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水墨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心理探究

2022-05-30 10:48杨晓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徐渭

摘要:徐渭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水墨大写意的领军人物,其作品具有苍劲恣肆、粗服乱头、狂放不羁等特点。研究其艺术特点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他的创作心理进行分析,这又与明代的文化背景、画家自己的个性气质以及当时其他艺术家的影响有关。结合其传世作品《墨葡萄图》等可以更加具体了解他的艺术创作心理及其背后蕴含的生命体验。

关键词:徐渭;水墨大写意;墨葡萄图

一、徐渭创作心理成因分析

徐渭作为明代晚期的著名画家,将水墨大写意推向高峰,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后世的众多艺术家,如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等,在我国书画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通过其人生经历等可以分析其创作心理产生的原因。

1.时代文化

徐渭的艺术创作心理深受时代文化的影响。明代是一个文化思想不断更迭的朝代,明代早期盛行程朱理学,这一思想长期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学说十分崇尚理学,严重压制人性。在人性得不到解放的情况下,艺术创作也受到束缚与压迫,艺术家没有良好的创作环境,他们的观点与想法并不能在艺术作品中完整地表达出来。明代中期,程朱理学开始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人们开始追求自由,思想从理性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变得独立。这一时期,人们对封建的伦理纲常观念也开始减弱。到了明代后期,“阳明心学”开始异军突起,王阳明的心学与程朱理学是完全对立的,它倡导人格自由、个性独立,这一观点受到许多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当时的艺术创作开始反对墨守陈规,追求创新和自我精神的表达。徐渭就是在这一思潮的影響下进行创作的,他利用绘画和书法聊以自娱,来表达自我。这种追求自我的文化思潮让徐渭跟随自己的心创造出不拘一格、狂野浪漫的艺术风格。是时代文化给了徐渭一个自由的创作环境,让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他的创作心理深受“阳明心学”中“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1]观点的影响。

2.个性气质

受道家影响,中国古代水墨画常常呈现出抒发胸中逸气、表情达意的特点,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个人性格特点和艺术气质的显现。徐渭一生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志。他年幼时经历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学习书画骑马射箭等,这为他后来得以用书画发泄心中苦闷奠定了基础。少年时经历亲人去世之痛,缺乏安全感,这也是后来他性格偏激癫狂的一个原因。家道中落以后,他一心追求功名利禄,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他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生活也因多次科举变得穷困潦倒。后来他又杀害自己的妻子,整个人处在一种极端迷茫的状态,且多次自杀,“乃臆为鬼神作祟”[2],这也证明徐渭在性格方面是有缺陷的。如果说这些生活中的不幸致使他用作画和书法来缓解痛苦的话,那么造成他水墨大写意绘画的主要转折是其多年的牢狱生活。在度过牢狱生活后,他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改变,他不再一味地追求功名,而是将重心转移到创作上,以此来慰藉自己的心灵。他把自己的敏感多疑、孤独自卑、壮志难酬都融入创作里,从而产生了狂放不羁的艺术特征。这并不是因为他癫狂而信笔涂抹造成的,而是在他拥有创作功底的基础上又因自己心境变化而创作出来的,这也是中国文化绘画最大的特点——表情达意。从其生平经历可以看出徐渭是一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所以他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拥有很强的悲剧色彩。他善于用赋予人性品格的花鸟虫鱼来抒发自己的心境,比如雪中的荷花、无人问津的葡萄都是他常用的题材,他用这些不符合常理的画面来象征自己的壮志难酬,富有深意。

