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让乡村孩子“快乐一夏”

2022-05-30 00:45蔡梦珠郑煊洋杨鑫
宁波通讯·图话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托班务工人员爱心

蔡梦珠 郑煊洋 杨鑫

“周老師,麻烦您了。”7月11日一早,在鄞州区塘溪镇一家工厂上班的杨女士将从老家接回的女儿,送到“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后,便安心赶去上班。

“周妈妈”是塘溪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周妙亚,孩子们都喜欢称她为“周妈妈”。2014年暑假起,周妙亚已连续九年开办免费爱心公益暑托班,每年通过班主任推荐以及家访等方式,接收约20名年龄相仿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他们安排暑假作业辅导、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周妙亚到赤堇小学任教时发现,这所高山上的小学,仅有39名学生,且基本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暑假里没人管,没人教,独自在家和外出都存在安全隐患,我就想把他们带到家里来照顾。”这是周妙亚开办公益暑托班的初衷,也是她一直坚持的原因。

每年7月,周妙亚都会提前安排好场地、课程以及活动,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她把家里的一楼作为孩子们的课堂和餐厅,二楼铺设了床铺供孩子们午休,还免费给孩子们提供荤素搭配的营养午餐和夏日饮品。很多家长过意不去,想给周妙亚一些托管费用,但她说什么都不要,让家长们万分感动。

除常规的阅读、暑假作业辅导外,“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还开设了趣味英语、书法、音乐、美术、少儿心理健康等课程,并结合塘溪镇的红色资源,开展故居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周妙亚还带着孩子们走出塘溪,坐地铁到市区畅游海洋世界、博物馆等,所有费用也由她承担。“钱是小事,孩子们的教育和安全是大事。”她说。

2019年,周妙亚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并自购、众筹了3000余册书籍,建了一个公益书吧,供全镇孩子们免费借阅。“建这个书吧,是考虑到当时镇上还没有公共图书馆,一到周末,孩子们没有好的去处,不如来这里消磨时间,培养阅读习惯。”周妙亚说。

周妙亚的这份爱心感染了她的丈夫华远军和女儿华星辰。华远军主动当起了暑托班的“营养搭配师”和“厨师”,包揽了几乎所有后勤保障工作。他每天清晨6点起床采购食材,中午11点备好三菜一汤,安排孩子们就餐,午餐后带孩子们午睡,等孩子们睡醒后,他还会准备好饼干、牛奶、水果等下午点心。华星辰自从2018年考上师范类大学后,每年暑假都在暑托班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她给孩子们安排了跳动的盐、绿植培养、声音的控制等有趣的科学课程,让孩子们学有所乐。

这两年,随着暑托班的影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联系周妙亚,加入这项活动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主动找到周妙亚,带来党史红歌小课堂、科学家故事、世界地理知识、音乐朗诵表演等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程、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周妈妈”爱心公益暑托班已经由周妙亚家中延伸到离周妙亚家不远的塘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这是塘溪镇特意为周妙亚安排的场所。暑托班不仅有了150平方米的宽阔场地,还有了投影仪、长桌、万册图书等学习设施和工具,条件大为改善。

连续九年暑假,周妙亚共照看了2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她的努力下,暑托班孩子的学习条件不断升级、实践课程不断丰富。问及未来打算,周妙亚表示:“只要孩子们愿意来,只要家长们有需要,我会坚持办下去!”她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组织和人士关注、关心乡村儿童的教育、安全和成长。■

猜你喜欢
托班务工人员爱心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水上管理处开展“爱心暑托班”环保公益课堂活动
公益暑托班,不妨尝试推广
爱心树(下)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爱心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沪上托班火热,看质量要折扣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