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视野下广西高职高专康复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022-05-30 09:58李旋李翠霞朱晓东彭迎春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李旋 李翠霞 朱晓东 彭迎春

【摘要】本文论述广西高职高专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从大健康产业岗位需求与高职高专康复专业人才专业课程改革和创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明确培养定位、提高培养质量、增强专业特色建设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结合双创课程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等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为广西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 课程改革 康复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8-0152-04

大健康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新兴产业,市场发展潜力较为理想。产业涵盖医疗产品、保健用品、健康管理、营养食品以及健康咨询等多个与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有别于传统的医疗产业或保健品产业,大健康产业所面向的人群和服务的内容更为广泛。本研究认为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对康复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仅要关注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应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入手。学校办学不应仅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就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应尽最大可能贴合大健康产业发展办出专业自己的特色,不仅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要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助力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为研究背景,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体专”)为例,围绕广西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从需求分析、优化措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期望广西体专的尝试能够为广西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大健康产业人才需求的综合分析

在大健康产业发展背景下,现阶段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产业发展需求,这是广西体专及其他同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学科建设时应该予以思考的问题。在广西体专开设该专业初期,所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就业于各市县的医院康复科室。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专业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适合高职类康复专业的医院就业岗位则相对不足。与此同时各类康复中心、运动康复机构、养老医疗机构、产后康复机构、社区健康保健机构、疗养院等康复服务性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在更加广阔的康复服务行业,存在更大的人才缺口。

而随着近几年来技术力量与资本力量持续涌入大健康产业之中,大健康产业不断自我优化,其中养老层面、保健层面以及中高端医疗器械等层面均已在国内初见产业雏形,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例如养老服务是现阶段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极具发展前景的重要服务之一,并将逐步脱离单纯的护理看护、饮食管理等初级服务模式。康复服务在老年人健康保健、体质提升、功能维持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符合大健康产业视野下未来的养老服务,而具有康复专业知识的养老护理人员成为稀缺资源。同理,具备康复专业知识背景的母婴照护人员、健身教练员都将因为人民对健康质量的重视和需求,越来越受到职业市场的青睐。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而广西具有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自然资源优势,还有丰富的中医药和壮医药资源,长寿养老已经成为健康产业的一个品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现在广西正着力推进大健康与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深度融合,使广西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重要增长极。因此,广西对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将日趋增加,急需培养一大批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

二、大健康产业视野下高职高专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结合上述大健康产业人才需求的综合分析,广西体专对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从明确培养定位、增强专业特色、丰富课程内容、结合开展双创课程等方面进行,现分述如下。

(一)明确培养定位,提高培养质量

近年来广西及周边省市对康复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逐渐提升,体现为三个关键词,即“优秀”“突出”“具备”,具体而言就是人才需拥有优秀的业务水平、突出的专业能力并具备实践经验。广西体专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次修订,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为: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具备康复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能力,以及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和利用社会康复资源能力,面向基层医疗与各类康复机构的康复治疗或相关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实现上述人才培养定位,该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设置如下(见表1)。

广西体专还要求准备从事康复医学治疗士、康复医学治疗师岗位工作的学生考取康复治疗士职业资格证书,需熟练掌握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岗位技能;对选择从事特殊群体照护岗位的学生,则需要其精通老年康复、失智老年照护、产后康复、母婴护理等技能,建议其考取老年康体指导、失智老年人照护、产后康复等“1+X”职业资格证书。而对想要从事传统康复治疗工作的保健按摩岗位的学生,则需要其考取保健按摩师证书。

(二)增強专业特色,建设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

广西体专根据大健康行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产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充分考虑岗位的衔接以及学生能力递进成长的规律,按照“强基础、重核心、宽方向”的建设思路增强专业特色、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可分为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三大类。在保证专业课程中的基础课的同时设置多个选修课程模块,让核心课和选修课覆盖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

基础课程一般设置有:人体科学基础、生理学、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康复医学概论、临床疾病概要。核心课设置了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肌肉骨骼康复技术、神经康复技术、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等具体课程。

选修课程则体现了康复服务的多个方向,如养老模块课程设置了老年康体指导、失智老年人照护、膳食营养等内容。母婴照护模块课程设置了产后恢复、母婴照护、膳食营养。运动康复模块课程设置了运动损伤与防护、人体姿势与评估、运动营养等内容。

而在公共选修课中,学生可以选择沟通技巧、康复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等符合个人发展方向或感兴趣的课程。

广西体专积极回应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重新规划课程的设置,把就业方向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兼顾满足学生兴趣需求。从专业群的建设来说,各个专业的学生根据个人发展方向目标选取不同岗位模块进行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而完善与创新现有的康复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增强了广西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在步入社会之后更能适应“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在多个方向的模块中大量融入具有教育性的学历证书和具有职业性的劳动证书教学内容,并融通“1+X”证书课程教学,强调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核心素质、职业能力尤其是复合型技能的培养。

