尽量避免。

(二)微课视频的教学设计

针对涉及输出的高校英语基础课程,如精读、笔译、写作课程等,教师可将 “逗号粘连”这一知识点用微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短小生动的微课视频,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学习,也能在课下的碎片化时间不断温习和巩固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知识点。教师可从该微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法和步骤两个方面对“逗号粘连”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笔者以电脑录屏加上后期配音以及添加旁白字幕的方式来呈现微课内容,将微课融入正式课堂教学中,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并开展互动和完成相应练习。

1.微课视频教学目标。本微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个。第一,学生需首先简单了解“逗号粘连”的形式和定义。第二,给出学生平时作业中出现的病句,让学生识别自己的“逗号粘连”错误后,熟悉修改“逗号粘连”的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分别为:(1)将逗号改为句号;(2)将逗号改为分号,第二个分句首字母小写;(3)在逗号后面加并列连词,并列连词包含 “for”“and”“nor”“but”“or”“yet”“so”;(4)去掉逗号,在第二个分句前加符合原句逻辑的从属连词, 从属连词因数量较多,后文会作相关梳理。第三,学生能在自己的写作或翻译中快速识别和修改出现的“逗号粘连”现象,提高并规范自己的书写表达能力。

2.微课视频教学方法与步骤。教师在微课中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入“逗号粘连”现象,例如可以搜集几名学生作文、翻译或演讲稿中出现的“逗号粘连”现象,让其余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思考出现的问题和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法。此处可以暂停微课视频,在学生讨论出结果后再播放。教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视频中,采用案例和传统讲授法,向学生列举更多的典型例子,并清晰地向学生展示“逗号粘连”问题和正确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可发放相应的练习题或直接在微课视频末尾附上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可将答案文档发给学生让其进行核对,也可直接在课上进行抽问点评或让学生交叉评阅,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现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对课堂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微课设计,不断反思和改进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微课的时效关系,教师应合理把握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的时间,保证整个微课教学精简有效。

微课视频的教学步骤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为引入部分,时长在一至两分钟左右,由一名学生演讲稿中频繁出现的“逗号粘连”现象,引出在口语中不易发现,但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文法错误。这一步骤部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意识到该现象的普遍性和与自己的关联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人进行反思。

第二步是对“逗号粘连”知识点的讲授部分,也是微课最重要的部分,时长约五分钟左右。教师可先对“逗号粘连”(comma splices)的定义作相关解释。首先让学生自行查找“splice”的含义,即“捻接”“绞接(绳子)”,学生可以边查找词典边观看微课视频。通过对 “splice”词义的理解引出“comma splices”在语法层面的含义,即用逗号来连接两个独立的句子,可展示相关图片进行补充说明。然后通过一个错误例句,如“Ashley was thirsty, she drank some water.”为学生展示四种修改“逗号粘连”的方法:(1)将逗号改为句号,第二个分句首字母大写。这个例句就会变为“Ashley was thirsty. She drank some water.”。(2)将逗号改为分号,第二个分句首字母小写。这个例句就变成了 “Ashley was thirsty; she drank some water.”。 (3)根据句意,可在逗号后面加上相应的并列连词,包括 “for”“and”“nor”“but”“or” “yet”“so”,可用这几个连词的首字母组成的单词“FANBOYS”进行记忆。根据句意,这个例句可改为 “Ashley was thirsty, so she drank some water.” 或者 “Ashley was thirsty, and she drank some water.”。(4)去掉逗号,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符合原句逻辑的从属连词。常见的从属连词有 “after”“before”“once”“when”“because”“even though”“in order that”等等,可将相应图片添加到视频中方便学生课后了解。这个例句可改为 “Ashley was thirsty before she drank some water.” 。

第三步是归纳部分,教师需总结四种修改“逗号粘连”的方法,并布置课后微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时长三分钟左右。若将练习放在视频内部,那么练习题目不宜太多,以避免微课视频过于冗长。教师可设置以下三个例句:“(1)It was cold, I wore a jacket. (2) Black bears are beautiful, they have shiny coats. (3)I love watching movies, I hate watching TV.”。按照微课中提到的修改方式,第一个句子可改为 “It was cold. I wore a jacket.”或 “It was cold; I wore a jacket.” 或 “It was cold, and/so I wore a jacket.”或 “It was cold before/until I wore a jacket.”;第二个句子可改为“Black bears are beautiful. They have shiny coats.”或 “Black bears are beautiful; they have shiny coats.” 或 “Black bears are beautiful, for/ and they have shiny coats.” 或 “Black bears are beautiful because/since/if they have shiny coats.” ;而最后一個句子可改为 “I love watching movies. I hate watching TV.”或 “I love watching movies; I hate watching TV.” 或“I love watching movies, but/yet I hate watching TV.” 或 “I love watching movies though/while I hate watching TV.”。在播放微课视频时,教师可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商讨后用以上四种方法对者三个 “逗号粘连”句进行修改,最终答案可直接体现在视频中,也可课下发给学生自行核对。若呈现在视频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或自行手动暂停播放视频,避免让学生提前看到答案而降低教学效果。学生在核对答案时若出现问题,教师需及时询问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若将练习部分设置在微课视频之外,教师可适当增加题目,并采取课上互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

三、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能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向学生高效率地传递课程内容的精华部分,也能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练习和复习所学知识。因此,高校外语教师应大力提升微课制作能力,在内容上按照“主题明确,实用有效,短小精炼”的原则,保证微课教学内容整体逻辑清晰,由浅入深,易于学生理解吸收。同时,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整体语言规范,语音洪亮,画面美观,内容积极向上。微课是知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教师需时刻保持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完善相应课程的微课设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学生出现的相应问题。

参考文献:

[1]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2]刘桂花.微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122-124.

[3]王丽芳.英语教学中的微课设计: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西部皮革,2018(20):116.

[4]汪滢.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4(7):17-22.

[5]王莹.信息时代下高校英语精读微课程设计和制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改善[J].电子测试,2017(20):121-122.

[6]梁桂芳.英语教学中的微课设计: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1-93.

[7]朱京,苏晓军.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5(5):21-25.

[8]王兰.大学生英语句子表达的粘连现象及其认知心理分析[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2):53-56.

[9]田正玲.论逗号粘连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消除[J].海外英语,2011(8):246,254.

猜你喜欢
微课设计高校英语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