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春之歌》,学智慧成长

2022-05-30 10:48王涛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春之歌林道静春之歌

王涛

导引

青春的色彩,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青春岁月,多是在懵懵懂懂、不谙世事中跌撞前行。青春是这样矛盾、这样彷徨,必然会让我们不断去思索、去探究,我们的青春该是怎样的模样?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度过?阅读小说《青春之歌》,我们从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中,一定能够获得有益的启示。

深度解读

在《青春之歌》中,主人公林道静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最终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这一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苦闷彷徨到与封建传统决裂。

林道静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林伯唐不仅是湖南当地有名的大地主,还是颇有名望的前清举人、京师大学堂的“大学士”,又兼教育家、实业家等多重身份。她的母亲秀妮是佃户的女儿,生下林道静之后,在林道静小时候被林家赶出家门投河自尽。林道静从小接受贵族教育,但继母徐凤英重男轻女,经常欺凌、虐待她。她在家里的地位低下,经常混在拣煤渣的孩子中间,从小就像根野草似的兀自生长。这多重的矛盾,使林道静的阶级身份呈现出令人同情的双重性,也养成了她孤僻、倔强、反抗的性格。与穷苦孩子们在一起,使她较早地理解了穷人的不幸,具有同情穷苦百姓的悲悯之心。因此,复杂的家庭关系、多重的社会矛盾,让青春时期的林道静极为苦闷彷徨。

继母逼她和胡局长结婚,是林道静走向反抗的起点。为了把林道静变成摇钱树,高中毕业后父母便为她包办婚姻。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林道静,自然不会做个“乖乖女”,“她发誓要永远离开这个可恨的家庭,永远不再登这个罪恶的大门”,最终她离家出走。林道静到北戴河投奔表哥,但表哥早已不在学校任教。为难之际,她又被杨庄小学道貌岸然的校长余敬唐欺骗,走投无路的她想要跳海自尽。

但是,在她自尽之时,却被余永泽救了。余永泽留给林道静的印象是“诗人兼骑士”。他与林道静谈文学,与她一起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俩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散步谈心。余永泽的温存和体贴,使林道静感到幸福和满足。然而,林道静渐渐发现了余永泽身上的弱点: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关心国家大事,注重的是个人的出路。这与卢嘉川等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精神相比,境界立见高下。没有对比就没有判断。遇到卢嘉川,林道靜明白了:不走同一条道路的“伴侣”,是无法生活在一起的。光靠着“情感”来维系,幻想着和平共居、互不相扰,这只是自己欺骗自己。在这种背景下,林道静接受了民主思想的启蒙,随着政治目标的逐渐清晰,林道静也迎来了第二次爱情。

第二阶段,由正确的人引导正确的人生方向。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成长的过程,是个人追求探索的过程,但更离不开他人的正确引导。林道静从离家出走到离开余永泽,这可以看成是她个人的追求和探索,这一过程充满了坎坷。而随后遇到的正确的人生引导,让她的人生得以升华,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和林红,他们引领着林道静一步步走向了政治的成熟。

卢嘉川是林道静的第一个引路人。余永泽常谈的是一些美丽的、艺术的、缠绵的故事,与余永泽不同,卢嘉川侃侃而谈说出的都是一些林道静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话。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着林道静,让她阅读革命书刊、懂得革命道理。正是这种引导,让林道静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开始从固守家庭的“小我”,转化为对国家命运深刻思考的“大我”,这种改变也最终促使林道静与“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余永泽彻底决裂。

江华是林道静的第二个引路人。他在卢嘉川的基础上,用实践带领林道静参与各种阶级斗争,唤醒了林道静更深刻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成长意识。在江华的引领下,林道静开始与农民接触。在与劳动者的交往过程中,林道静深刻意识到阶级的对立、地主阶级的剥削与罪恶。在林道静的阶级立场和革命决心完全坚定之后,她与江华两个人的感情也得以升华,顺理成章地结合了。这代表着林道静的成长,象征着无产阶级斗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日渐成熟,预示着革命胜利在望。

