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密相宜:倪瓒、王蒙山水画比较研究

2022-05-30 17:47朱杰
美与时代·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倪瓒王蒙

摘  要:元代山水画将中国写意山水画推上了一个“高峰”,在元代绘画史上,“元四家”的山水画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元代的政治环境不太稳定,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家很多都意图归隐山林,因此山水画多表现隐居的题材,山林成为他们当时的精神寄托,抒发淡泊之心,借笔墨抒解愤懑。王蒙和倪瓒先生的山水画在构图、疏密、皴法、观念、境界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的分析研究,能领略当时写意山水画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倪瓒;王蒙;疏体;密体;折带皴;牛毛皴;解索皴

处于同一时代背景的“元四家”有着不同的经历、心境,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个时期充分发挥了山水画的写意精神,对后世画家有很深远的影响。倪瓒和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并称为“元四家”,是元代杰出的文人画家,倪瓒和王蒙二人推崇董源和巨然的南方山水画,深受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滋养,并且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因二人皆处于乱世社会动荡、地方政权不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多寄情诗画,抒发胸中逸气,表明自己的心境与对待世俗的态度。倪瓒和王蒙虽处于同一时代,但是两人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有所不同,以致于二人风格迥异,且在构图、笔墨和心境等方面都有显现。

一、构图差异

王蒙与倪瓒的山水画构图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图上的创新使意境的表现趋于成熟、完整。倪瓒的绘画作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三段式”山水;另一类为枯木竹石图。从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喜用“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物象与笔墨趋于极简。相比较而言,王蒙的山水画显得密而满,在构图上,王蒙善用重峦叠嶂、曲折萦回表现幽深、苍茫的意境。

(一)倪瓒——三段式

倪瓒擅画山水,推崇董源和巨然先生的南方山水画,创作中也受赵孟頫的影响。早年注重形似,后期由于他的心境发生变化,构图逐渐转变为“一河两岸式”,即“三段式”构图。他将画面主要分为三段:上段画远景,表现平缓的山峦;中段留白表现湖景,宁静致远;下段近景,小土坡上树木参差错落,枝叶疏朗。整个画面很协调,留白恰到好处,发人深省。倪瓒先生晚期则逸笔草草,转变观念后不求形似,气韵生动,画风依旧平淡质朴,与他本人的阅历息息相关。

倪瓒先生的画作大多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之景,看似简单的画面中,其实每一棵树都经过谨慎的考虑,富有隐喻的意味。他的经典作品《渔庄秋霁图》描绘了太湖一角,在前景的小土坡上画了五六株小树,相互之间参差错落,每一笔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精心设计了枝叶穿插,看似平行视角,其实不然;中景表现出湖面的空阔;而后在远景处表现平远的山峦,将其处理成从远处俯視的样子。很明显,整幅画面的视点并不统一,但是他却巧妙地化解这个小问题。他在靠近画面中央右侧水面的题字,平衡了画面中央水面的这段空白,让大面积的留白不显突兀,整幅画充满了秩序感。他仅用寥寥数笔,便使画面逸气横生。

(二)王蒙——繁密多变

王蒙师法董源、巨然、李成、郭熙等人,同时也深受赵孟頫的影响。在他的艺术道路上,他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为他所用,在此基础上探索,让传统山水画进一步发展和突破。王蒙则以繁密而为后人所知,画面中常有重峦叠嶂,形成了繁密多变的构图形式。谢赫“六法论”中提到“气韵生动”,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他概括了后五法的特质,正好作为我国传统绘画的美学准则,有了气韵,画面才富有生命气息。

王蒙常用笔墨表现江南水汽氤氲、烟雨朦胧、婀娜多姿和苍翠欲滴的景象,画面常营造出一种层次、笔墨多而不乱的韵味,画中呈现气韵合一,印证了“气韵生动”在一幅画作中的重要性。他的传世名作《青卞隐居图》最能表现他独特的技法与风格。作品上部采用高远法,用层峦叠嶂的山峰表现江南的危岩高耸、万壑千崖,似有直冲九霄之势,表现出山峰之雄伟。近景处精心刻画多株树木,相互之间参差相错;细看在山坳的草堂中,有一人抱膝倚床而坐,有一隐者沿山路而行,看似粗矿豪放,实则细节满满,耐人寻味。他常用独有的笔墨表现江南溪山水汽氤氲、沉郁深秀的气象,并从中寄托本人的隐逸思想。多年来,王蒙先生的画面仅用墨色来渲染,呈现幽静之景,意境深幽苍茫,建立起一种“重山复岭、萦回缭绕”的秩序感,同时也有很强的个人风格,表现出繁密厚重、苍润静谧的艺术之美。

