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术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影响分析

2022-05-30 01:50李树信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

摘 要:奥地利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的绘画风格在一生中经历了很多次变化。这是因为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外界宏观环境和自身精神的影响,另外,随着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突出。克里姆特从初期的逐渐接受,到后期的逐渐了解、喜欢这些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就是因为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克里姆特独特的绘画风格。基于此,探究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成因,并对其绘画作品中显露的中国传统美术特征展开具体的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帮助人们对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术;克里姆特;绘画风格

随着当前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理论,发现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于是,衍生出了文化和艺术。21世纪以来,克里姆特的作品纷纷被高价拍出,人们逐渐开始关注这位艺术大师的作品。克里姆特在他一生的绘画中借鉴了诸多艺术,他将各种艺术巧妙融合和创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绘画世界,从传统的古典到后期的自由表达,他的绘画风格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与各国艺术相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美术对其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传统美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现在对线条的应用中,体现在传统图案中,体现在年画和瓷器中,这些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中都有明确体现。

一、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主要成因

(一)宏观因素

宏观因素主要包括了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家庭环境层面,19世纪中期,克里姆特出生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镇,在家中三子四女中他排行老二。他的父亲是一名非常出色的金匠雕刻师,一直从事金银首饰制作的工作。这对克里姆特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克里姆特后期的绘画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金色。他的母亲非常喜欢音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克里姆特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世纪70年代,克里姆特考入了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之后,克里姆特和好友马茨奇共同成立了一家艺术工作室,专门从事剧院的装饰服务。在此期间,克里姆特因其严谨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油画技术在当地颇具名气。克里姆特本可以在装饰画的道路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和突破,但是他没有满足于当下取得的成绩,而是在绘画上不断尝试,创造了多样的绘画风格。19世纪末,父亲、兄弟的相继去世对他的精神造成了沉重打击,这一时期的克里姆特开始对生死有了思考,并且这种思考在其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彰显,他的绘画有了明确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巧合的是,这一阶段克里姆特结识了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女子,让他对男女之间的感情展开了进一步深入的思考,这也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突出影响。

在社会环境层面,他受到欧洲文化思潮的影响。克里姆特出生于19世纪60年代,逝世于20世纪初期,这时的西方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西方生产方式的变化,由此引发社会生产结构的改变,社会新理念的出现以及对自然科学的认知,使克里姆特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1]。

他的绘画风格还受到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场装饰艺术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维也纳艺术家们通过奥地利艺术家协会展出的作品来了解世界上更多的艺术作品,但是这个机构当时没有支持国内外新兴艺术的发展。这就导致维也纳当地的艺术家们无法对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面对这种情况,在19世纪末,以克里姆特为代表的分离派诞生,他们宣称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反对传统和古典的绘画风格,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分离派的发展势如破竹,也为克里姆特自身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空间。

(二)微观因素

克里姆特在进入维也纳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他学习的都是传统画派的艺术风格,当时他对西方传统绘画风格有一种崇拜的情感。在克里姆特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家庭的变故,让他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而后,他的绘画风格不再一味地追求传统古典,而是开始探究新的发展方向,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他的大型壁画的创作上。19世纪末,克里姆特曾是奥地利艺术家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当时他的艺术理念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转变,坚信该机构的做法会对当地的艺术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退出了合作社,并开始寻找一些和自身内心感受相似的朋友,创建了分离派。分离派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曾到法国进行学习,这也为维也纳带来了最新的艺术动态。在当时生产方式转变、社会变革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得到了加强[2],艺术家们充分意识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而后,克里姆特到威尼斯旅游时,受到了马赛克、彩色玻璃等艺术元素的影响,这些艺术元素在他的绘画中都有所体现。他开始利用这种艺术元素进行新形式的绘画创作,利用孔雀羽毛、蜗牛壳的花纹,画出具有镶嵌风格的绘画作品,让绘画中的工艺性和美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

影响体现

通过前文的描述和表达,了解了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成因,他的绘画风格受到了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共同影响。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美术对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没有照搬中国传统美术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巧妙地将相关元素融入进来,他把欧洲绘画的人物表现方式与中国传统美术的抽象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有装饰特色的绘画[3]。克里姆特从最初学习西方的古典主义,到经过社会和自身内心的变化后,开始发现新的绘画方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线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术对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线条的应用。线条是绘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線条具有艺术生命力,是一切绘画艺术造型的基础。在评判一幅画作、欣赏一幅画作的过程中,会通过线条来对画面进行全面的感受。在中国传统美术中,线条也有着突出的地位,线条即使不依托于面,也能够单独存在。例如中国传统绘画中,无论是人脸、建筑、花草,都可以借助不同的线条来进行勾勒。而在西方的绘画中,画面中的线条表达的是结构空间和明暗关系,很少出现线条粗细长短不一的情况。西方的艺术家们认为线条一旦脱离了物体,就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所以在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中,很少见到绘画作品以单一的线条呈现。但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却能发现用单一线条表现物体的绘画方式,这都是因为其受到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