3.明代画家影响

徐渭的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然是在前人绘画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明代早期浙派盛行,浙派的花鸟画打破前代院体画精工细描、推崇“程式”的画风,开始向写意发展。林良作为浙派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对徐渭的水墨大写意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遵守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一法,将草书的用笔用墨融入绘画中,“所画花卉树木,笔势遒劲,运笔流利如作草书,形成简淡灵动的画风,毫无拖泥带水之嫌”[3]。其实这种以书法用笔作画可以追溯到赵孟頫推崇的“书画同源”,赵孟頫的《秀林疏石图》就是用篆法画树干,用飞白法画山石,完美地将书法用笔和绘画结合起来,并且其题画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也可作为佐证。徐渭受林良的深刻影响,也以草书入画,作品横涂竖抹、大刀阔斧,正是草书的用笔意趣,他曾经作题画诗:“元镇作墨竹,随意将墨涂。凭谁呼画里,或芦或呼麻。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我亦不能答,张颠狂草书”[4],就是他运用草书笔法进行绘画的有效例证。除了林良,“吴门四家”中沈周的花鸟画对徐渭也有一些影响。提起沈周更为人熟知的是他作为山水画家的成就,《庐山高图》与《夜坐图》更是传世佳构。殊不知他在写意花鸟上也卓有成就,他善用没骨画法,不再执著地用线勾勒,所作的花鸟画更趋近表情达意,拥有深厚的文人气息。徐渭对沈周颇为赞赏:“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5]徐渭的绘画同沈周一样,不过分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似,正如倪瓒所提出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在中国美术史中,通常会将陈淳与徐渭并列,可见他们两者在明代后期的绘画上不分伯仲,陈淳的写意花鸟画对徐渭的水墨大写意也有一定的影响。他曾经为陈淳的书帖写过题跋:“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6],这句话的意思是陈淳的绘画以豪放著称,他写的草书也飘逸潇洒,和他的绘画类似,这也表明了他对陈淳的赞赏。陈淳尊崇米氏父子提出的“墨戏”,认为绘画不需要精工细琢,可以采用墨戏的方法点染涂抹而成。徐渭的《墨葡萄图》正是受陈淳这种观点的影响,采用横涂竖抹的方法而成,其题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7],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情绪。同时徐渭花鸟作品中的荷花、石榴等都采用了局部画法,并没有绘出物象的整体,这是他学习陈淳折枝花而来。

现在关于徐渭的研究中认为徐渭的艺术风格受陈鹤影响最大,在中国美术史上关于陈鹤的记载并不多,在这为数不多的记载中,徐渭对他的描述较为详尽:“其所作为古诗文,若骚赋词曲草书图画,能尽效诸名家,既己间出己意,工赡绝伦”[8],由此可见,陈鹤也是博学多才之人,其擅长诗文书画,是典型的古代文人。陈鹤与徐渭是好友,在生活和艺术创作上都帮助徐渭颇多,徐渭对其也极为崇拜。陈鹤擅长写意花鸟画,现存《牡丹图》是他绘画造诣的主要表现,画面水墨淋漓、富有情趣。徐渭的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牡丹,可以猜测徐渭是在陈鹤这位良师益友的耳濡目染下创作的。同时陈鹤比徐渭年长多岁,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水墨写意体系。徐渭与他交好,不免接受他的熏陶,进而在自己的水墨大写意的形成过程带有陈鹤创作的影子。

二、以《墨葡萄图》为例探究徐渭的创作心理

徐渭在绘画领域属于大器晚成,晚年才真正寄情于画作。虽如此,但他仍以饱满的热情创作了众多充满意趣的作品,《墨葡萄图》(如图)就是一幅传世佳作。《墨葡萄图》是徐渭在经历多年牢狱之灾出狱后创作的,那时的他穷困潦倒、十分落魄,于是在这种境遇下他画了这幅无人问津的葡萄来表达自己的苦闷。画面中几串鲜艳欲滴的葡萄掩映在树叶之下,处在逆光之中。如果不仔细观察,第一眼看到的必然是大片的叶子,这也是徐渭想以葡萄自比,虽然自己才华横溢,有一腔抱负,但正如这些葡萄一样无人问津。在这幅画中,徐渭并没有追求细枝末节的严谨,不求形似。整幅作品不添加色彩,用墨一气呵成,浓墨淡墨交互为用,泼墨法和破墨法也运用得炉火纯青。叶子并不勾勒轮廓,也无纹路,直接用墨块点染而成,只不过在干湿浓淡上有所区分,葡萄也是用淡墨点染而成,显得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寥寥数笔就将一幅逆光的葡萄描绘得跃然纸上。徐渭画中的葡萄也充满了动感,这种韵律感得益于他对水墨技巧的熟练掌握。他笔下的水墨和纸张完美契合,干湿浓淡相得益彰,每一笔看似横涂竖抹,实则都有它自己的意义。他在构图上也有自己的“位置经营”,题诗居于左上角,大概居于纸张三分之一的位置,在右方纸张边缘的地方伸出一枝主要枝干直通纸张左边缘,主枝干上垂下几串葡萄,使画面重心右移,然后在左边垂下一枝长长的葡萄,与上方题跋配合,使整个画面均衡。这也说明徐渭并没有单纯地为了抒发情感而忽视绘画本身应该具有的语言意义。