二、疏密差异

(一)倪瓒疏体山水

后人将倪瓒先生的山水画称为“疏体山水”,倪瓒疏体山水的形成和他的精神状态与内心修养有关。倪瓒出身富裕,自幼养成了清高孤傲的性子,不问世事,因此常年沉浸在诗文书画中,仅有钱财几乎都用来买诗书画册,导致经济日渐窘迫,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在师法董源、巨然等人的基础上,创作一种独特的山水画风格,用笔轻松,燥笔多、润笔少,画面疏简,将他淡泊心境在画中表露出来。倪瓒的疏体山水常呈现萧疏、荒芜的景色,他的用笔很放松,线条疏简,以很少的笔墨表现凄凉景色,但每一笔都经过了精心思量。

(二)王蒙密体山水

王蒙山水画作品构图饱满、章法稠密,富有层次变化,笔墨多变,苍劲有力,被称为“密体山水”。王蒙的繁密风格,与他深厚的家学渊源、缜密细腻的心思、积极入世的情怀密切相关。王蒙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外孙,他出生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世家,从小耳濡目染,有机会观摩名家真迹并力学之,所以年少成名。其中最能代表王蒙山水画成就和密体山水风格的是《青卞隐居图》,山上树木茂密苍郁,溪流弯曲,隐士行居于山中。先以淡墨勾皴,后施以浓墨,再用焦墨皴擦,使得画面笔墨繁多,层次丰富,创造了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画中重峦叠嶂、云泉飞瀑,画中物象丰富,繁密紧凑,尽显王蒙密体山水画的特点。王蒙作画讲究文人笔墨韵味,其绘画风格深受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赵孟頫主张“复古”“书画同源”。因此王蒙创作时有意识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笔法苍劲有力,墨色秀润明快。

三、皴法差异

(一)倪瓒——折带皴

倪瓒的文化素养很高,并有高度的“精神洁癖”,对自己的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要求,用笔也很讲究,画面中的每一笔都经过精细思考而形成。据记载,他作画时常中锋起笔,正、侧锋互用,时疾时缓、轻重有度,亦勾亦皴,后世把他的笔墨语言称为“折带皴”。从他的遗世经典作品《渔庄秋霁图》中欣赏他的笔墨语言,他常用中锋行笔勾勒出树和山石的大形,再用侧锋转折皴擦表现山石走向以及纹理的结构特征,后以浓墨将前后空间关系拉开,将江南的景色表现得真真切切,而他创新的“折带皴”也是山水画技法的一大历史性突破。

(二)王蒙——解索皴、牛毛皴

不同于传统绘画,王蒙的山石没有明确的轮廓线,塑造以独创解索皴、牛毛皴等笔墨语言为主,其笔触比披麻皴更为细密柔软,下笔更松动,浓淡干湿皆存在,画中物象空间关系也用笔墨区分开来。他用解索皴来描绘山腰和峰顶,笔墨繁多,非常细密;用披麻皴描绘山峰的顶部,笔法的轻盈。他按照山石走向来安排笔墨纹理走向,并以淡墨渲染,上部山石以斧劈皴完成,山顶以小披麻皴和豆瓣皴画出山的阴阳关系。解索皴是在披麻皴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而画披麻皴时,运笔多带平行、快速爽利,行笔松动,给人略有飘浮的感觉。王蒙的皴法不仅表达了江南地貌,还将画家本人的逸气灌注笔尖,表达了王蒙当时的心境。不仅如此,他的笔墨技法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观念差异

倪瓒与王蒙二人虽都处于元代,但是二人的观念却大相径庭。倪瓒与王蒙都出生富裕,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诗文书画中熏陶长大,而且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只不过后期的经历不同,各自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不同的绘画风格。