在克里姆特还崇拜西方传统绘画的时期,他的绘画作品中的线条都是遵循西方传统的绘画方式,没有独立存在于画面之中,而是和画面融于一体。在工艺美术和镶嵌艺术风格的影响下,他的绘画中的线条开始变得更加流畅且具有规律,有浓烈的工艺特点。在此之后,受到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在他的画面中,灵活自由的线条削弱了工艺性的痕迹,具有了更强的绘画特点。这些都是克里姆特对美的追求,对自身内心复杂情感的一种表现。例如,克里姆特在19世纪末期绘制的作品《鱼血》,就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线条的影响,画面中没有增添任何的色彩,仅透过黑白色块和形态不同的线条就组成了一幅画。这样的绘画作品给人一种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感受。另外,他在20世纪初期绘制的作品《水蛇Ⅰ》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美术线条的影响。人物的明暗关系被弱化,人物形体用流畅的线条勾勒而成,这些线条衬托出了女性的柔美,人物头发的整体形态也是通过线条的排列勾勒出来的。这种对头发细节的处理和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头发、胡须的处理十分相似。

(二)传统图案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术对克里姆特绘画风格的影响,还体现在传统图案层面。最早在17世纪,中国风就在法国盛行,法国人感受到了中国图案的美,当时法国的杂志对中国古代的印花长袍大力宣传,并且刊发了相关的文章。18世纪初期,法国宫廷举办了一场扮成中国人的舞会,整体舞会背景都颇具中国特色。在克里姆特的绘画作品中,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应用也非常突出,例如對旋涡纹的借鉴。在中国远古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一个标志时代划分的发明——彩陶,它的表面常常会带有一些装饰性图案,这些图案简洁明了,多为植物纹、人形纹、旋涡纹、几何纹。这些纹样和人们的劳动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大多是从自然生活中概括出来的。旋涡纹是一种古老的几何纹样,因形态近似水涡而得名,能在视觉上营造出动态的感受。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就借鉴了诸多这样的纹路,让整个作品的内容形式更加的丰富。例如克里姆特的作品《生命之树》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旋涡纹。除此之外,克里姆特在20世纪初期创作的《阿黛尔画像一号》中也应用了大量的旋涡纹。他用金色铺满整个画面,用装饰物填充人物衣服和附近环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细节刻画,而是进行简单的色块处理,这样的对比能够让人感受到画面所表达出的情感。在人物的头部两侧,排列着各种各样的旋涡纹与其他纹样,让整个画面的氛围感得到了凸显。在克里姆特其他绘画作品,如《真相》和《莎乐美》的背景中,都应用了中国传统的旋涡纹。

除了旋涡纹之外,龙纹和凤凰纹也是克里姆特绘画中常用的元素。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国这些传统纹样开始被西方国家应用和了解,例如龙、凤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象征,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形象。克里姆特的许多绘画作品中都融入了这些纹样,从克里姆特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美术对他绘画风格的影响十分重大[4]。

(三)年画和瓷器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术中的年画和瓷器也对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年画和瓷器中的人物形象和色彩成为克里姆特绘画中新的装饰语言。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的商品开始向外销售,尤其是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股“中国热”,欧洲人开始模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穿着打扮,他们对中国的艺术品有极大的兴趣。中国的艺术和西方的艺术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中国艺术的传入改变了西方对于艺术的认知,西方的艺术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早在17世纪,就有艺术家将中国和意大利的花纹进行融合。克里姆特将中国艺术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瓷器和年画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和绘画进行融合,例如克里姆特的作品《阿黛尔画像二号》描绘的就是单幅人物的全身站姿,画面中运用了大量烦琐的旋涡纹、花瓣纹,在背景小人物的衬托下画面显得十分和谐。背景人物呈现出的动作有拿大锤和棍棒的,有握刀骑马的,符合中国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画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另外,色彩在整个绘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能够引发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绘画中对色彩的纯度和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在西方绘画中,物品的色彩要贴近真实的视觉体验,所以注重光和色。而中国传统美术的色彩观却有所不同,中国传统美术中的色彩不受自然光色的限制,更加强调人的主观意识所带来的一种主观色彩,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色彩对画面进行装饰。克里姆特作品中大胆应用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配色,利用桃红、明黄等中国年画中经常出现的颜色来装饰画面。这些色彩搭配让其作品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结语

绘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也是画家将自身的情感传达给欣赏者的一种有效方式。克里姆特的绘画风格从初期受西方传统绘画的影响,再到后期的不断变化,以及受到中国传统美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克里姆特借鉴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成功经验揭示了,艺术创作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艺术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克里姆特把握住了文化交流的机会,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特点,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借鉴,让他的绘画有了新的方向和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倩.克里姆特绘画作品的创作心理分析[J].大众文艺,2019(10):101-102.

[2]赵思源.浅论克里姆特绘画艺术语言[J].大众文艺,2018(12):97.

[3]李星.中国民间美术在克里姆特绘画中的表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艾妮.克里姆特绘画中的图形语言与母爱题材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树信,硕士,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绘画创作。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
感知陈淑霞绘画意境之美
从《黄庭经图》看梁楷画风的转变
莫兰迪绘画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浅议黑土画派的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绘画风格浅析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
论龚贤山水画独特气韵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