徐渭善于用草书的笔法和墨法进行绘画创作,其实这也是由于草书的奔放和不拘小节可以更好地抒发胸臆。草书具有飘逸和紧劲连绵的特点,以此入画使得徐渭笔下的葡萄有一种在风中摇曳的感觉,更具有意趣。除了在绘画中运用草书笔意,徐渭也擅长写草书,他的作品大都以草书题诗,诗书画三位一体,使书法和绘画浑然天成。他在《墨葡萄图》中写道“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这首诗是他饱经风霜的一生写照,使人读来能深刻感受到他的悲惨境遇和那种孤独无助的痛苦之情,让人动容。再配合树叶掩映下无人问津的葡萄,徐渭将自己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毫不掩饰地告诉人们他对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就是为了聊以慰藉。

徐渭完全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创作出《墨葡萄图》,这是他对传统的反叛,但更多的是为自己鸣不平,这也是文人画抒发情感的特征。只不过徐渭的这一生太过动荡,他独特的人生际遇促使他创作出不同以往文人画家含蓄的作品,而是大刀阔斧、直抒胸臆。这种抛弃追求写实的画法,使整幅作品更加气韵生动。可以说《墨葡萄图》就是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里程碑之作,后世清代遗民画家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以及近现代的齐白石等人,他们对徐渭本人及这幅画作都十分推崇。

徐渭的《墨葡萄图》是他坎坷人生路的见证,通过这幅画可以推断他当时的心境,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更是他人生的产物。

无独有偶,徐渭的《榴实图》与《墨葡萄图》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榴实图》中徐渭也用大块的墨块点染刻画出石榴成熟饱满的模样,然后用浓重的笔墨勾勒出石榴粗的枝干,用较淡的笔墨刻画出较细的线条来表现细的枝干,整个画面极富表现力,给人一种水墨淋漓的感觉。徐渭在《榴实图》中又加以题诗,诗文字体肆意奔放,与画面相得益彰,充分彰顯了徐渭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创作手法。构图上,《榴实图》也跟《墨葡萄图》十分相像。画面右上角题诗几乎占整幅图的二分之一位置,在题诗下面一枝长长的枝干垂下,分支垂到画面的底部,整个画面上下贯通,在枝干上又画一个十分饱满的石榴,将整个画面的关注视角又吸引到中部,这样的构图十分均衡,这也是徐渭绘画经营位置的匠心之处。虽然徐渭作品给人一种横涂竖抹、不拘小节的观感,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够发现在他狂放不羁的创作之下隐藏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技巧。

徐渭将自己的痛苦、孤独无助都倾注在创作上,不管是《墨葡萄图》还是《榴实图》都是他心灵的寄托。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画家,由于他这一生的悲惨境遇使得他跟其他文人画家在表现技法和情感表达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是明代的“吴门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徵明,他们的作品更倾向于表达闲适、安宁的感觉,他们的创作是为了寄情,整体上都是一种以画作乐的感觉。徐渭跟这类文人画家的际遇不同,他一生痛苦,而且漂泊、无依无靠,所以他的作品会有更深刻的生命体验,这也使得他绘画更多是为了抒情、发泄心中的痛苦,而不是作画取乐。

三、小结

徐渭一生一直在痛苦与孤独中度过,正是他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艺术创作心理成因复杂,这种复杂的心理因素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用狂放不羁的水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不满,用肆意灵动的草书来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成就了徐渭,让他在逆境中找到和命运斗争的平衡点,同时徐渭也成就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这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创作手法影响了后世诸如朱耷、郑板桥、齐白石等许多画家。

参考文献:

[1](明)王阳明.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27.

[2]王俊.徐渭年表[J].中国书画,2004(08):54-55.

[3]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313.

[4](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159.

[5](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574.

[6]傅杰译注.徐渭诗文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200.

[7][9]傅杰译注.徐渭诗文选译[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06.

[8](明)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641.

作者简介:

杨晓,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外美术史

猜你喜欢
徐渭
徐渭的“逆挽诗”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徐渭来过多次苏州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善于思考的徐渭
徐渭《畸谱》考
论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的书写策略
徐渭南腔北调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