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项目式学习探析

2022-05-30 10:48李庆莉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月坛苏州园林叶圣陶

李庆莉

说明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生大多偏爱记叙文、散文,非常讨厌说明文、议论文。许多教师也感觉到说明文教学十分枯燥乏味,千篇一律。 为此,改进说明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是迫在眉睫。

一、项目学习,有效驱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聚焦复杂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呈现精心设计的产品和进行任务探究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法。与常规教学相比,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比较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是一种能促成师生共同发展的学习建构模式。结合说明文教学现状,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提升其对说明文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我设计了《苏州园林》的项目式学习。

《苏州园林》是部编版八上第五单元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文章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本文的项目式学习如下。

(一)结合真实情境选取项目学习主题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种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历史情境、生活情境、体验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生活即教育”。其認为,站在生活角度上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才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国很多文学大家所创作出的作品也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的。比如,苏州是叶圣陶先生的家乡,所以他能够写出饱含深情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因此,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立足于学生生活,选择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共同点作为项目切入点。从这点出发,本节课我选取了学校旁边的月坛公园作为学习项目,确定学习主题:向叶圣陶先生学习,为月坛公园写一段介绍文字。

(二)“我为月坛公园代言”项目学习

本项目学习流程如图1,教学目标如下:①把握特征,理清本文的层次顺序。②抓住特征,写一段层次清晰的介绍文字。③体会本文的语言感情美,在自己的说明文写作中尽量做到语言美、感情深。

1.项目学习主题导入

结合朋友圈截图展示,我们会发现面对自然美景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有感而发。如何让我们的图片和文字更加匹配,如何更好地为我们的图片配上合适的介绍性文字,是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之后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2.学习任务展示

近期,班级打算举办一次月坛公园美景展。请你去月坛公园拍摄最美的秋景,并为之配上优美的介绍文字,完成后在班级内部分享,以期给同学们带来更好的审美体验。

3.活动一:叶圣陶为苏州园林代言

初读课文,抓住特征。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围绕“主要特征”大问题,向学生提问,层层深入。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第二段课文中,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以及文章是围绕哪几个方面突出总特征以后,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它们之间存在的逻辑联系,整体把握文章逻辑结构。在理清逻辑结构之前,主要通过概括段落大意来把握文章内容层次。问题如下: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三至六节的段落大意。 第三、四、五、六节内容与第二节是什么关系?(总分)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第七至九节的段落大意。课文的第三至六节是否可以放到第七至九节以后?(主次)

通过“层层深入”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是紧紧围绕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特征,按照从总到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特征突出。结合我们理清的文章层次,完成本文结构的层次表(表1)。

通过这个结构层次表,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段与段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这样,强调同学们在阅读说明文或者在描写某个景点时,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理清文章结构、介绍景点,在不断实践中不仅能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更能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为苏州园林代言,明确了在写作说明文的时候,要抓特征、明层次。

细读课文,赏析美景。这个环节让学生细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的感情美和语言美。

4.活动二:我为月坛公园代言

(1)说一说

月坛公园照片有什么特征。 根据课前准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拍摄了月坛公园一角的美景,并选出了最满意的一幅作品上交。从这些小组上交的作品中,最终选定一幅大部分学生都认可的作为课堂案例。

这个环节,学生认真观察照片,并说出这幅照片的主要特征。教师适时引导,适合学生写作的主要特征大致有几个方向:色彩鲜艳,古朴典雅,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画等特征。

(2)写一写

按照“抓特征,明层次”的要求,小组合作,写一段介绍文字。 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当堂完成“我为月坛公园代言”片段。

(3)评一评

你是哪种代言人?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师生共同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表2)。学生本人、学习小组同学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根据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每个小组都选出了一个优秀代言人。这些优秀作品当堂展示,最后结合教师所写片段共同评析。

苏州是叶圣陶先生的家乡。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苏州园林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充满诗情画意。这节课,主要按照“抓特征,明层次”的要求,跟着叶圣陶先生学习了如何写一段文字介绍我们身边的月坛公园。

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本节课的作业设计如下: 你眼中的月坛公园,是不是还有更多值得写的地方?请仿照《苏州园林》把你的片段完善成文章。

二、读写结合,学生习得

(一)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其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学习迁移涉及的范围也很宽广,比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识迁移,以读促写也是知识迁移的一部分。学习迁移理论要求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必须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知识的反复迁移。

(二)学生习得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本节课重点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有效习得。本节课当堂完成的优秀作品代表如下。

学生作品1:

凉亭与其周围的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凉亭上下两层灰色亭顶错落有致,亭檐高挑,梁架间饰以惟妙惟肖的山水花鸟工笔彩画。几根粗大的红色亭柱以红栏亭椅包围,左右两边,延展出长长的灰顶绿柱绿栏亭椅,方便人们休憩和欣赏。亭周,松柏翠竹,郁郁葱葱,山石齿齿,形态各异。亭前,一汪池水,荷塘碧绿如镜,倒映出凉亭一派美景,别致而优雅。身在其中,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之中,让人流连忘返。

学生作品2:

已是仲秋,月坛公园的绿意却丝毫未减。

远远望去,茂盛的树木簇拥着中心的亭子和池水。一棵棵高大的松柏直冲云霄,枝干没有一点儿弯曲,枝叶茂密厚实,像个天然的帐篷,遮住炎夏烈日与严冬骤雪。

视线向前移动,便看见那澄澈的湖水,湖中的浮萍上深深浅浅地铺着残荷。湖水像是碧绿的绸缎,又像是被周围的花草染过似的。阳光透过树木洒在湖面上,浓金色和深碧色交相辉映,顿时波光粼粼。再添几分岸上的浓绿,真是苍翠欲滴,翠色欲流。如此盎然的景色,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本节课尝试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有效习得,最终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设计完整的教学框架,创新教学策略。如此一来,既能够发挥项目式学习法的教育价值,同时也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月坛苏州园林叶圣陶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临水游憩空间研究——以月坛公园为例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月坛小哥”为城市治理“穿针引线”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霜的工作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