倪瓒主要呈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观念。他早年经历了很多变革,从富裕到没落,看多了人情冷暖,以致于形成了一种出世的态度,努力摆脱世事对他的干扰,一般人很难与他交流。而且他还淡泊名利,不愿参与政治,致力于做一个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自由者,一心沉浸于创作之中。

与倪瓒不同,王蒙胸怀抱负,他受到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影响,主张积极入世,愿意在仕途有所作为,也善于审时度势。王蒙出生世家,赵孟頫等人对其影响很大,因此有很扎实的艺术功底,能力也很强,常常不满足于当下的身份地位,怀有远大的抱负。只不过在元代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他时而归隐、时而入世,画中虽然寄托着他的归隐之心,但他的内心其实有着强烈的入世愿想,从他繁密多变的笔墨中也能看出他的观念不定。

五、境界差异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倪瓒的画中常题有诗文,诗文不仅让他大面积留白的画面更和谐,诗与画还交相呼应,构成了倪瓒山水画中的疏简、宁静致远的审美意境。细细品味后会发现,倪瓒的画面中充满了萧索和荒芜,更是他心境的表现。倪瓒自小性格孤傲,不愿与官商打交道,经济不济之后便过上了隐居生活。而他常年生活在太湖一带,笔下常表现江南真实的景色。他描绘的太湖山光水色,近处小山上有杂树几株,中间湖泊相隔,远方山峦连绵,画中错落有致,用笔舒朗、笔墨简练,皴擦都精心考量。即使线条疏简,景色却丝毫不逊色,笔墨意趣也耐人寻味,寥寥数笔却表达出画家的心绪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

王蒙的画面中笔墨变化繁多,但一切都很协调,他的山水画意境表现出深幽繁密、秀润苍茫之美。高山流水、山间隐士、重峦叠嶂是其取意造景的重要手段,表现出王蒙淡泊宁静、潇洒飘逸的人格精神。不过,他的画面上笔墨变化繁多,干湿浓淡随意所欲,看得出画家本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他融情于景,表现他想归隐山林却又有远大抱负的矛盾心理。王蒙苍润繁密的艺术风格,对元明清至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六、结语

倪瓒与王蒙都是元代极具影響力的画家,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笔墨语言,对元代的山水画,甚至中国的山水画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对后世的画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师造化”的重要性,石涛也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理论。元代倪瓒与王蒙二人也致力于描绘身边的风景,可见写生在写意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山水画家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融情于景。分析王蒙与倪瓒两者的风格形成了疏密对比,创新了皴法,在他们的艺术人生中用不同的笔墨语言把自己的心境表现出来,虽然前者主张出世,后者积极入世,但两人有着同样的目的,即寄情山水。通过分析二位画家的作品,研究和学习他们创新的笔墨技法,让后人更加了解元代山水画的发展,进一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创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瑞.论王蒙、倪瓒山水画的意境美[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2]李明斌.浅析王蒙山水画特点[J].四川文物,1993(3):60-61.

[3]冯子珊.浅析元代画家王蒙的山水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13-14.

[4]张倍嘉.浑厚苍润 笔力扛鼎——浅析王蒙密体山水[J].中国民族博览,2019(8):146-147.

[5]海云香.简析王蒙山水画的笔墨形式美感——以《青卞隐居图》为例[J].大众文艺,2019(2):81.

[6]闫立群.静穆萧疏 超逸脱俗——元代画家倪瓒山水画作品欣赏[J].东方收藏,2017(10):9-13.

[7]缪斯.倪瓒山水画风成因探析[J].大众文艺,2019(5):75-76.

[8]朱铁生.倪瓒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审美意蕴[J].企业观察家,2019(3):118-120.

[9]马祥和.王蒙山水画皴法形态特征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151-152.

[10]胡海东.浅析王蒙山水画苍润繁密的艺术之美[J].收藏界,2019(3):54-55.

作者简介:朱杰,湖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画。

猜你喜欢
倪瓒王蒙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图说书法(155)
浅析王蒙山水画苍润繁密的艺术之美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元末画家:洁癖是一种生活方式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倪瓒·墨竹诗》
用书抚慰躁动的心灵——读王蒙新书《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The effect of bubble plume on oxygen transfer for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