林红是林道静的第三个引路人。林红是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她把牢房当课堂进行革命宣传。当林道静入狱受刑后想一死了之时,林红以自己爱人的英雄事迹和自身的榜样作用鼓舞林道静:要活下去与敌人斗争,直到最后一息。这样的引导,使林道静不仅经受住了刑讯、威逼、利诱,表现得坚贞不屈,而且世界观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政治上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定,最终消除了自身的脆弱与不健康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

第三阶段:置身于工农群众之中,逐步走向成熟。

出狱后的林道静因为经受住了监狱里的种种严峻考验,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林道静更加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她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在大学中积极发动、宣传、组织学生活动,攻克反动堡垒。在党的领导下,“一二·九”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林道静英勇地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最前面。

成长启示

林道静最终选择了革命的光辉大道,并勇敢地走入了社会,投身到民主革命运动之中,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都是党的培养、引导与自己不断追求努力的结果。是党的正确引导,才使她投身到时代的洪流,真正找到了人生方向和前进之路;也正是因为党的正确引导,才使她走出封建家庭,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让她在农村斗争、地下工作等革命实践中放射出火红青春的灿烂光辉。

杨沫曾说:“青春应当是鲜红的,一个人只有把他的生命和时代、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生命才有意义,才灿若星辰,才不虚度年华。”阅读《青春之歌》一书,我们从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中,至少应获得以下启示:

一、人生要有明确的目标,并执着地去追求和奋斗。

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只要她掩藏好自己的锋芒,就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贵生活。但试问哪一个有志青年,能甘心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林道静两次出走、三次蜕变,每一段成长都与她执着的追求和奋斗有关。可以说,是心怀理想并不懈追求,让林道静将个人价值与广阔的时代相联系,最终从“小我”走向了“大我”,实现了观念转变和人生蜕变。

我们阅读《青春之歌》,从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中,能够领悟到:人生之路,需要目标的导引。只有将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相结合,并为之不懈奋斗,这样的人生才不会彷徨,才能奔向辉煌的未来。

二、要学会在生活、学习中寻觅适合自己的“导师”。

林道静结识了卢嘉川,并把卢嘉川当作自己走向革命的导师。在卢嘉川的引导下,林道静不仅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革命的书刊,更重要的是她逐渐萌生并不断坚定为之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认识江华,林道静从他身上学到了要“尽力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的思想观念,在江华的引领下,林道静开始与农民接触,开始学习劳动者的“实际精神”,进而深刻意识到阶级的对立,认识到地主阶级的剥削与罪恶,最终她坚定了阶级立场和革命信念。

漆黑的夜晚,唯有灯塔的亮光才会引领水手掌稳舵轮、闯过险滩,成功到达港口。林道静的成长,是自己不断追求奋斗的结果,更离不开革命者的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阅读《青春之歌》,从林道静的成长转变中,我们还应该领悟到: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踽踽独行,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望得更远。

三、让自己走进生活,接受生活的磨炼。

林道静虽然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但她选择离家出走,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自觉接受生活的磨炼,最终经过淬炼,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者。

在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因素,我们也同样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林道静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只有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才能逐渐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青春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青春是迷茫的,是对未知生活的好奇与憧憬;青春是叛逆的,是对父母老师的抵触与反抗;青春是忧伤的,是同学、朋友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阅读《青春之歌》你会发现:青春是转折点,是起跑线,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需要你自己整理行装、扬帆启航;青春是梦想,是志向,是“路在前方”,需要你认清自我、找准方向、奋斗追梦,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辉煌。

猜你喜欢
青春之歌林道静春之歌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爱情研究
——以林道静为例
春之歌
春之歌
试析《青春之歌》中的爱情叙事与革命理想
春之歌
舞剧《青春之歌》创作艺术特征探析
表演艺术家谢芳的后“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力研究
《青春之歌》背后的故事
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