以烧伤康复为例,教师将烧伤康复作为项目主题,向学生或小组下发不同程度、不同身体部位的烧伤患者病例,引导学生或小组针对烧伤患者的具体情况拟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要求学生或小组成员能够明确地表述相应的肢体功能康复方案的制定思路。如某一小组承接的项目为双腿重度烧伤,教师则引导学生按以下思路进行思考:将患者的患肢抬高、帮助患者消除肿胀,指导患者每日进行静力性肌肉收缩运动,如果该患者的关节并没有被烧伤且没有进行植皮手术,那么可以拟定关节屈伸运动的康复训练方案(思路: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反之,拟定患者在植皮手术之后的7—10天内采取固定的体位,而后当患者的创面愈合后再拟定帮助患者进行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其中早期的康复训练应以中立位体位摆放为主(思路:体位摆放能够促进患者消除肿胀,预防瘢痕挛缩)。

(三)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由于高职高专康复专业培养人才的职业特性,因此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均体现了极强的操作性,一方面相较于“学生听教师说”的知识传授模式,给予学生实操的机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符合学生经验认知的学习规律,教师需与学生一起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因此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高职高专康复专业的教学培养策略应尽量向实践教学倾斜,而广西体专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改革上更多参考了大健康产业企业给出意见建议,如广西体专每年定期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议,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各医院康复科主任、带教老师、月子中心护士长、广西优秀运动员体能康复团队、运动康复中心康复师等广西大健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就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活页式教材开发进行研讨,以更好地对接产业行业的具体需求。

在实践技术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我校尽可能与大健康行业相关企业取得合作,积极构建“校企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性,让实践教学的教具从“橡胶制作的人体模型”过渡至“真人”,让学校使用演示设备教学过渡至使用真实的医疗器械教学。虽然存在部分学者认为在学校阶段让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学生易产生学业压力等负面影响,但本研究通过在校内实践这一教学方式,认为其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首先,广西体专采取校企模式进行康复专业教学,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以及课程开发的难度下降,让教学不只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其次,“校企模式”极大丰富了康复专业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对接行业企业所需。与此同时学生提前接触了真实的工作岗位,能够对该产业的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为学生毕业后择业提供了依据,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也降低了学校就业指导难度。最后,学生能够在校内就读期间积累工作经验,向企业内部经验丰富的工作人拜师学艺,极大提升了学生求职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大健康产业的人才二度培养时间。

从2019年起,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连续多年与两家运动康复中心、两家月子中心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的尝试,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毕业后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一经出徒就马上签订了了就业协议,成为成熟的复合型康复专业人才。

(四)结合双创课程,积极融合课程思政

广西体专在调研康复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时发现,很多学生对该行业企业不是非常了解,在刚入学时认为医院的康复科室是就业的唯一方向。而在调研大健康产业时,广西体专发现康复类型的小型企业、个人工作室数量众多,例如康复师工作室、社区内保健按摩馆等等。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广西体专积极将学生的择业观念、发展方向以及职业道德、社会价值发挥等内容纳入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向学生渗透大健康产业的上述特征,使学生在求职之前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发展动向、就业特点、业态特色等,打消学生诸如“非医院康复科不进”的片面性就业观点。在疫情导致的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鼓励学生先就业再择业,也为在提高人才对口就业率的基础上,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康复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一线康复从业人员面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病弱群体应该具备“四心”(爱心、耐心、同理心、责任心)的培养。健康服务行业需要与需要帮助的康复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康复全程的评定、康复中的训练都需要通过言语的引导和沟通才能获得准确的评定和良好的训练激励效果;经常有康复患者因为信任康复师,认可康复师的说法,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提高了依从性,从而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因此在每门技术类课程中,教师都会将“大医精诚”的理念和“四心”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技术教学中。在沟通技巧课程中,学生还能够学到如何与各类服务人群的沟通技巧。教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生学会用仁爱之心关怀人、用同理心面对残障人士的痛苦、用责任之心面对自己的康复工作,为如何更好地做好康复服务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大健康产业岗位需求与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工作两个角度对高职高专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策略进行了简要论述。高职高专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实践领域还应侧重总结改革成功经验、去粗取精,在理论领域还应进一步结合康复专业教学实践展开深度的研究。在文章的最后,本研究建议广西康复专业还应重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渗透有关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上服务康复患者,这也是“大健康”理念所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李志伟.大健康产业视野下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昌吉学院学报,2019(1).

[2]郦雨濛.医养结合背景下机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需求与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范立强.推动大健康产业“加速跑”[J].当代广西,2020(1).

[4]刘林山.学习者视角下1+X证书制度实施的意义、困境与引导策略[J].教育与职業,2021(6).

[5]王琦.健康中国引领下的我国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6]郑蕾,刘颖,李秋竹.精准扶贫视域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例[J].智库时代,2019(39).

注:本文系2019年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群共享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GXGZJG2019B09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旋(1983— ),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医学学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朱晓东(1983— ),安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保健、健康促进;彭迎春(1983— ),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营养、体测监测与健康促进;李翠霞(1972— ),通讯作者,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法改革、体质与健康促进。

(责编 罗异丰)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